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SOLIDWORKS;高级教程简编(2017版) | 作者 | 陈超祥 胡其登 |
| 定价 | 69.80元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1561781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SOLIDWORKS高级教程简编(2017版)》是根据DS SOLIDWORKS公司发布的《SOLIDWORKS2017:SOLIDWORKS Topics》编译而成的,本书汇集了2017版高级系列教程的精华内容,着重介绍了使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高级设计的技巧和相关技术。本教程有配套练习文件,详见“本书使用说明”。 本教程在保留了英文原版教程精华和风格的基础上,按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编译,配套教学资料齐全,适于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和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 |
| 作者简介 | |
| 陈超祥先生 现任DS SOLIDWORKS�k公司亚太区技术总监 陈超祥先生早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后获英国华威克大学制造信息工程硕士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博士学位。多年来,陈超祥先生致力于机械设计和CAD技术应用的研究,曾发表技术文章二十余篇,拥有多个国际专业组织的专业资格,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委员。陈超祥先生曾参与欧洲航天局“猎犬2号”火星探险项目,是取样器4位发明者之一,拥有美国发明(US Patent 6,837,312)。 胡其登先生 现任DS SOLIDWORKS�k公司亚太区技术总监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专业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3D CAD/CAM/PDM/PLM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软件开发、企业技术培训与支持、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深化应用与推广等工作,经验丰富,先后发表技术文章20余篇。在引进并消化吸收新技术的同时,注重理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在给数以百计的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方案推介和顾问咨询等工作的过程中,对如何将3D技术成功应用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总结出了推广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实践方法,帮助众多企业从2D平滑地过渡到了3D,并为企业推荐和引进了PDM/PLM管理平台。作为系统实施的专家与顾问,在帮助企业成功打造为3D数字化企较早实践中,丰富了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 胡其登先生作为中国较早使用SOLIDWORKS软件的工程师,酷爱3D技术,先后为SOLIDWORKS社群培训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工程师。目前负责SOLIDWORKS解决方案 在大中国地区全渠道的技术培训、支持、实施、服务及推广等全面技术工作。 |
| 目录 | |
| 序 前言 本书使用说明 章自顶向下的装配体建模1 1.1概述1 1.2处理流程1 1.3重建模型尺寸2 1.4实例:编辑和建立关联的零件2 1.5添加关联特征3 1.5.1编辑零部件3 1.5.2编辑零部件时的装配体显示3 1.6在装配体中插入新零件5 1.6.1定位新零件6 1.6.2虚拟零部件6 1.7编辑关联特征7 1.7.1常用工具7 1.7.2在装配体外部建模9 1.8传递设计修改10 1.9保存虚拟零件为外部文件11 1.9.1关联特征12 1.9.2更新夹12 1.10外部参考12 1.10.1非关联参考12 1.10.2恢复关联13 1.11断开外部参考13 1.11.1列举外部参考13 1.11.2外部参考报告14 1.12Machine_Vise设计意图15 1.13删除外部参考17 1.13.1删除外部参考的原因17 1.13.2编辑特征并移除引用18 练习1.1建立关联特征20 练习1.2自顶向下的装配体建模21 第2章装配体特征、智能扣件和智能零部件23 2.1概述23 2.2装配体特征23 2.2.1孔系列24 2.2.2孔系列向导24 2.3实例:装配体特征24 2.3.1时间相关特征27 2.3.2使用现有孔的孔系列27 2.4智能扣件28 2.4.1扣件默认设置28 2.4.2智能扣件配置29 2.4.3孔系列零部件30 2.4.4修改现有扣件30 2.5智能零部件32 2.6实例:创建和使用智能零部件32 2.6.1制作智能零部件33 2.6.2插入智能零部件34 2.6.3插入智能特征34 2.6.4使用多重特征36 2.6.5使用自动尺寸37 练习2.1异形孔向导和智能扣件40 练习2.2水平尺装配体42 练习2.3创建智能零部件(1)44 练习2.4创建智能零部件(2)45 第3章编辑装配体47 3.1概述47 3.2编辑任务47 3.2.1设计更改48 3.2.2查找和修复问题48 3.2.3装配体中的信息48 3.3实例:编辑装配体48 3.4转换零件和装配体51 3.5修改和替换零部件52 3.5.1在多用户环境下工作52 3.5.2替换单个实例53 3.6修复装配体错误54 3.6.1配合错误54 3.6.2配合的实体55 3.6.3过定义配合和零部件55 3.6.4MateXpert56 3.7使用另存为替换零部件59 3.8重装零部件59 3.9零部件阵列61 3.10镜像零部件62 练习3.1装配体错误功能练习64 练习3.2镜像零部件66 第4章大型装配体67 4.1概述67 4.2轻化零部件67 4.2.1建立轻化的零部件68 4.2.2打开装配体后的零部件处理68 4.2.3轻化状态标志68 4.2.4佳打开方法68 4.2.5零部件状态的比较69 4.3大型装配体模式69 4.4实例:运行大型装配体69 4.4.1卸装隐藏的零部件73 4.4.2滚动显示所选项目73 4.5使用SpeedP 4.5.1在ConfigurationManager中使用 SpeedP 4.5.2在顶层装配中使用SpeedP 4.6在大型装配体中使用配置75 4.6.1压缩零部件75 4.6.2简化的配置75 4.6.3高级打开76 4.7大型设计审阅76 4.8创建快速装配体的技巧78 4.9配合方面的考虑80 4.10绘制工程图方面的考虑81 练习4.1有显示状态和SpeedPak的大型装配体81 练习4.2简化配置83 第5章多实体87 