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与油气
定价:42.00元
售价:28.6元,便宜13.4元,折扣68
作者:刘光祥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02160838
字数:363000
页码:2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本书从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和盆地并列叠加的理论出发,运用现代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及其两侧盆地的时-空结构,搞清不同世代盆地原型及其更迭关系和石油地质特征。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中央造山带东段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二是中央造山带南缘盆地演化序列及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成烃成藏条件;三是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北侧盆地构造演化和成烃成藏条件分析。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的生产科研人员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为一个对地球科学充满好奇的爱好者,这本书的标题《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与油气》让我对中国广袤的东部地区地质构造以及其中蕴藏的能源潜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猜想,书中会从宏观的构造演化入手,讲述中央造山带是如何形成并影响了它两侧盆地的地质背景。这种区域性的地质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整个区域的动力学过程。 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盆地演化和油气分布之间关系的探讨。例如,不同类型的盆地(如陆相断陷盆地、拗拉盆地等)在形成过程中,其沉积环境、岩石组合以及后期构造改造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又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地质图件、剖面图和地球物理解释成果,来形象地展示这些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它们与油气藏之间的联系。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揭开了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油气资源研究的神秘面纱。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最先关注的是作者们如何构建本书的整体框架,以及他们是如何从宏观的地质背景切入,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盆地研究。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中央造山带本身对两侧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影响,例如,造山带的隆升和剥蚀作用如何为盆地提供物源?造山带的构造活动又如何影响盆地的沉降和裂陷?书中是否会引用大量的区域地质资料、遥感影像和实测数据来支撑这些论断? 在我看来,书中对盆地油气成藏条件的论述是至关重要的。仅仅了解盆地的构造和沉积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创造出适合油气生成的烃源岩、促进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的圈闭,以及保存油气不散失的盖层。我希望书中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盆地,比如坳拉盆地、拗拉盆地、断陷盆地等,分别讨论其独特的成藏模式和有利的勘探方向。同时,书中对油气资源量预测和评价的方法,以及不同勘探阶段的认识演变,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新的期待。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演化历程,并深刻剖析其与油气资源关系的权威著作。我想象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中央造山带的形成机制,比如它是在什么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它的构造样式是怎样的?它又如何对两侧的盆地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提供物源、控制沉降中心、影响构造变形等。 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两侧盆地的具体地质特征。是哪些盆地?它们的构造格局是怎样的?沉积序列又是如何?特别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盆地中是否存在优质的烃源岩?它们的成熟度如何?同时,书中对于油气聚集的有利条件,比如各种类型的圈闭(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岩性圈闭等),以及有利的盖层条件,会有哪些详细的论述?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大量的图件、数据和实例,来系统地展示和解释这些复杂的油气成藏地质要素。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就吸引了我:《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与油气》。我一直对地质构造和能源开发这两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似乎恰好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想象一下,在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中央造山带如同脊梁般矗立,而它两侧的盆地,是否就像是孕育生命和财富的摇篮?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这些盆地的形成机制,它们的地质演化过程,以及最重要的,它们是如何成为中国东部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的。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那些具有潜力的盆地,比如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甚至是南方的一些小型陆相盆地,它们各自的地质特点、沉积环境和构造样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油气的富集和分布。 更进一步,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前沿的勘探技术和研究方法。在石油天然气日益重要的今天,如何更精准、更高效地找到和开发这些宝贵的资源,是摆在科学家们面前的巨大挑战。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或者在油藏描述和评价方面的新思路?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具体的勘探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来阐释理论的实际应用,比如某个盆地中某个油气田的发现过程,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不仅能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为实际的勘探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与油气》给我一种非常具体而又宏大的感觉。我设想,这本书很可能详尽地描绘了中国东部这样一个关键地理区域的地质图景,特别是中央造山带这一重要的地质单元,它对于两侧盆地的形成和发育起着怎样的控制作用?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造山带的构造样式、形成年代以及它在不同时期的地质活动? 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具体地阐述两侧盆地的地质特点。不同的盆地,无论是在构造背景、沉降历史、沉积充填类型,还是在烃源岩发育、圈闭形成和后期构造演化等方面,都应该有着各自的独特性。我希望书中能深入分析这些区域性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天时、地利、人和”是如何在这些盆地中得以实现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具体的盆地案例研究,通过详细的地质剖析,揭示特定油气藏的成因机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