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军事实践与思考
: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孙魁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226042724
字数:
页码:29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军事实践与思考》是从作者近十几年来在军事学核心期刊《学术》发表的大量论文中精选、精编而成,内容涉及《人民法》解读与政治建设、军事工作特点规律、遂行任务、军事建设、重大现实问题、机关写作和批评艺术系列谈等七大部分、四十个篇章。这些论文不仅是作者的智慧,也是与作者并肩战斗的同仁们共同艰苦思索的结晶,代表着部队一定历史阶段军事理论研究的较高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军事理论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其对军事实践发展所产生的指导效应。
孙魁,甘肃省总队副总队长,大校警衔。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曾任《人民报》记者,总部军事(政策)研究室主任,总部司令部和湖北总队两级机关宣传处长,总队办公室主任、内卫(作战)处副处长等职,因工作业绩突出六次荣立三等功。先后主笔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十余项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其中《论部队处置群体件》、《军事工作特点规律研究》、《军事理论创新与管理》等若干专著,分获国家社科基金第四届全军军事科学成果一、二等奖;组织和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作为副主编执行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内卫》、《部队发展战略》两个学科分册;主持编写《参谋长工作》、《“四会”、“三互”活动的探索与实践》、《防范重大安全问题纵横谈》、《伊拉克战争研究》、《部队反恐怖作战研究》、《机动师学术研讨成果选编》等十几本书,为军事理论发展和法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还著有《情注“橄榄绿”》、《育人贵在明理》等书。从军三十七年,坚持一手持枪习武、一手握笔耕耘,共计发表和出版各类著作、论文和文艺作品数百万字,许多作品在军警内外有奖征文中屡获大奖。经常深入部队和院校讲学,2012年2月还应邀到总部作机关写作业务专题报告,是深受广大官兵喜爱的学者型领导干部。
(一)党委统揽,机关合力,确保中心工作居中
党委统揽中心工作,就是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握中心工作的方向,议中心工作的大事,经常分析执勤工作形势,研究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完成重大任务的措施,保证中心工作落实和中心任务圆满完成。要落实党委、主官抓中心的责任制,统筹安排协调机关的各项工作,形成机关抓中心的整体合力。各级机关是本级党委的办事机构,是军政首长抓中心工作的助手,对执勤工作负有组织领导和服务保障责任。军事机关应当认真组织搞好执勤研究和军事业务训练,根据党委、首长意图谋划和组织实施执勤工作,做好情报、通信、装备等保障,确保完成任务。政治机关应当加强对部队执勤中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领导,把生动活泼、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中心工作全过程,使执勤人员牢固树立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观念,增强报效祖国的职能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拒腐防变的自警意识,为完成中心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后勤机关应当认真做好部队的经费、物资、运输、卫勤和技术等保障工作,配合用兵单位组织指导执勤分队的营房、生活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保障有力,为完成执勤任务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正确处理好抓任务与抓建设的关系,确保中心工作协调发展
落实“保中心”的要求,必须坚持抓任务与抓建设的统一,确立“围绕中心抓建设,抓好建设保中心”的思想。中心任务是部队全面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相一致。各项建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是原因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是保障与被保障、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实践看,凡是发生执勤事故的单位,都可以从平时没有正确处理好抓任务与抓建设的关系上找到原因。因此,在总体工作摆布上,各级应自觉遵循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规律及执勤工作的具体特点规律,把抓任务与抓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
部分 《法》解读与政治建设
部队履行职责使命的强大法律武器——浅谈《人民法》的法律地位、作用和要求
坚持党对部队的领导
把教育成果转化为狠抓部队建设实际行动应突出五个重点
践行“三个代表”做学习型机关干部
第二部分 军事工作特点规律
研究军事工作特点规律的重要意义
军事工作特点规律的概念及其研究任务
军事工作基本特点规律研究
军事工作基本特点规律的实践要求
第三部分 遂行任务
执勤工作研究
处置突发事件研究
抢险救灾研究
第四部分 军事建设
战备建设研究
军事训练研究
行政管理研究
院校教育研究
军事保障研究
军事科研研究
司令部建设研究
第五部分 重大现实问题
关于加强现代化指挥人才培养的思考
以信息化人才培养牵引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研究
防范重大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重大军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研究
