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合众科学译丛:天气的力量
定价:35.00元
作者:美 劳拉·李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439700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天气变化多次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本书介绍了55个人类历史被天气和气候改变的故事,比如在西方,拿破仑曾在俄罗斯寒冷的天气面前败下阵来;在东方,诸葛亮因雾而草船借箭,因风而火烧赤壁,揭示了天气的力量。
内容提要
目录
目录
前言 001
1. 人类曾与灭绝擦身而过 001
2. 诺亚洪水真的发生过吗 004
3. 澳洲是怎样被人发现的 007
4. 海风挽救了西方文明 010
5.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 016
6. 英国何以成为“日不落帝国” 020
7. 次神风显灵 024
8. 真十字架的丢失 028
9. 格陵兰岛的维京人 033
10. 从天而降的条约 039
11. 闪电与教宗制度大分裂 043
12 泥沼成就了英格兰 048
13. 战争迷雾 054
14. 迷失的西伯利亚人 059
15. 气候异常与女巫审判 064
16.“新教风”折毁西班牙“无敌舰队”068
17.失踪的殖民地072
18.天!这里真冷呀: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国075
19.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秘密080
20.又一股“新教风”吹来了一位英格兰新国王083
21.富兰克林和风筝087
22.暴风雨后写就的圣歌《奇异恩典》092
23.幸运的天气眷顾华盛顿098
24.冰雹和干旱是引发法国大革命的103
25.大雨毁了罗伯斯庇尔108
26.风暴使爱尔兰联合会的反英叛乱失败113
27.付之东流的美国奴隶叛乱117
28.天!这里真冷呀:拿破仑入侵俄国122
29.美国国歌诞生在飓风后128
30.特库姆塞——大雾中牺牲的印第安英雄134
31.滑铁卢的大雨140
32.天!这里真冷呀:克里米亚战争144
33.美国“泥泞行军”事件151
34.暴风雨拯救了美战战俘155
35.《呐喊》画中的人为何呐喊159
36.那阵风吹毁了兰利的“架飞机”163
37.厄尔尼诺现象与破灭的南极梦166
38.舒适牌剃须刀的发明源于低温170
39.天气预报失误与战争大臣之死173
40.雨云终结了飞艇时代178
41.天!芬兰真冷呀:冬季战争182
42.天!这里真冷呀:希特勒入侵苏联187
43.D日计划196
44.核时代的来临:蘑菇云202
45.阳光普照下的广岛208
46.别低估了季风213
47.阳光助力杜鲁门217
48.寒冷挽救了加拿大国家公园免受核污染220
49.高温是汽车城的箱224
50.制造季风229
51.人类的祖先:露西和她的朋友235
52.沙漠风暴使“鹰爪行动”失败238
53.“挑战者”号失事243
54.血雨和“第三次世界大战”249
55.大自然并不会带护照25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看到“合众科学译丛”出版《天气的力量》这本书时,我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这个系列的书籍,一直是我拓展知识边界、更新科学认知的忠实伙伴。而“天气的力量”这个主题,简直太贴近我们的生活了,它不是遥不可及的宇宙奥秘,也不是晦涩难懂的数学模型,而是我们每天抬头就能看见,身体就能感受到的真实存在。我深信,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科普层面,介绍诸如冷锋、暖锋这些基本概念,而是会更深入地挖掘“力量”的来源。我期待它能从大气物理学的角度,解释能量是如何在地球系统中传递和转化的,为何会有如此多样的天气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又是如何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也许书中还会探讨一些更具深远意义的话题,比如气候变化如何悄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背后的科学逻辑,以及人类活动与天气系统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不仅仅是“知道”天气,更能“理解”天气,从一个更宏观、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以及我们自身在这个巨大自然体系中的位置。
评分老实说,我之所以对《天气的力量》产生浓厚兴趣,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人类与自然互动关系的深层好奇。我们常说“看天吃饭”,这句俗语背后蕴含的,远不止是简单的农业依赖,更是人类文明在漫长历史中,如何不断适应、利用,甚至试图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主题,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令人敬畏的自然现象:轰鸣的雷电、席卷一切的狂风、滋养万物的甘霖,以及冻结一切的严寒。我推测,这本书会从科学的角度,去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驱动机制,例如大气环流、温室效应、洋流的影响等等,但更令我期待的是,它会如何将这些科学知识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联系起来。我设想,书中或许会探讨气候变化在历史转折点上扮演的角色,或者分析不同地区的人类文明,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出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哲学。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我们所感受到的“天气”,其实是地球作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命体,正在进行的一场持续不断的、动态的“对话”,而人类,只是这场对话中的参与者,需要学会倾听和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种宏大的视角,让我们在面对日常的天气变化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越个体、连接古今的震撼。
评分这套“合众科学译丛”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天气的力量》,但仅从系列整体的选材和出版社的口碑来看,就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自然科学中那些宏大而又充满日常关联的主题非常着迷,天气,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知、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现象,却常常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被简化为“今天会不会下雨”的简单预判。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地剖析“天气的力量”——它不仅仅是指台风、飓风这样具有破坏性的极端天气,更包括那些温和的、持续的、潜移默化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比如,不同地区的降雨模式是如何塑造了当地的动植物种类,不同季节的温度波动又如何影响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我甚至想象,书中会不会涉及一些历史上的气候事件,比如某个时期因干旱导致文明衰落,或者因温暖湿润的气候而迎来繁荣。作为一个对科学传播充满好感的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和欣赏的知识,而不是堆砌枯燥的术语和数据。我希望它能让我重新审视头顶这片变幻莫测的天空,不再仅仅是观察者,而是能够理解其背后深刻规律和巨大影响的思考者。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读物情有独钟,而“合众科学译丛”出品的《天气的力量》恰恰能满足我对这类书籍的期待。这本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掌控感和解释力,它似乎承诺要揭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却又最难以捉摸的现象——天气——背后的运行逻辑。我猜想,书中绝不仅仅满足于介绍云的形成、雨的降落等基本常识,而是会更进一步,去探讨大气层中那些看不见的能量流动、复杂的动力学过程,以及这些过程是如何在地球表面激起千层浪,形成我们所观测到的各种天气现象。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深入剖析,比如龙卷风的形成机制,或是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率和强度变化的趋势。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跳出纯粹的科学描述,去探索“天气”对人类文明、农业生产、乃至文化习俗的影响。例如,不同地区独特的天气模式是如何塑造了当地的建筑风格、节日庆典,甚至艺术创作。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扇窗口,能够让我们窥见地球这个巨大而精密的生命体,是如何通过“天气”这一媒介,与我们进行着永恒的交流。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合众科学译丛”这个系列都有着近乎虔诚的期待,他们选的书籍总能触及那些令人着迷的科学前沿,或者对经典科学概念进行深刻的重塑。《天气的力量》这本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感和科普的温度。我想象,它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天气现象的表层描述,比如“今天会下雨”或者“明天会升温”,而是会深入到探究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物理学、化学、乃至地质学的原理。例如,它可能会详细解释能量如何在地球大气层中流动和转化,不同气象条件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系统,以及这些系统又是如何受到太阳活动、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那些历史上著名的天气事件,比如导致文明兴衰的长期干旱,或是对人类航海、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季风系统。而且,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会非常生动有趣,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气象万千的自然之中,亲身感受“天气的力量”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星球和我们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