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科普图书馆 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
定价:23.80元
售价:16.2元,便宜7.6元,折扣68
作者:廖春敏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42762030
字数:
页码:1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科普图书馆·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主要讲述身边的物理、化学、天文以及新科技的知识,所选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来自日常可见的点点滴滴,加于朴实的语言进行阐述,利于青少年读者从自己的身边开始,发现世界科技的奥妙,进而激发他们深入探索的欲望。《科普图书馆·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能够成为青少年读者打开探索之门的本书。
科学家,看世界
物的存在
岩石、空气和水
固体,原来这样不“安分”
向各个方向流动
转变的临界:熔点和沸点
气体,可大可小
世界是由很小很小的粒子组
成的
原子里有“小宇宙”
原子配对成分子
规则的晶体
形形的原子
奇妙的化学元素
给元素排个序
“懒惰”的气体
化合物是怎么来的
世界不能没有碳
地球上的4种碳
生命中的碳
塑料王国
碳在循环
神奇的电和磁
电厂是怎么发电的
静电为什么叫“静电”
电流是什么
会辨“南北”的磁铁
受控制的“电磁铁”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
看得见的光,看不见的光
太阳是个巨大的辐射源
辐射,不可不防
不用光的,“照相机”
“宇宙电波”
天才牛顿的力学
物体永不“落”向空中
飞速过山车
功、力和负荷
是什么决定了力的大小
……
天文学,没有尽头的科学
科技,改变生活
科学家和他们的科学
科学未解之谜
暗物质之谜
《科普图书馆·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
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并且计算出大爆炸发生的时间。他们还发现,宇宙中所有的星系正在逐渐远离地球而去。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就说明宇宙正在不断膨胀之中。而如果现在的宇宙仍在不断膨胀,那么肯定在某一时刻,宇宙的体积曾经非常之小——这就是所谓的“宇宙膨胀说”。
通过观测星系的颜色,天文学家们就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星系的运动方向。如果星系正在远离地球而去,那么这个星系向它身后发射的光的波长就会被拉长,光的颜色看上去就会偏红。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光波就会被拉得越长,颜色就越红。这就是所谓的红移现象。
早的透镜主要被用做放大镜,它们是凸透镜,即两面向外凸出的透镜,可以产生近处物体放大的像。但是科学家与天文学家需要有远处物体放大的像,而望远镜则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荷兰籍德裔眼镜制造商汉斯·李伯希于1608年制造了首架望远镜,之后将这一发明卖给荷兰用于军事。但是因为他人也宣称是望远镜的发明者,所以荷兰并未授予李伯希望远镜发明的权。李伯希发明望远镜的消息传到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耳中,他也立刻自制了一台望远镜用来观测星空,并利用它发现了太阳黑子、月球陨石坑、4颗木星的卫星等。
另一位同时代的天文学家——德国人约翰尼斯·开普勒正确揭示了这类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物体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产生放大的虚像,继而由凹透镜将其聚焦,从而达到放大远处物体的效果。同时开普勒建议使用两个凸透镜,以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
……
我最近入手的一本新书,《科普图书馆 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书号是9787542762030,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给我的大脑做了一次“大扫除”,把那些陈旧的、模糊的科学认知都清理干净,然后用一种全新的、更清晰的方式重新构建。它没有像很多科普书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专业术语,而是像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你,让你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我特别期待它对“时间”这个概念的解释,它会如何从物理学、哲学等多个角度来剖析时间的本质?是像爱因斯坦说的,时间是相对的,还是有我们尚未理解的维度?另外,书中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部分,我预感会非常精彩,作者会不会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或者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体活动的能量,来让这个抽象的定律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在教你知识,更是在教你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连接不同的科学领域,从而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
评分这本书,《科普图书馆 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9787542762030),给我一种“玩转科学”的感觉。它似乎打破了传统科普的界限,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游戏的趣味性巧妙融合。我猜测,它可能会设计一些小实验或者小谜题,让读者在动手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比如通过简单的材料,模拟化学反应,或者通过搭建模型,理解物理定律。这本书的“科学总动员”这个名字,也给我一种非常积极的联想,它是不是意味着,这本书会把各种科学领域都“动员”起来,比如把数学原理融入到艺术创作中,或者将生物学的知识应用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我期待它能展现出科学的“跨界”能力,让读者意识到,科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科学并不一定是书斋里的学问,它也可以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实践。
评分不得不说,《科普图书馆 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ISBN: 9787542762030)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全面”!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科学宝藏库,涵盖了从微观世界的原子构成,到宏观宇宙的星系演化,再到地球上生命的奇妙多样性,几乎无所不包。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人类的未来”那一章节充满了好奇,不知道它会如何展望科技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会不会涉及到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甚至是太空移民的可能性?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似乎也相当用心,图文并茂,我想象着那些精美的插画,一定会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视觉的享受中,轻松掌握知识。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适合青少年阅读,即使是成年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偶尔停下来,翻阅一下这本书,也能够重新点燃对科学的好奇心,拓宽视野,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妙细节。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总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科普图书馆 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这本书(ISBN 9787542762030)给我的感觉,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一直对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科学现象非常着迷,比如黑洞的奥秘,或者量子纠缠的奇特之处。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非常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去揭示这些宇宙深处的秘密。想象一下,作者可能会用类比的方式,将遥远的星系比作我们身边的某个熟悉的事物,或者将量子力学的诡异规则,用一种巧妙的比喻来解释,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科学理论,瞬间变得鲜活起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似乎能够将科学的“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它既能带领我们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的终极问题,也能让我们低头审视自身,理解生命是如何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会如何解答那些困扰人类千年的哲学问题,并且用科学的语言,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评分最近真是被一本新书给迷住了,书名叫《科普图书馆 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书号是9787542762030。虽然我还来不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翻看目录和一些零散的章节,就足以让我惊叹于它的内容丰富度和视角新颖。这本书似乎把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以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完全摆脱了传统科普书籍的枯燥乏味。我特别期待它对宇宙起源的探讨,是不是会像科幻电影一样,将我们带入一个浩瀚无垠的时空隧道,去追溯那些最古老的秘密?还有关于生命演化的部分,我猜想作者一定是用了一种非常直观的比喻,或者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来解释达尔文的进化论,让那些复杂的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变得易于理解。更别提那些关于物理学和化学的章节了,我希望它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我们身边万物运行的规律,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水会结冰,为什么火会燃烧。我坚信,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会鼓励我不断提问,勇于探索,去发现科学的魅力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