对新形势下部队安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处置陇南“11 -17”群体件的理性思考
部队处突维稳行动组织指挥探要
对新训干部骨干带好新兵的思考
第六部分 机关写作
如何撰写经验材料
军事理论研究的纵向流程及其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军用公文写作需认真把握和着力攻克的几个问题
第七部分 批评艺术系列谈
后记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是那种真正体现了“匠人精神”的典范。内文的字号、行间距,乃至页边距的留白处理,都达到了令人舒适的平衡点。我发现,它在处理引文和注释时,采用了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既保证了对原始资料的尊重,又不会因为过多的脚注而打断主文的流畅性。阅读长篇论述时,眼睛需要一个休息的空间,而这本书恰到其实的留白,就起到了视觉缓冲的作用。这让我可以长时间沉浸其中而不感到视觉疲劳。此外,章节的划分也极为精妙,每一个小节的标题都像是精选的关键词,既概括了该部分的核心内容,又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这种排版上的细致考量,实际上是对读者心智资源的有效管理,它确保了读者的精力能够最大程度地集中在思想的内核之上,而不是被不良的视觉设计所干扰和分散。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的韵律感上,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并非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通过句子的长短、停顿的位置,营造出一种近乎音乐般的内在节奏。有些句子读起来铿锵有力,如同战鼓擂动,催人奋进;而有些则舒缓悠长,如同思绪的慢镜头回放,引人深思。我发现自己常常会不自觉地大声朗读其中的某些段落,不是为了记住内容,而是为了感受那种文字在口中流转时产生的力量和美感。这种“可听性”极高的文本,在某种程度上也拓宽了我对书面语言潜能的认知。它证明了文字的力量不仅在于其承载的信息量,更在于其如何被组织和呈现,从而触动读者最深处的情感共鸣和思维模式,这是一种超越了内容本身的审美享受。
评分我通常习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重读某些章节,而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似乎总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出恰到好处的启示。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同一段文字的理解会产生奇妙的共鸣和深化。初次阅读时,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宏观的架构和结论,带着一种猎奇或求知的心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翻阅时,会发现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细节里,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哲理或对人性的洞察。那些原本晦涩的论断,在经历了现实的磨砺之后,突然变得清晰可见,仿佛是作者在多年前就预见到了此刻我的困惑。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真正优秀书籍的标志,它不是提供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在你的生命轨迹上,不断地提供新的参照系和分析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厚重的质感,翻开书页时特有的油墨香气,瞬间就把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封面那种低调却极具力量感的排版,简约到几乎不给人任何冗余信息,却又在细节处彰显出一种深沉的思考。我特别喜欢它用纸的质地,那种略带粗粝的触感,仿佛在提醒你,你手中捧着的不是印刷品,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或智慧的结晶。拿到书的那个下午,我没有急着去阅读内容,只是坐在窗边,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一遍遍地摩挲着封面和书脊,想象着作者在构思这些篇章时,那种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心境。这种仪式感,对于我这种老派的读者来说,是阅读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接下来的精神旅程设定了庄重的基调,让人在打开扉页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进入深度思考的准备。很多现代出版物为了追求轻薄和成本,牺牲了这种实体书应有的分量感,但这本书显然反其道而行之,它坚持了对物理载体的尊重,这份坚持本身就值得称赞。
评分每一次阅读时,我都会不自觉地被它叙述的节奏所牵引。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他似乎拥有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极其精炼且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来的魔力。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学术腔调,相反,它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独白剧,语速时而急促有力,充满对现状的诘问与反思;时而又缓慢沉静,如同在历史的河流边驻足,凝视着过往的潮起潮落。这种节奏的张弛有度,使得即使是面对那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段落,读者的心神也不会轻易游离。我尤其欣赏其中一些转折处的设计,往往在读者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某个论点时,作者会突然抛出一个反直觉的视角,让你不得不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里进行一次快速的自我校准。这种阅读的互动性,远超出了单纯的信息接收,它更像是一种与智者进行的、跨越时空的辩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