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青海地理
定价:55.00元
作者:张忠孝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0302341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较高,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也是我国高原湖泊密集地区之一;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敏感,是我国生态治理重点地区之一;自然地理环境及演化过程特殊,石油、天然气、盐湖、水电、野生动植物、旅游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成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点省区。严酷、脆弱的生态环境,影响了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特点,也直接影响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本书从青海省省情实际出发,从地理科学的视角对青海省工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发展及城镇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等进行了战略性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地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旅游,建筑、园林、文物、历史等院校师生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国家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序
引言
章 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 地貌特征及分区
  第二节 主要地貌类型
  第三节 大地构造演化与新构造运动
第二章 高原气候
  节 气候特征和形成因子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
  第三节 气象灾害
  第四节 气候区划
第三章 江河与湖泊
 节 地表径流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主要水系概述
  第三节 湖泊
  第四节 冰川与地下水
  第五节 水资源及其综合评价
第四章 生态大省
  节 生态环境概况
  第二节 严峻的生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生态承载力研究
  第四节 生态环境治理战略的探讨
第五章 资源大省
  节  自然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矿产资源
  第四节 水能资源
  第五节 草地资源
  第六节 新能源资源
  第七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第六章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域交会区
 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意义及现状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案
 第三节 分区论述
第七章 人口与民族
 节 人口
 第二节 民族
 第三节 控制人口增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快速发展的经济
 节 温凉性特色农业经济
 第二节 奋进中的工矿业
 第三节 突飞猛进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第九章 城镇体系正在形成
  节 城镇发展概况
  第二节 城市及其功能
  第三节 完善城镇体系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章 方兴未艾的旅游业
  节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分区
  第三节 旅游业发展研究
第十一章 各具特色的三大经济区
  节 经济区划的目的、原则和方案
  第二节 三大经济区的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张忠孝,男,土族,1941年10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任青海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首席导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青海省地理及旅游开发研究,出版《青海地理》、《青海旅游资源》、《世界屋脊——青海游》、《青海旅游指南》、《
文摘
序言
《青海地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对一个地方地理特征的全新理解,远超出了我之前的想象。张忠孝先生的叙述,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青海气候多变性的描述印象深刻。他详细解释了高原季风、大陆性气候以及地形对区域气候形成的复杂影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青海的天气如此难以捉摸,也让我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经历的挑战有了更深的体会。书中关于交通地理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地理环境如何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交流与发展。无论是古老的茶马古道,还是现代的交通网络,都深深烙印着青海地理的痕迹。作者的笔调,时而严谨客观,时而又充满感性的描绘,仿佛带我亲身走过那些崎岖的山路,感受那份艰辛与壮丽。这本书让我明白,地理环境不仅仅是静态的存在,更是动态发展、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力量。
评分翻开这本《青海地理》,心中涌起的,是对这片神奇土地最原始的敬畏。张忠孝先生的笔触,带着一种北方汉子特有的朴实与深沉,他描绘的青海,并非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区域,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生命体。我仿佛能听到柴达木盆地呼啸的风声,感受到青藏高原上空那纯净得近乎透明的阳光,触摸到昆仑山脉坚硬的岩石,嗅到察尔汗盐湖散发的独特气息。书中的描述,没有故弄玄虚的华丽辞藻,却字字珠玑,将青海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剖析得细致入微,却又不失宏观的视角。我尤其被作者对于地质构造的解读所吸引,那些亿万年形成的褶皱与断裂,仿佛诉说着地球古老的生命史,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我对地理学并非专精,但张忠孝先生的阐释,清晰易懂,如同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青海的地理世界。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想象书中所描绘的画面,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壮丽与苍凉。这不仅仅是一本地理教科书,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时间、关于自然的深邃对话。
评分不得不说,《青海地理》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张忠孝先生的叙述方式,极富感染力,他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口吻,将青海的地理脉络娓娓道来。书中关于高原湖泊的描写,尤其令我着迷。青海湖的浩渺、纳木错的圣洁、玛旁雍错的神秘,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单纯的水域,而是被赋予了生命与灵魂,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与文化的传承。我跟随作者的文字,穿越祁连山脉的壮美,探寻三江源头的涓涓细流,感悟长江、黄河、澜沧江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的生命力。他对于区域差异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青海内部多样的地理景观,从干旱的戈壁到湿润的高山草甸,每一种环境都孕育着独特的生命形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中穿插的当地人文风情,那些与自然地理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让地理知识变得更加鲜活和生动。阅读此书,我仿佛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旅行,从微观的地质构造到宏观的区域划分,对青海的地理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评分在阅读《青海地理》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张忠孝先生并非只是一个地理学者,他更像是一位深爱这片土地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对于青海生态系统的解读,充满了敬意与担忧。书中关于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探讨,既有科学的分析,又不乏人文的关怀。我能感受到作者对青海脆弱生态的深切忧虑,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他详细阐述了青海独特的气候条件如何影响着植被的生长,以及人类活动又如何反作用于这一微妙的平衡。我从书中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青海特有的动植物,它们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又如何成为青海地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张忠孝先生的文字,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对事实的呈现和逻辑的梳理,引发读者对生态问题的思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地理知识远不止于山川湖泊的名称,更包含了对生命、对环境、对未来的深刻洞察。
评分读完《青海地理》,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立体而鲜活的青海。张忠孝先生的文字,具有一种强大的画面感,他通过对地貌形态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了青海多姿多彩的地理画卷。从巍峨的雪山到辽阔的草原,从荒凉的盆地到碧蓝的湖泊,每一种景观都栩栩如生。我被作者对于不同地貌成因的科学解释所折服,了解到冰川侵蚀、风力作用、地壳运动等多种地质力量如何共同塑造了青海独特的地形地貌。书中关于土壤类型的划分与分析,也让我对青海的农业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及这些土壤是如何受到气候和植被的影响而形成。张忠孝先生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极富表现力,他用最恰当的词汇,捕捉到了青海地理最本质的特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与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