書名:語言與文化
:22.00元
售價:16.1元,便宜5.9元,摺扣73
作者:羅常培
齣版社:江西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92979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語言學界的一代宗師。★中國文化語言學的開山之作。
《語言與文化》是語言學大師羅常培先生撰寫的一本探索語言與文化關係的小書,學界推為中國文化語言學的開山之作,全書共八章,涉及語言與文化的各個方麵,如從藉字看文化的接觸,從親屬稱謂看婚姻製度,從地名看民族遷徙等等。羅常培先生以傳統小學為功底,運用現代語言學,結閤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地理學、曆史學等多種學科,全麵闡述瞭語言與文化的關係,拓展瞭語言研究的新疆界,開啓瞭中國語言學研究的新思路。
羅常培(1899—1958),字莘田,號恬庵,滿族,北京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與趙元任、李方桂同稱為早期中國語言學界“三巨頭”。1921年北京大學畢業,曆任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所長,西南聯閤大學中文係主任。新中國建立後,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任所長。有《漢語音韻學導論》《廈門音係》《臨川音係》《唐五代西北方音》《國音字母演進史》《語言與文化》《北京俗麯百種摘韻》等著作刊行。
這本書的書名《語言與文化》,簡潔而有力,卻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我的想象力在這裏得到瞭極大的激發。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會如何將抽象的理論與鮮活的實例相結閤。我猜想,書中或許會詳細闡述,語言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模式,比如,是否有些語言會讓使用者更加注重細節,而另一些則更傾嚮於宏觀的理解?我也好奇,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消失的語言,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和知識,是否也隨之煙消雲散?這本書是否會探討,語言的標準化和多元化之間的張力,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下,語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我能夠對“溝通”這個概念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情感的共鳴、思想的碰撞,以及文化的交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啓發我,用更寬廣的胸懷去接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
評分當我看到《語言與文化》這個書名的時候,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我一直覺得,語言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社會的方方麵麵。我憧憬著,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窗戶,讓我能夠從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我希望看到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引人入勝的案例,比如,在某個特定的曆史時期,語言的變遷是如何預示著社會結構的重塑?或者,在某個文化衝突的事件中,語言的誤讀和濫用是如何加劇矛盾的?我尤其期待能夠瞭解到,不同民族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是如何通過語言的傳承,承載著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又如何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啓發,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是被語言所塑造的,而我們也通過語言,不斷地塑造著我們所處的文化。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沉靜而又充滿智慧的吸引力,柔和的色彩搭配,書名“語言與文化”的字體也顯得一絲不苟,讓我忍不住想深入探索。我一直對人類的溝通方式以及語言如何塑造和反映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時,就仿佛遇到瞭久違的知音。我期待著這本書能為我揭示語言的深層奧秘,不僅僅是簡單的詞匯和語法,更是它背後蘊含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以及社會結構。比如,我很好奇不同語言中對於“時間”的錶達方式是否有本質的區彆?某些語言中是否有更豐富的詞匯來描述情感的細微差彆,而這是否又與該文化對情感的重視程度相關?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社會習俗是如何通過語言得以傳承和演變的,或者某個曆史事件是如何被不同語言的描述所解讀齣不同的意味。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人類文明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以及語言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我期盼著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獲得關於語言與文化之間錯綜復雜關係的深刻洞見。
評分我一直認為,語言不僅僅是工具,更是思想的載體,是文化的DNA。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齣瞭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我設想著,作者會如何引導讀者,從細枝末節處去洞察語言的魅力。比如,那些看似簡單的日常用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背後隱藏的潛颱詞和文化含義會有多大的差異?我尤其想知道,一些國傢的成語、俗語,是如何凝聚著曆史的智慧和民族的性格,又如何在代代相傳中不斷被賦予新的生命力?這本書是否會涉及語言的非語言層麵,比如肢體語言、語調、沉默,以及它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期盼著,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更加敏銳地捕捉到語言中的微妙之處,理解不同文化人群的行為邏輯和價值取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走進語言的殿堂,去欣賞它多姿多彩的麵貌,去領略它所承載的深厚底蘊。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初看之下,或許會讓人覺得它隻是泛泛而談,談論一些抽象的概念。然而,我腦海中浮現的,卻是無數生動的畫麵和鮮活的場景。我想象著,作者會如何描繪不同地域的人們,如何用他們獨特的語言來錶達愛、恨、喜悅和悲傷?例如,在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中,是否存在著我們難以想象的、與自然界息息相關的詞匯,用來精確地描述風的形狀、雨的節奏,亦或是植物的生長?又或者,某些文化中對於“麵子”的看重,是否體現在他們語言中那些含蓄而富有策略的錶達方式上?我尤其期待能夠瞭解到,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語言的隔閡和誤解是如何産生的,又該如何有效地跨越?這本書是否會探討語言的演變,比如互聯網和新科技對語言發展的影響?它是否會涉及到,在翻譯的過程中,如何纔能盡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韻味和深層含義?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讓我的視野更加開闊,對世界的理解更加 nuanced。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