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生命之秘
定價:30.00元
售價:20.4元,便宜9.6元,摺扣68
作者:劉德英,唐平
齣版社:科學普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110083734
字數:300000
頁碼:18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2008年,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組織瞭“屆Interesting生命科學徵文比賽”,得到瞭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和響應。徵文比賽的初衷是想通過生動的科普知識和有趣的文字,嚮廣大青少年及非生物學專業的同學傳遞生命科學所蘊含的無限魅力,讓更多的人釋放對科學的熱情,譜寫對生命的禮贊,激發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主觀能動性。時至今日,大賽還在繼續,一批批源源不斷的作者帶著他們好的科普作品在大賽中湧現。於是,我們先將前三屆的獲奬作品精心編輯成《生命之秘》,獻給讀者。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幅插圖均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這些莘莘學子中,有些還在學校讀書,有些留洋海外,有些已經奮鬥在工作崗位。但是他們所錶達齣的對生命科學的熱愛和對文學、藝術的興趣,全都體現在這本小小的圖書中。
劉德英 曆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北京大學技術物理係團委書記、環境學院團委書記、北京大學團委常委、北京大學黨委組織部乾部工作室主任。 唐平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
我不得不承認,《生命之秘》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艱巨的挑戰。我是一個對自然科學充滿好奇的人,平時也喜歡閱讀一些科普文章,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超齣瞭我之前的經驗。它不是那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某個科學現象的書,而是試圖去觸及生命最本質、最核心的規律。我記得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討論生命起源的各種假說,從化學進化的角度,到生物大分子如何自組織,再到早期生命形式的演變,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復雜的化學和物理過程。作者在解釋這些概念時,並沒有使用太多的類比,而是直接呈現瞭相關的科學模型和數據。這讓我感覺像是走進瞭一個科學實驗室,直接麵對著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我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去理解那些公式和圖錶,努力去理解它們背後所代錶的意義。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在與作者進行一場“解謎遊戲”,每解開一個概念,就離生命更深層的秘密近瞭一步。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嚴謹,幾乎不允許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這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既是一種吸引,也是一種壓力。我需要不斷地挑戰自己的認知邊界,去接受那些可能顛覆我原有觀念的新思想。
評分《生命之秘》這本書,怎麼說呢,它給我一種置身於一個巨大、古老圖書館的感覺。書中的知識量極其龐雜,仿佛匯集瞭不同時代、不同學科的智慧精華。我翻閱它的時候,感覺就像在與無數智慧的先賢對話,他們用各自的語言,講述著他們對生命、對宇宙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對生命的認知,其實是一個漫長而麯摺的探索過程。它並沒有給齣某個單一的、確定的答案,而是呈現瞭多種可能的視角和解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信息”在生命體中的作用的探討,它將基因、蛋白質,甚至意識都看作是信息的載體和傳遞者,這種跨越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甚至哲學層麵的思考,讓我耳目一新。但是,這本書的敘事方式也確實有它獨特的風格,它更像是一係列精心挑選的散文集閤,而不是一篇連貫的學術論文。每篇文章都有其獨立的深度,但它們之間的連接往往需要讀者自己去梳理和發現。這就像是在拼湊一個巨大的馬賽剋,每一個碎片都異常精美,但要看齣整體的圖案,就需要耐心和專注。我需要反復閱讀和思考,纔能逐漸領悟作者想要傳達的深層含義。這本書不是那種可以快速讀完的“快餐”讀物,它需要時間,也需要心境。
評分我最近在讀《生命之秘》這本書,怎麼說呢,它就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戶,但窗戶上的玻璃有些模糊,我隻能依稀看到一些輪廓。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極具啓發性,它提齣的問題往往是那些我從未想過,但一旦想到就無法抑製好奇心的問題。比如,它關於意識的本質,以及意識是否能夠獨立於物質而存在的部分,就讓我陷入瞭深深的思考。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羅列瞭各種哲學和科學的觀點,鼓勵讀者自行判斷。這種開放式的探討方式,非常吸引我。然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卻相當的“文學化”,有時候用詞非常優美,充滿詩意,但有時候又非常抽象,讓我覺得像是在閱讀一篇哲學散文,而非一本嚴格意義上的科學讀物。這種風格的交織,讓我的閱讀體驗有些復雜。我時常在被美妙的文字所打動的同時,又為其中難以把握的概念而感到睏惑。這本書更像是一種智力的“品鑒”,而不是“解碼”。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很多科普書那樣,能給我帶來清晰的知識點,而是更多地激發我進行自我探索和思考。我承認,它所描繪的生命圖景是宏偉而迷人的,但要真正“理解”它,對我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是《生命之秘》,ISBN是9787110083734。 這本書我真的覺得有點過於晦澀瞭。雖然我一直對生命科學很感興趣,也讀過不少相關的科普讀物,但《生命之秘》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跟一位滿腹經綸但說話拐彎抹角的老學究對話。它似乎在試圖揭示一些宇宙深層的奧秘,從宏觀的宇宙起源聊到微觀的基因密碼,跨度非常大。然而,它的語言風格實在是太過於學術化瞭,時不時冒齣來一些我需要查閱很多資料纔能理解的專業術語,而且常常是那種晦澀難懂的理論概念,而不是生動形象的比喻。我理解作者可能想追求嚴謹和深度,但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更希望能夠流暢地閱讀,並且在閱讀過程中能産生“啊,原來是這樣!”的頓悟感。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不夠好,我經常需要停下來,翻閱其他書籍或者上網搜索,纔能勉強跟上作者的思路。這種閱讀體驗確實讓我有些疲憊,雖然我能感受到書中蘊含的智慧,但獲取這些智慧的過程卻顯得異常艱難。我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聰明,無法領會作者的深意。或許這本書更適閤那些已經有深厚科學背景的讀者,或者作為一本研究性讀物來使用,而不是一本輕鬆愉快的科普讀物。我對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錶示尊重,但對於其錶達方式,我個人認為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以便讓更多渴望瞭解生命奧秘的普通讀者能夠真正地受益。
評分天哪,我讀《生命之秘》這本書簡直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智力馬拉鬆!它毫不客氣地把我拋入瞭一個充滿哲學思辨和前沿科學理論的海洋。作者似乎完全不打算給我任何緩衝的時間,一上來就拋齣瞭一些關於存在本質、意識起源的巨大命題。我記得其中有那麼一章,詳細探討瞭量子力學在解釋生命現象中的作用,讀得我頭昏腦漲。我嘗試著去理解其中的疊加態、糾纏態如何與生物體的復雜性聯係起來,但腦海裏浮現的畫麵總是模糊不清,像是隔著一層毛玻璃。而且,這本書的結構也有些跳躍,有時候從宇宙大爆炸的宏偉敘事瞬間切換到細胞內部的分子機製,再突然轉到進化的概率論。這種不拘一格的敘事風格,對於喜歡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的讀者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看完,但老實說,我仍然覺得自己隻是站在生命之謎的門外,窺見瞭一點點縫隙。它提齣的問題比它給齣的答案要多得多,而且很多問題都是那種能讓人徹夜難眠的終極難題。我猜想,作者可能並不期望讀者能夠完全理解所有內容,而是希望激發讀者對這些宏大問題的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或許是成功的,但對於想要獲得清晰解答的讀者,這本書的“秘”字,確實名副其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