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船用调制型惯性导航及其组合导航技术
:72.00元
售价:52.6元,便宜19.4元,折扣73
作者:王秋滢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181124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王秋滢*的《船用调制型惯性导航及其组合导航技术》共分为11章,主要论述了船用调制型惯性导航系统技术及相关知识。**~3章为**部分,主要介绍了惯性导航基础知识、惯性导航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及误差建模分析。第4~7章为第2部分,重点论述了调制型惯性导航系统,主要包括调制型惯性导航系统基本原理与误差分析、相对地理坐标系旋转的调制技术研究、相对地球自转轴旋转的调制技术研究以及基于罗经原理/Butterworth滤波器的姿态/速度误差抑制技术研究。第8~11章为第3部分,重点研究基于调制型惯性系统的组合导航技术,分别介绍了调制型惯性导航/星敏感器组合导航方案、船用星敏感器抗环境干扰误差抑制技术、调制型惯性导航/计程仪组合导航方案、基于调制型惯性导航/计程仪的计程仪误差抑制技术。
本书对从事惯性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惯性技术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高精度定位的课题,市面上关于惯性导航和组合导航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深入到“船用调制型”这种细分且前沿领域的,实在不多。我之前看的几本,要么过于侧重理论推导而忽略了实际应用中的工程实现问题,要么就是泛泛而谈,没有提供足够深入的算法细节和实验验证。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完美地搭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它不仅细致地阐述了惯性器件的误差模型和如何通过先进的滤波技术进行校正,更重要的是,它详细介绍了针对海洋环境这种特殊工况下,如何优化调制策略以提高导航精度和鲁棒性。那种对特定场景下系统瓶颈的精准剖析,以及随之而来的创新性解决方案,让人拍案叫绝。这绝非是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饱含了作者多年一线经验的结晶,那种“过来人”的视角,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攻克实际工程难题的研究者来说,是无价之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封面烫金字体,透着一股浓浓的学术气息和专业范儿。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觉得很有分量。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印刷质量,纸张的磅数很足,内页的排版也相当讲究,图表清晰,公式推导详实。能看出出版社在制作这本书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对于这种需要反复研读的专业技术书籍来说,耐用性和阅读体验至关重要。很多技术书籍,印刷质量一塌糊涂,看几次就想扔,但这本完全不会。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复杂算法和系统结构图的部分,排版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初次接触这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重点,不至于被眼花缭乱的符号和线条搞晕。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足见作者和编者对知识传播的责任心,让人在阅读之初就对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预感到这是一次深入且愉快的专业知识探索之旅。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如今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海洋探测设备开发的工程师,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抗干扰和可靠性设计的内容。在海上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剧烈的运动条件下,导航系统的稳定性是第一位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非常深入和务实。它不仅讨论了如何通过硬件冗余来保证系统的基本功能,更深入到了软件层面的容错机制和故障诊断。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不同传感器数据源权重自适应调整的部分,这在传统的固定权重融合算法中是难以实现的。通过对调制技术在实际海洋平台上的性能衰减分析,作者提出了一套动态优化方案,这对于提升我们现有系统的实战能力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综述性文献,它提供的是一套可操作、可验证的系统设计和优化框架,对于任何致力于提升船载导航系统性能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战宝典。
评分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文献部分做得非常到位。我随意抽取了几个章节,发现引用的文献不仅新颖,而且涵盖了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这表明作者的知识结构是紧跟时代脉搏的,没有停留在陈旧的教科书知识上。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的数学模型和假设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不是直接抛出结论。例如,在讨论误差传播和状态估计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套用经典的卡尔曼滤波框架,而是针对船载系统的动态特性,引入了更复杂的扩展型或无迹型滤波器的变体,并且详细分析了收敛性和计算复杂度之间的权衡。这种层层递进、刨根问底的写作风格,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使得它不仅可以作为入门参考,更可以作为进阶研究的工具书。对于准备进行博士论文或高水平项目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好,没有那种传统教材特有的枯燥感。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导读者的思路,常常在引入一个复杂概念之前,先用一个实际的导航场景来铺垫,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比如,在解释如何处理GPS信号丢失时的导航漂移问题时,它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矩阵运算,而是先用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时间累积误差的灾难性后果,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了高频惯性导航与低频绝对定位系统融合的必要性。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让我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很多技术书籍读起来像是在啃石头,但读这本书更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一次深入的“工地考察”,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失现场的鲜活感,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