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碳金融:理论模型与探索
:56.00元
售价:38.1元,便宜17.9元,折扣68
作者:曾诗鸿,刘琦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130192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狭义碳金融主要指碳排放权的各种现货与期货的定价、有效性等,包含清洁发展机制(CDM),即通过碳基金或产业基金的投资实现的节能减排所产生的碳排放权的交易。广义碳金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财政与税收等部门为实现节能减排开发的各种投融资。研究发现碳排放权市场的有效性得到了加强,所以建议中国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发挥碳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碳减排与清洁发展机制(CDM),建议:(1)公务员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行为金融理论在碳减排中的运用是:把乘坐“公共汽车”的天数或者购买自愿减排数量作为公务员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之一。(2)中央联合地方有关部门用与“食用油”相同的价格“地沟油”发电或供暖,全国统一部署与行动,消除空间与时间套利。(3)优先对信用好的节能减排企业与产业授信。
上篇狭义碳金融的理论模型与方法
1碳金融及其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
1.1.1碳金融的交易机制及市场构成
1.1.2国外碳金融市场概览
1.1.3国内外碳金融衍生品市场概况
1.2研究意义
1.3国外碳金融市场研究现状
1.3.1关于影响碳价格变化因素的研究
1.3.2关于碳排放权衍生品定价的研究
1.4国内学者关于碳金融研究现状综述
1.4.1碳金融概念与发展策略研究综述
1.4.2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意义研究综述
1.5小结
2关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2.1有效性理论概述
2.2单位根检验
2.2.1时序数据的平稳性
2.2.2DF(Dikey-Fuller)检验法
2.2.3ADF(AugmentDikey-Fuller)检验法
2.3方差比率(VR)检验与随机游走模型
2.4实证检验的数据选取
2.5研究设计
2.6数据分析结果
2.6.1描述性统计及价格走势图
2.6.2碳排放权现货与期货价格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2.6.3碳排放权现货与期货价格序列的方差比率检验
2.7研究结果分析
2.8小结
3基于MFDFA的碳排放权价格行为研究
3.1MFDFA算法概述
3.2MFS算法概述
3.3关于碳排放权产品价格的多重分形性质的实证研究
3.3.1实证研究中数据的选取
3.3.2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多重分形与DFA方法的结合(MFDFA)
3.3.3实证结果分析——多重分形谱(MFS)
3.4小结
附录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及多重分形谱算法的MATLAB程序实现
4基于EMD-ARMA模型的碳排放权期货价格预测
4.1EMD算法简介
4.2EMD算法步骤
4.3ARMA模型原理
4.4基于EMD-ARMA的碳排放权价格预测
4.4.1样本数据选取
4.4.2研究设计
4.4.3EMD分解结果分析
4.4.4基于EMD-ARMA预测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4.5小结
5北京市清洁发展机制(CDM)能源项目的发展研究
5.1引言
5.1.1研究意义
5.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2CDM方法学与北京市CDM能源项目发展的因素分析
5.2.1CDM项目的主要目标
5.2.2CDM项目的分析框架
5.2.3CDM项目的分析方法
5.2.4北京市利用CDM实现能源发展的因素分析
5.3北京市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C02排放的现状分析
……
下篇广义碳金融-KMV模型研究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现代制造上市公司信用风险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刘琦,现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产品创新管理部产品研发中心工作: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班)获工学学士学位后,师从曾诗鸿老师于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参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
曾诗鸿,现任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导师;美国经济学文献数据库(Econlit)收录的国际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ofAppliedFinance&Banking;与AdvancesinManagementandAppliedEconomics编委与匿名审稿人。
曾经与正在担任《系统仿真学报》编委,《世界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科学》匿名审稿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获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亲自颁发的第二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显得非常系统和专业。从导论部分对碳金融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铺垫,到主体部分对各种理论模型进行详细解读,再到最后的案例分析或未来展望,整体逻辑脉络清晰可见。我推测书中会针对不同的研究视角,比如微观企业行为、宏观政策调控、以及金融市场机制等,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模型。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系统性学习碳金融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核心概念。
评分我对于书中可能包含的案例研究部分尤为期待。理论模型固然重要,但脱离实际的理论终究是空中楼阁。我希望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国内外成功的碳金融实践案例,通过真实的商业运作和政策实施,来印证和深化理论的理解。例如,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或者是一些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的碳金融工具来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内容,能够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也更能启发读者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思考和借鉴。
评分刚拿到这本《碳金融:理论模型与探索》,还没来得及深入翻阅,但凭着书名和大致的排版,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学术分量。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出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我猜里面一定汇聚了众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精辟的理论分析。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碳金融这个概念既好奇又有些模糊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入门指南。我想,书中一定会对碳金融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经济转型中的核心作用进行系统性的阐述。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前瞻性和国际视野。书名中的“探索”二字,暗示了作者们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梳理,而是积极地将目光投向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现实的挑战。我猜测书中会探讨一些最新的碳金融产品和创新模式,比如碳期权、碳期货,甚至可能涉及到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金融等更广泛的领域。同时,考虑到碳金融的全球性,我相信作者们一定参考了国际上的最新研究和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这个新兴领域。
评分翻开书页,初步浏览,立刻被书中丰富的图表和公式所吸引。这显然不是一本轻松读物,而是一部需要潜心研究的学术专著。作者们似乎在用一种非常严谨的逻辑链条,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碳金融理论体系。从各种经济模型的设计,到数据分析的深入,我能预见到书中会涉及大量复杂的数学工具和统计方法,这对于研究宏观经济、金融学或是环境经济学的学者来说,绝对是一场盛宴。我期待着能够从中理解碳交易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各种衍生品如何影响碳价的波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