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程
:61.00元
售价:44.5元,便宜16.5元,折扣72
作者:董建民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8252379
字数:
页码:2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电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程》将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重新设计,弱化理论性和计算性的内容,讲解以概念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为主。将课程内容整合为6个项目,每个项目下有1~2个任务。用8个电子制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知识点和技能合理地融入电子制作中。每一个任务后面都将总结所要掌握的达标知识点,并配有自我评测的试题,将课程知识点具体化、标准化。《电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程》编写组可提供配套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视频、教材中电子制作的教学套件、课程标准等,能有效地支撑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电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类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项目一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任务一 微型LED照明器的制作
任务概述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1 半导体基本知识
知识链接2 半导体二极管特性及主要参数
知识链接3 二极管整流电路
知识链接4 特殊二极管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二极管的主要用途
任务达标知识点总结
自我评测
任务二电子音乐门铃的制作
任务概述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1 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
知识链接2 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及参数
知识链接3 三极管极性的判别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电路
任务达标知识点总结
自我评测
项目二 放大电路基础
任务一 单管放大电路的制作
任务概述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l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知识链接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知识链接3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多级放大电路和集成电路
任务达标知识点总结
自我评测
任务二 亚超声声控开关的制作
任务概述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1 共集与共基电路
知识链接2放大电路3种基本组态的比较
知识链接3负反馈放大电路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集成功率放大器
任务达标知识点总结
自我评测
项目三 集成运算放大器
任务温度测量放大电路的制作
任务概述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基础
知识链接2 集成运放的运算电路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任务达标知识点总结
自我评测
项目四 直流稳压电源
任务LM317输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
任务概述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1 直流稳压电源概述
知识链接2 串联型稳压电路
知识链接3 线性集成稳压器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开关型稳压电源
任务达标知识点总结
自我评测
项目五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任务八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
任务概述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1 数字电路概述
知识链接2 数制及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知识链接3 编码
知识链接4 逻辑代数
知识链接5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规则
知识链接6 逻辑函数的化简
知识链接7 基本逻辑门电路
知识链接8 集成逻辑门电路
知识链接9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知识链接10 编码器
知识链接11 译码器和数码显示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数据选择器、加法器和数值比较器
任务达标知识点总结
自我评测
项目六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任务电子幸运转盘灯的设计和制作
任务概述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1双稳态触发器
知识链接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知识链接3计数器
知识链接4寄存器
知识链接5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数/模与模/数转换
任务达标知识点总结
自我评测
附录
参考文献
我对教材的评价标准一向比较苛刻,尤其是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电子领域,内容的“保鲜度”至关重要。这本教程在涉及新兴技术,比如SiC(碳化硅)和GaN(氮化镓)器件的应用时,展现出了极强的时代感。它没有简单地将这些新型宽禁带器件视为传统MOSFET或IGBT的替代品,而是详细阐述了它们在超高频、高功率密度应用中的独特优势和新的挑战,比如其快速开关带来的尖峰电压问题以及栅极驱动的特殊要求。书中对于无源元件(电容、电感)在这些高速开关电路中的等效电路模型也做了更新的描述,强调了寄生参数在实际性能中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对前沿技术的紧密跟踪,使得这本书即便在两三年后拿出来看,其核心价值也不会大打折扣。此外,排版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字体清晰,符号规范,阅读体验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是一个加分项。总的来说,它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成功地将“下一代”技术融入了基础教学框架内。
评分我最近在准备一个关于智能电网控制系统的项目,手头翻阅了好几本相关的技术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侧重于“做”的教材,才感觉找到了久违的“实战感”。这本书在讲解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时,不仅仅是罗列公式,而是非常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拓扑在效率、谐波抑制、EMI等方面的优缺点,这种对比分析的视角,对于工程设计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比如,在讲解逆变器调制策略时,它没有止步于正弦脉宽调制(SPWM),而是深入探讨了空间矢量调制(SVPWM)的几何意义和实现细节,配图清晰到可以让我直接在脑海中构建出矢量旋转的动态过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的介绍,这往往是传统教材容易忽略的“软肋”。书中对IGBT驱动电路的隔离、死区时间设置等关键参数的讨论,非常贴合实际工程中容易“烧器件”的痛点,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著者深厚的工程经验。读完相关章节后,我立即尝试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三相全桥逆变器模型,书中的理论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体验,是其他教材难以提供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对实验和项目导向型学习的重视程度。它似乎深谙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从“教知识”转向“育能力”。在每一章的末尾,往往不只是简单的习题,而是设计了一系列层次分明的“动手挑战”。这些挑战从基础的电路搭建和参数测量,逐步升级到小型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我尝试完成了一个关于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的小项目,书中提供的参考电路和关键参数设置,让我能够迅速聚焦于核心的控制环路设计,而不是纠结于外部器件的选择。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路径,有效地培养了我们整合多个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式的步骤,而是引导我们思考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系统表现,这极大地锻炼了我们批判性思维和故障排除的能力。可以说,这本书通过这种“引导式实践”,真正打通了理论知识到工程实践之间的壁垒,让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充满成就感的探索。
评分这本《电力电子技术》的教材,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就觉得它的设计非常贴合现代工程教育的趋势。开篇的绪论部分,没有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很直观地展示了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并网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场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学习兴趣。它没有直接跳进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先用清晰的框图和实例,让我们对整个技术体系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我特别欣赏它在基础概念引入时的那种循序渐进,比如对开关器件特性的讲解,不仅展示了理想模型,还深入剖析了实际器件的非线性影响,这对于我们后续理解复杂电路的动态过程至关重要。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质量非常高,那些波形图和电路拓扑图画得非常精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把握住核心的工作原理。更难得的是,它在理论讲解后,紧跟着就提供了仿真软件(比如MATLAB/Simulink或PLECS)的应用指导,虽然没有直接给出详细的步骤,但那种“引导你去实践”的思路,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个实践的伙伴。整体来看,这种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深度和效率,让人感觉不是在啃一本冰冷的教科书,而是在进行一次有导向的工程探索。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工程师,我深知“学以致用”的难度。很多理论知识在书本上看起来完美无瑕,一到实际应用中就遭遇各种“水土不服”。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预料到了我们在实际项目中会遇到的所有“坑”。它的内容组织结构非常灵活,你可以选择性地深入某个模块进行研读,而不会因为跳过某些基础章节而感到知识体系的断裂。例如,在开关电源那一章,它对磁性元件的设计和选型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远超一般教材仅有的等效电路分析。书中关于磁芯材料的损耗特性、饱和曲线的讲解,以及如何根据工作频率和温升来确定磁芯体积的经验公式,都是在设计阶段可以直接拿来套用的宝贵经验。另外,它对于EMC(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讨论也相当深入,不像其他书只是简单提一句“要做好滤波”,而是具体分析了高频开关带来的共模和差模噪声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基于布局和器件选择的抑制策略。这种高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程师工具箱”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