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4G核心网络规划与设计
定价:69.00元
作者:王晖 余永聪 张磊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54029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为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具有十多年通信工程规划设计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他们参与了编制运营商4G相关技术规范,并负责运营商内部试验网络及商用网络的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对4G核心网的规划设计工作有深刻的理解。2.本书提供具体、实用的4G核心网规划设计案例。3.本书有丰富的4G及其互操作流程说明。
内容提要
随着4G技术的成熟和LTE牌照的发放,三大运营商在4络的投入预计将达到每年数千亿人民币的规模,因此4G移动通信的技术原理和规划设计知识正成为从事通信建设人员的学习热点。目前介绍4G核心网的书籍较少,一方面往往只介绍EPC或IMS网络,另一方面,现有书籍主要介绍相关技术规范和原理,缺乏对于实际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方法指引。因此本书从技术全面性和工程实用性出发,专注于4G核心网,系统全面的阐述了EPC IMS PCC的技术原理和相互联系,更贴近实际运营的有机整体的4G核心网络;同时,从理论到实践,凭借作者丰富的工程经验,基于具体案例和计算过程,细致深入的分析了4G核心网的规划测算方法和工程设计要求。本书适合从事4G核心网工程建设、运营维护领域的技术人员和高校通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让我大开眼界,特别是关于4G核心网络的一些部署策略。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LTE-EPC(Evolved Packet Core)架构中的关键组件,比如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Serving Gateway)和P-GW(PDN Gateway)等,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一直对如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实现高效的移动性管理感到好奇,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解释,包括切换过程、附着过程和会话管理。它不仅仅是罗列概念,而是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网络场景下,这些组件扮演的角色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例如,书中关于如何优化MME的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以应对海量用户接入的策略,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而且,作者还讨论了与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的集成,这对于理解VoLTE(Voice over LTE)等新兴业务的实现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的探讨,虽然这是更偏向5G的概念,但作者将其在4G核心网中的早期演进和思想基础做了很好的铺垫,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想深入了解4G核心网技术细节和实际应用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填补了我之前在理论理解上的很多空白。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像很多网络技术书一样,充斥着各种枯燥的图表和公式,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有趣。作者在讲解复杂的EPC网络架构时,会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比如,在解释MME的功能时,作者将其比作一个“交通指挥中心”,负责调度用户的注册、附着和切换等一系列移动性管理。这样的类比让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画面,而不是死记硬背一堆术语。书中对于不同场景下核心网设计的考量,比如在密集城区、郊区、高速公路等不同环境下,如何设计MME、SGW的部署密度和容量,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且,作者还特别强调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和演进性,对于未来网络升级和引入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虽然我不是技术出身,但通过这本书,我竟然也能理解4G核心网的不少核心理念。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地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在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对于想快速入门4G核心网,并且希望从宏观上把握整个技术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专业了!我之前对4G技术一直抱着一种“知道它存在,但不知道它怎么运作”的态度,而这本书完全把我拉进了4G核心网的深水区。它详细地解析了EPC的每一个模块,从信令流程到数据通路,都有细致的描述。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理解MME与SGSN/GGSN(在LTE之前的技术)的演进关系,以及S-GW和P-GW是如何承担起用户面的数据转发和IP地址分配的。书中关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与EPC的接口和交互方式的讲解,让我对VoLTE通话的底层原理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尤其是对QoS(Quality of Service)机制的阐述,详细说明了它是如何在核心网层面实现不同业务的优先级管理的,这对于理解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至关重要。虽然有些章节涉及的数学模型和协议细节让我需要反复阅读,甚至查阅其他资料,但这恰恰说明了本书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对于那些想要在4G核心网领域深耕,甚至以此为职业发展方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基础。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也时不时地会联想到自己日常接触到的网络现象,然后尝试用书中的知识去解释,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有成就感。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在4G核心网络规划和设计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视角。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EPC的核心组件及其功能,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的网络设计原则和优化策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网络演进和面向未来需求的考量,例如在讨论LTE-Advanced Pro时,作者就提前预示了其在带宽、时延和连接数方面相较于LTE的巨大提升,并结合了其在核心网架构上的相应演进。书中还对网络安全和用户数据保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这在当今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理论推导,展现了如何根据业务需求、用户规模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一个高效、稳定且具备可扩展性的4G核心网络。这本书对于从事电信行业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负责网络规划、设计和优化的工程师而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巩固和深化对4G核心网的理解,更能启发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说,这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未来视野于一体的优秀著作。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提升现有4G网络性能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通过优化参数来降低时延,或者改善用户体验。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更侧重于4G核心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理念,而不是具体的性能调优方法。它更多地是讲述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如何”去精细化地操作。虽然在介绍MME、SGW、PGW时,也提到了它们的功能和配置,但并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参数的细微调整对实际网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那些希望快速提升一线运维技能的读者,这本书的直接帮助可能有限。但是,如果你想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4G核心网的构建逻辑,了解不同业务场景下网络设计的考量因素,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菜。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让你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审视网络架构。比如,书中关于网络安全设计的部分,虽然没有深入到加密算法的细节,但它勾勒出了核心网的安全边界和防护策略,对于理解整个网络的安全性非常有帮助。我个人认为,对于网络规划师、系统架构师这类角色,这本书的价值会比运维工程师更高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