5.1概述87 5.2隐藏/显示设计树节点87 5.3多实体设计技术87 5.3.1创建多实体的方法89 5.3.2合并结果89 5.4实例:多实体技术89 5.5实体文件夹92 5.6局部操作94 5.7特征范围94 5.8镜像/阵列实体95 5.9工具实体技术96 5.9.1插入零件96 5.9.2外部参考96 5.9.3实体转移96 5.9.4找出零件和移动/复制实体97 5.10组合实体100 5.11实例:保护网板101 5.12实体相交105 5.13实例:碗105 练习5.1局部操作106 练习5.2定位插入的零件109 练习5.3负空间建模110 练习5.4组合多实体零件112 练习5.5压凹113 第6章样条曲线116 6.1草图中的曲线116 6.2使用草图图片117 6.3实例:吉他实体118 6.4样条曲线概述120 6.4.1标准样条曲线120 6.4.2保持样条曲线简洁120 6.4.3创建和控制样条曲线121 6.4.4样条曲线解析122 6.4.5样条曲线工具122 6.5添加样条曲线关系122 6.5.1样条曲线控标基础122 6.5.2样条曲线控标关系123 6.6更改样条曲线的形状123 6.6.1控制多边形124 6.6.2操作样条曲线控标124 6.7完全定义样条曲线125 6.8评估样条曲线125 6.8.1样条曲线评估工具125 6.8.2曲率126 6.8.3使用曲率梳形图评估曲线质量127 6.8.4样条曲线的参数128 6.8.5其他样条曲线修改工具129 6.9实例:两点样条曲线130 6.9.1相等曲率130 6.9.2使用曲率梳形图评估连续性131 6.10实体几何体分析132 6.10.1显示曲率132 6.10.2斑马条纹132 6.10.3曲面曲率梳形图133 6.11样式曲线134 6.12实例:喷壶手柄135 6.12.1样式曲线类型135 6.12.2样式曲线工具136 6.13套合样条曲线137 6.14实例:咖啡杯138 6.14.1套合样条曲线参数139 6.14.2套合样条曲线公差139 6.14.3样条曲线总结140 练习6.1百合花140 练习6.2可乐瓶144 练习6.3咖啡杯手柄147 第7章扫描150 7.1概述150 7.2实例:创建高实木门板151 7.3使用引导线进行扫描153 7.4实例:创建塑料瓶153 7.4.1穿透关系154 7.4.2显示中间部分156 7.4.3多厚度抽壳157 7.5SelectionManager157 7.6实例:悬架158 练习7.1创建椭圆形抽屉把手160 练习7.2拆轮胎棒162 第8章曲线166 8.1曲线特征166 8.2实例:创建一个弹簧166 8.3沿3D路径扫描167 8.4绘制3D草图167 8.4.1使 |
| 编辑推荐 | |
| 本教程提供练习文件下载,详见本书说明。本书配有3D立体模型,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 4大特点 ● SOLIDWORKS 公司官方授权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原版培训教程 ● CSWP全球专业认证考试培训教程 ● 迄今为止科学而体系完整的一套SOLIDWORKS系列培训教程 ● 丛书累计超40万册,多次荣登同类书排行榜 4大改进 ● 修正部分素材文件和教程不对应的问题 ● 修正部分模板不匹配问题 ● 修正按操作步骤执行无法达到教程中效果的问题 ● 修正个别术语和软件不匹配的问题 配套资源: ●典型实例,手把手教您SOLIDWORKS操作技能 ●配套练习素材免费下载,满足学习、练习需要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后感一: 拿到《SOLIDWORKS;高级教程简编(2017版)》这本书,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SOLIDWORKS这软件本身就有些深度,市面上同类书籍也琳琅满目。然而,这本书的出现,着实让我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说是惊喜连连。它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枯燥的技术术语和繁琐的操作步骤,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SOLIDWORKS的精髓一点点剥开,呈现给我。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高级”这个概念的解读,它并非一味追求晦涩难懂的功能,而是巧妙地引导读者去理解这些高级功能的背后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比如,在讲解曲面造型时,书中并没有简单罗列命令,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曲面类型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组合与编辑,构建出复杂且流畅的曲面形体。这一点对于我这种过去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举例的案例也相当贴切,不再是那些脱离实际的“样板”模型,而是能让我联想到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启发我思考解决方案。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去验证书中的方法,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即便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部分,书中的逻辑性也足够强,能够让我循序渐进,最终豁然开朗。这本书让我明白,掌握SOLIDWORKS并非只是机械地记忆操作,而是要深入理解其逻辑,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评分读后感五: 拿到《SOLIDWORKS;高级教程简编(2017版)》这本书,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能否在“效率”和“智能化”这两个维度上,给我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提升。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罗列一堆晦涩难懂的指令,而是通过精选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教会我如何在SOLIDWORKS中实现“聪明的设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零件模板”和“工程图模板”的讲解。很多人会忽略这些看似基础的设置,但书中却花了很大篇幅来阐述它们如何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通过自定义模板,我能够让SOLIDWORKS在启动时就具备我最常用的单位、图层、尺寸标注样式等,这极大地节省了每次新建文件时需要花费的时间。此外,书中在讲解“方程式”和“驱动尺寸”时,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是偶尔用一下,但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利用方程式来关联零件的尺寸和关系,从而实现模型的“智能化”。这意味着,当我修改一个关键尺寸时,与之相关的其他尺寸和特征都能自动更新,这种联动性让我觉得SOLIDWORKS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书中还提到了“设计库”的应用,让我明白如何将常用的特征、零件、草图等元素进行管理和复用,这对于团队协作和标准化设计,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SOLIDWORKS的“高级”不仅仅是体现在功能的多寡,更体现在它能够如何帮助我们更高效、更智能地完成设计工作。
