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册)
定价:29.80元
作者:陈善广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5357546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书将带您回顾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并将着重向您描绘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历史,跟您一起展望未来人类的航天活动。希望能让您学到探索太空的基本知识,为将来进一步了解太空、认识未知的宇宙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提要
《探索印记》,即漫步太空简史。充分回顾四十多年来太空出舱活动历史演变。
本分册着重介绍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历史。挑选典型的出舱活动案例,详细介绍从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开展的出舱活动的发展历史,回望人类漫步太空的脚步,梦想与渴望,并对人类未来将要进行的太空探索的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展望。
目录
章 梦想的发端
一、神话中的探索
古希腊神话
中国古老的传说
链接: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二、诗意的科学探索
屈子的追问
柳宗元的回答
三、理论的萌芽
四、科幻小说中的科学预言
奇妙的《梦想》
不可思议的预言
链接:了不起的万户:个吃螃蟹的人
第二章 探索的历程
一、初的探索
链接: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
二、理论渐趋成熟
链接: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故事
链接:赫尔曼·奥伯特的故事
三、初探太空
链接:世界航天人——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四、探索的延续
初期的空间站
走向成熟的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国际空间站
链接:国际空间站的16批“居民”
链接:人类的老朋友——“哈勃”太空望远镜
第三章 梦想的实现
一、人类次舱外活动
列昂诺夫的历史性一刻
人类舱外活动密码解读
链接:初的预想:让狗作位“航天员”
链接:两种舱外活动方式
二、美国不甘人后的舱外活动
埃德·怀特的舱外活动
链接:航天先驱者——埃德·怀特档案
美国舱外活动密码解读
三、“阿波罗”登月
阿姆斯特朗的登月故事
“阿波罗”登月计划密码解读
链接:“阿波罗”计划登月活动大事记
链接:“阿波罗”之
四、太空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马斯格雷夫和彼得森得:从航天飞机上出舱的航天员
链接: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的区别
麦坎德利斯和斯图尔特:批“人体卫星”
萨维茨卡娅:个进行舱外活动的女航天员
链接:人类位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
焦立中:个进行舱外活动的华裔航天员
链接:位进入太空的华裔航天员王赣骏
福阿莱和卡列里:次无人留守的太空行走
塞勒斯和福萨姆:次利用机械臂和延伸长杆进行太空行走
修复太阳能电池板:史上险太空行走
佩吉·惠特森:太空行走女王
链接:航空史上十大太空行走
链接:中国学生与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对话记录
第四章 途中的险阻
一、太空行走可能遇到的危险
舱外航天服的故障
预防减压病
空间碎片的袭击
链接:清理太空垃圾的对策
迷路的危险
二、太空行走事故
“上升”-2飞船太空行走事故
“双子星座”号飞船太空行走事故
“阿波罗”号飞船太空行走事故
“礼炮”号空间站太空行走事故
“和平”号空间站太空行走事故
链接:“挑战者”号失事
链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链接:太空探索危险时刻
第五章 未来的探索
一、未来的探索活动
重返月球
探索火星
链接:中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
二、未来的航天设备
未来的探测工具
链接:美国的空天飞机计划
链接:俄罗斯的空天飞机计划
链接:NASA计划研制核动力宇宙飞船
未来的航天服
太空港
链接:未来的生命保障系统
链接:太空旅馆
中国式的行走
附录 世界出舱活动日志(1965-2008年)
作者介绍
陈善广,工学博士。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兼任《航天员》和《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主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的教授。
文摘
序言
这套《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册)》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宇宙的全新认知!我一直对浩瀚星空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那些科幻小说太过虚幻,而专业的科普书籍又太过晦涩。直到我翻开了这套书,我才发现,原来探索太空的奥秘,也可以如此引人入胜,如此贴近我的生活。作者在描述那些遥远的星系、行星时,并没有堆砌一堆我无法理解的术语,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仿佛亲身站在星际之中,感受着宇宙的辽阔与神秘。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黑洞的章节,它没有简单地将黑洞描述成吞噬一切的怪物,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黑洞的形成、性质以及它对周围时空的影响,让我对这个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穿插的那些精美的插图,更是锦上添花,每一幅都仿佛是一张来自遥远星系的明信片,让我对宇宙的美丽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宇宙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也更加期待着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更多成就。
评分这套《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册)》彻底改变了我对太空的刻板印象。过去,我总觉得太空是冰冷、遥远的,是只有少数科学家才能触及的领域。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意识到,太空探索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作者巧妙地将前沿的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它会解释我们每天使用的GPS系统是如何依赖于太空中的卫星,以及太空垃圾对我们地球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这些内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规划人类的未来。书中对未来太空殖民的设想,也让我脑洞大开,我开始思考,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是否真的有可能在其他星球上建立家园?这种思考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而且,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探讨,也促使我开始反思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这个庞大的宇宙和谐相处。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学一直抱有濃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必须说,《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册)》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棒的科普读物之一。作者的文笔功底非常扎实,他能够将一些极其抽象和复杂的概念,比如时空曲率、暗物质、暗能量等,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量子纠缠的章节,作者通过一个生动的类比,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奇特而又迷人的物理现象,仿佛亲身体验了微观世界的奇妙。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详细介绍了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最新进展,比如那些令人惊叹的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高清宇宙图像,以及最新的火星探测任务的成果。这些真实而具体的案例,让我对科学的魅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大脑得到了极大的“洗礼”,对宇宙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决心。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而《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册)》则是一次最令人振奋的宇宙探险。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将科学的严谨与文学的浪漫完美融合。作者的叙事风格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他能够将复杂的宇宙现象,如星系的演化、恒星的诞生与死亡,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我记得有段描述,作者将星云比作宇宙的“婴儿房”,恒星在其中孕育、成长,然后爆发,最终化为尘埃,重新回归宇宙的怀抱。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让我瞬间对宇宙的生命周期产生了深刻的共鸣。更令人惊叹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太空探索的感人故事,有科学家们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宇航员们在极端环境中展现出的勇气与智慧。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艰辛与伟大,也让我对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满了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人类不屈精神的史诗。
评分《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册)》这本书,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带领我在浩瀚的宇宙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漫游。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将枯燥的科学事实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行星形成的描述,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冰冷的科学数据,而是将行星的形成过程比作宇宙中的一场盛大的“交响乐”,各种尘埃、气体在引力的作用下,如同音符般跳跃、碰撞,最终奏响了行星诞生的乐章。这种充满艺术气息的表达方式,让我对宇宙的奥秘充满了敬畏之情。书中对宇宙生命起源的探讨,更是让我深思。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可能性,引发了我对生命在宇宙中是否普遍存在的深刻思考。这本书让我明白,探索未知,不仅仅是科学家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渴望。它点燃了我对宇宙的好奇心,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