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大事记(1981-2010) | 作者 | 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 |
| 定价 | 188.00元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 ISBN | 9787547310717 | 出版日期 | 2017-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采用编年体体例撰写,按事情发生的时序,逐年、逐月、逐日记载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自1981年至2010年三十年间发生的大事、要事,内容包括文物保护、重要决议、人事变动、机构改革、接待访问、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等方面,记载了该委成立后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其发展轨迹,以积累工作查考的重要依据资料,为该委今后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参考,开拓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的推动孙中山宋庆龄文博事业的发展。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将上海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与两位伟大的革命人物——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先生联系起来,并聚焦于1981年至2010年这三十年的“大事记”。我设想,这本“大事记”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简单回顾,更是一份关于精神传承的生动教材。我想深入了解,在这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哪些关键的历史时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他们是如何组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或逝世纪念日等重要活动的?在这些活动中,又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展陈、讲座或学术研讨会,能够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两位伟人的思想和贡献?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详细披露,那些与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先生相关的珍贵文物,在这一时期是如何得到系统性的保护和研究的。这其中是否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文物发现故事,或者是有关于文物修复的感人细节?我对那些关于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大事”也充满好奇,它们如何促进了对孙中山宋庆龄精神的国际传播和深入理解。
评分当我看到《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大事记(1981-2010)》这个书名时,我的思绪立刻被拉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1981年到2010年,这三十年的时间,对于中国而言,是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三十年,对于上海而言,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三十年,而对于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先生的精神传承来说,更是意义非凡。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记录,在这三十年间,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推动孙中山宋庆龄精神的研究和传播方面,所开展的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想知道,有哪些重要的展览、出版物、学术会议,或是重要的纪念活动,是由该机构主导或深度参与的。同时,我也很好奇,在文物保护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和成果。例如,是否有珍贵文献的发现和整理,是否有重要历史建筑的修缮和开放?这本书如果能以一种“流水账”之外的叙事方式,将这些“大事”背后的故事、人物和影响娓娓道来,那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很长,但它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当我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历史的节点,一段段共和国记忆的碎片。1981年,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代,孙中山和宋庆龄先生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被凝聚在这个机构的每一步行动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历史的亲历者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如何怀揣着崇敬与责任,精心守护着两位伟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从文物保护到学术研究,从纪念活动到国际交流,每一个“大事”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我特别对书中记录的那些具体的文物修复过程很感兴趣,那些尘封的历史如何在精心的呵护下重现光彩,又是如何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对话。当然,我更想知道的是,在这些“大事”之外,那些更为细微、更具人情味的故事。比如,在组织一次重要的纪念活动时,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困难和感人的付出?在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政要时,有哪些有趣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传承,它让我有机会去了解,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人们是如何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守护和发扬两位伟人的精神财富。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也是一种深沉的敬意。
评分翻阅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1981年至2010年,这三十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孙中山宋庆龄先生精神在上海落地生根、发扬光大的关键时期。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述,在这三十年间,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是如何紧随时代步伐,将革命先驱的先进思想融入到具体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中。我希望看到,那些珍贵的文献、照片、实物,是如何被系统地整理、研究和展出的,它们又如何吸引了无数的参观者,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更让我好奇的是,在那个信息相对不发达的年代,这个机构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他们又是如何将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先生的革命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书中“大事记”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叙事的力量,我期待着每一个“大事”背后,都有生动的故事和详实的背景介绍,能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是如何在被记录、被解读、被传承的。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更是思想的闪光,是精神的传递,是历史的温度。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以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生平事迹充满兴趣的读者,我对于《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大事记(1981-2010)》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年表,而是一份充满温度和深度的历史画卷。例如,我非常想了解,在1981年到2010年这三十年间,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哪些重大纪念活动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这些活动是如何策划和实施的,又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关于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先生在上海的生活、工作和革命活动相关的具体文物,这本书会有怎样的详细记录和介绍?它们是如何被发现、征集、修复和保护的?我相信,通过这些具体的“大事”,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出两位伟人留下的精神遗产,以及上海这座城市如何承载和传承这份宝贵的历史财富。这本书如果能像一本精心编纂的博物馆展览手册,那将是极大的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