评分读后感三: 说实话,之前对SOLIDWORKS的学习,总感觉像是在迷宫里打转,知道有很多功能,但不知道该如何高效地组合和运用它们。《SOLIDWORKS;高级教程简编(2017版)》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藏宝图,让我能够直达那些隐藏在软件深处的宝藏。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将那些往往被忽略但至关重要的“细节”给提炼了出来。比如,书中在讲解特征抑制与特征除外的区别时,就用了相当篇幅来解释它们在设计逻辑和后续修改中的影响,这一点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但一旦理解了,就感觉豁然开朗,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又比如,在草图绘制的部分,书本并没有停留在基础的绘制命令,而是重点强调了“尺寸驱动”和“几何关系”的约束力,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确保草图的稳定性和可修改性。这一点对于我这种经常因为草图不稳定而导致后续特征失效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而且,书中对“配置”的讲解也相当到位,它不仅演示了如何创建和管理不同的配置,更深入分析了配置在产品变种管理和模型简化方面的巨大作用。这让我意识到,SOLIDWORKS不仅仅是用来建模的工具,更是一个强大的产品数据管理和设计优化平台。这本书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一种“顿悟”的感觉,很多之前遇到的瓶颈,在这个过程中都被一一化解,让我对SOLIDWORKS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读后感二: 对于我这样在设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SOLIDWORKS早已是家常便饭,但总觉得在某些细节上,或者说在效率和精度上,总有提升的空间。所以,当看到《SOLIDWORKS;高级教程简编(2017版)》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次总该有点不一样的东西了吧?”事实证明,我的直觉并没有错。这本书的“简编”二字,在我看来,并非是内容的精简,而是高度的凝练,将那些最核心、最能提升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的高级技巧,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参数化设计”的深入探讨。过去,我可能只是零散地接触过参数化,但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参数化设计的逻辑,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地设置驱动尺寸和关系,来构建能够快速响应修改的智能模型。书中对装配体设计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顶层设计”和“自顶向下设计”的对比分析,让我对如何组织和管理大型装配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前,我常常在大型装配体中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本书提供的思路和方法,让我觉得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此外,书中对于有限元分析(FEA)的介绍,虽然是简编,但关键的理论基础和常用的分析步骤都清晰明了,让我对如何利用SOLIDWORKS进行初步的结构强度评估有了概念性的认识,这对于优化设计、减少原型制作成本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内容,绝对是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干货,让我觉得时间花得值。
评分读后感四: 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设计爱好者,SOLIDWORKS对我来说,曾经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熟悉是因为接触过,陌生是因为总感觉隔着一层窗户纸,无法真正理解其精髓。《SOLIDWORKS;高级教程简编(2017版)》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推开了这扇门。它并没有上来就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从最基本、最容易被忽视的设计原则讲起,然后层层递进,引导我逐步掌握那些让SOLIDWORKS“高级”起来的技巧。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特征管理”的讲解。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机械地创建特征,却不注重它们的逻辑顺序和命名规则,导致模型越来越臃肿,难以维护。这本书清晰地阐述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特征排序、命名以及利用“参考几何体”来构建一个健壮且易于修改的模型。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模型,不仅仅是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良好的“内在逻辑”。另外,书中在讲解“工程图”部分时,也超越了单纯的制图规范,而是强调了如何通过工程图来传达设计意图,以及如何利用注释、明细表等功能来提高沟通效率。这一点让我意识到,SOLIDWORKS的学习,不仅仅是关于3D建模,更是关于整个设计流程的优化。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模仿者”变成了一个“思考者”,真正开始理解CAD软件背后的设计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