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求醫不如求己(中國十大健康好書)
定價:29.00元
售價:19.7元,便宜9.3元,摺扣67
作者:中裏巴人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8008920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求醫不如求己2火熱銷售中,歡迎購買對待自己的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疾病就是孩子的惡作劇,這是一種巨大的能量,完全可以轉化為成長的動力,但我們總是敵視和恐懼這種能量。一切治療的*終目的都是為瞭激發患者的自愈潛能。
很多人覺得隻要把經絡穴位都熟記於心,湯頭方劑都倒背如流,便可治己救人瞭。豈知學醫和看病竟然是兩迴事兒。就象武術中的花拳綉腿,學它百種套路,一用來搏擊實戰,倒不如拳擊一招來的實惠。所以,學武就要學少林武當真功。學醫就要學治病養生心法。有人說,學些總比不學強,其實,那也不見得,不學百無禁忌,倒也瀟灑,學完動輒則咎,作繭自縛。
《人體使用手冊》作者吳清忠的中醫啓濛老師中裏巴人,*近推齣自己的養生療疾寶典《求醫不如求己》,此書堪稱“改變中國人健康生態的*方案”。
中醫作為中國的四大國粹之一,國人瞭解甚少,這非常遺憾。齣版這一係列圖書是為瞭讓人們對中醫這個寶藏多一些瞭解,並且把這些簡易實用的養生療疾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中醫打造健康。書中介紹的中醫養生功法簡單易行且功效顯著、立竿見影,一上市即受到讀者的追捧。
href='#' target='_blank'>點擊免費閱讀更多章節:求醫不如求己 1
代序:我與《人體使用手冊》作者吳清忠先生的不解之謎
章 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1.獻給父母的愛
2.即時的迴報
3.一切醫療的終目的都是激發患者的自愈潛能
4.原來生病並不是一個人的病
5.身體的開關――人體自我的診斷程序
6.每個人的身體都是陰陽不平衡的
7.如果疾病是魚,那麼身體應該如何養它
8.為什麼要讓身體撫養疾病――韆萬彆讓亞健康得逞
9.要相信人體有很強的自愈能力
10.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11.如何吸收自然界中的各種正麵能量
第二章 保養先從經絡開始
1.學習經絡養生治病的好捷徑
2.神秘的三焦經――人體健康的總指揮
3.救命的心包經――人體自身的靈丹妙藥
4.小腸經――心髒功能的晴雨錶
5.肝經上的太衝穴――值得人心生敬畏的穴位
6.膀胱經――人體大的排毒通道
7.膀胱經的妙用
8.補腎強法――玫瑰的激情
9.腎經――生命的至寶
10.這種升陽強壯法可以讓你在瞬間強壯起來
11.預防衰老的秘方――獻給工作狂們的禮物
12.按摩脾經治大病
13.外國人的心經
14.肺經――大器晚成的相傅
15.膽經――排解憂慮的齣口
16.一覺睡到自然醒――非常簡單的失眠調養絕招
第三章 我們每個人身上本來就百藥齊全
第四章 自己纔是藥師佛
第五章 慢性病可以這樣去治
第六章 思考疾病
後記:這是一本給我們生活帶來福氣的書
附錄一:中裏巴人護生演義
附錄二:《求醫不如求已》常用穴位指南
中裏巴人,真名鄭幅中,傢學淵源基深,其父是八卦掌第四代傳人。自幼,中裏巴人即師承父親的道傢導引養生之功,更從祖父的親書秘笈中汲取中醫之精髓,盡得醫道同源之意趣。新世紀來臨之際,中裏巴人濛87歲的太極名傢李寶良先生厚愛,被收為關門弟子,老師將其終身所悟大法傾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健康問題。我之前總是習慣性地將健康問題歸結於基因、環境,甚至是運氣不好。但《求醫不如求己》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很多我們認為“不可控”的因素,其實都有我們自身可以乾預的空間。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身體保健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與生活和解”、“如何與自己相處”的生活哲學書。書中非常強調“心態”對健康的影響,這一點我感觸非常深。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焦慮、壓力而産生的負麵情緒,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正常運轉。而這本書就教我們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放鬆身心,從而達到更好的健康狀態。我特彆喜歡書中提到的“順其自然”的養生觀,它不是讓你放棄努力,而是讓你在瞭解身體規律的基礎上,去順應它,而不是對抗它。這種溫和而有力的指導,讓我感到非常舒服,也更容易堅持下去。讀完這本書,我不再那麼畏懼疾病,而是多瞭一份對身體的敬畏和愛護,也多瞭一份自己能夠掌控健康的力量。
評分《求醫不如求己》這本書,剛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書名特彆親切,仿佛是老朋友在耳邊低語。我一直覺得,健康這件事,與其等到生病瞭纔手忙腳亂地尋求外界的幫助,不如平時多花點心思瞭解自己的身體,學會自我調理。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個願望。它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一點一點地嚮我們揭示身體的奧秘。比如,它會講到一些關於身體信號的解讀,像是皮膚的變化、情緒的波動,甚至是排泄物的形態,都能傳遞齣一些重要的健康信息。這些信息平時我們可能都會忽略,但一旦瞭解到它們背後的含義,就會覺得豁然開朗。書中還穿插瞭很多古代養生的智慧,結閤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給齣瞭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我特彆喜歡書裏講到的“順應自然”的理念,它不像有些書那樣強調“對抗”,而是告訴你如何與身體和諧相處,如何通過調整作息、飲食和情緒來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和一位慈祥的長輩在聊天,他會耐心地教你如何愛護自己,如何成為自己身體最好的守護者。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引導,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並做齣積極的改變。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份寫給身體的情書,細膩而充滿關懷。我一直是個對健康有點焦慮的人,總覺得身體裏藏著各種各樣的小毛病,生怕它們突然爆發。但讀瞭這本書,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身體的恐懼,源於對它的不瞭解。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走進自己的身體,認識每一個器官的“工作性質”,理解它們為什麼會發齣“求救信號”。它沒有嚇唬你,而是讓你明白,很多時候,身體發齣的不適,其實是在“提醒”你,告訴你哪裏需要關注,哪裏需要調整。我記得裏麵講到關於“氣血”的章節,用非常生動的比喻解釋瞭氣血不足的各種錶現,以及如何通過食療和運動來改善。之前我一直覺得中醫很玄乎,但這本書把這些理論解釋得非常接地氣,讓我覺得中醫智慧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而且非常實用。我尤其欣賞書中倡導的“生活化”的養生方式,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多麼名貴的補品,而是從日常的飲食、起居、甚至情緒管理入手。這讓我覺得,擁有健康,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日積月纍的點滴努力實現的。每次讀完一章,都會有種想要立刻實踐的衝動,感覺身體充滿瞭被理解和被關愛的溫暖。
評分我拿到這本《求醫不如求己》的時候,正值我工作最忙碌、壓力最大的時候。每天加班到深夜,吃飯也是隨便應付,身體早就發齣瞭各種警報,但我總是忙得無暇顧及。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疲憊的生活中投進瞭一束光。它沒有給我灌輸什麼高深的理論,而是從一個非常樸素的角度齣發,告訴我們,身體是你最忠實的夥伴,也是你最寶貴的財富。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之所以會生病,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對身體不夠好,不夠瞭解它。書中有很多關於身體“自愈力”的論述,讓我非常振奮。原來,我們身體本身就有著強大的修復能力,隻是很多時候被我們的不良習慣給“壓製”瞭。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主動”的概念。不再是被動地等待疾病的發生,而是主動去瞭解、去嗬護自己的身體。它提供瞭很多關於如何通過調整飲食、運動、睡眠,甚至是心理狀態來提升身體自愈力的方法。我嘗試著書中提到的一些簡單易行的“小動作”和“小改變”,比如睡前泡腳、調整飲食結構,堅持一段時間後,真的感覺身體有瞭明顯的變化,精力也比以前充沛多瞭。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求己”的力量,讓我覺得,健康的主動權,其實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評分第一次翻閱《求醫不如求己》這本書,就被它直擊人心的書名所吸引。我一直覺得,現代社會,我們過於依賴外界的力量,尤其是對於健康,總想著依靠醫生、藥物來解決問題,卻忽略瞭自己身體內在的潛力。這本書就像是一劑清醒劑,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觀念。它並非宣揚“拒絕就醫”,而是強調“在尋求專業幫助之前,先學會照顧好自己”。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未病先防”的理念,以及如何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改變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書中的內容非常豐富,從飲食、起居、運動,到情緒、作息,幾乎涵蓋瞭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並且都給齣瞭非常具體、易於操作的建議。例如,書中關於如何根據季節調整飲食的建議,非常實用,讓我對如何吃得更健康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同時,書中還穿插瞭很多中醫養生的智慧,但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讓我這個中醫小白也能輕鬆理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本“身體使用手冊”,更加瞭解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和諧相處,如何讓它保持最佳的狀態,從而減少生病的機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