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錶》
作者:林明樟
齣版社:商周齣版
齣版日期:2016/01/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729694
叢書係列:新商業周刊叢書
規格:平裝 / 23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內容簡介
【隻要懂中文,你就看得懂財報!】
不怕數字密密麻麻,一眼抓齣關鍵的投資密碼!
隻要懂得加減乘除,就能看穿公司隱藏的危機!
以直觀的日常案例,教你中翻中解釋財報概念!
財務報錶是一種語言學,難的是中翻中。中英夾雜的專有名詞看似複雜,其實靠常識就足以理解,不必辛苦死背定義。你無須鑽研艱深數字與公式,隻要運用個人生活中的財務思維,就能推導齣公司經營的各種關鍵資訊,看穿投資密碼!
●瞭解三大報錶立體觀,避免落入帳務造假陷阱!
●搞懂損益盈虧純屬帳麵進齣,預估的淨利不等於現金!
●學會損益錶與資產負債錶的綜閤運用,輕鬆判斷經營績效!
●抓齣現金流量往來的真相,真正看齣公司的獲利含金量!
【領銜推薦】
戴勝益 王品集團創辦人
何飛鵬 城邦齣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黃明漢 神基科技董事長
宣建生 冠捷科技董事長
許景泰 SmartM 創辦人
楊佳燊 傑思?愛德威創辦人暨執行長
謝文憲 商周部落格、蘋果日報 職場專欄作傢
王永福 上市公司簡報顧問、《上颱的技術》作者
作者簡介
林明樟
喜愛冒險的創業傢,職業生涯曾創立過科技、網路及美妝平颱公司,並在數傢大型企業擔任歐洲區與新興市場業務主管長達10年經驗。
因多元工作洗禮與海外實務經驗,作者擅長以老闆心態分析各項工作所麵臨的數字迷思,擁有兩岸多項教學專利,現為國際級企業的指定財務課程講師,授課對象包含:阿裏巴巴、Mercedes Benz、Costco、SONY、Hitachi……等,足跡遍及兩岸三地百傢企業,是兩岸指定度高的數字管理講師。
目錄
PART1、看財務報錶就是在學語言
1-1財報不能單看一張
1-2財務報錶是一種語言學,難的是「中翻中」
1-3財報閱讀第一招:看懂全貌即可
附錄會計師查核意見標準解釋
PART2、損益錶:告訴您公司到底是賺還是虧
2-1用生活常識推導齣正確的損益錶觀念
2-2量大不一定好
2-3收入、成本和費用,哪一個重要?
2-4損益錶是預估,不是100%確定的報錶!
2-5決策幫手:損益兩平點
PART3、資產負債錶
3-1資產負債錶的基本概念
3-2資產負債錶的特殊科目說明
3-3活用資產負債錶:以長支長
3-4大量的盈餘,怎麼分配或處理
3-5經營能力好壞判斷:損益錶與資產負債錶的綜閤運用
3-6經營能力實戰分析
3-7經營能力的進階運用:做生意的完整週期
3-8經營能力的進階運用:淨利率這麼低能活嗎?
3-9經營能力的進階運用:兩傢公司RoA很接近,該怎麼判斷好壞?
PART4、現金流量錶
4-1消失的第三張關鍵報錶
4-2現金流量錶上的數字涵義
4-3現金流量錶案例解析
4-4財報現金流量觀念總整理
PART5、附錄─財務常識總複習
還有一本是關於創業公司估值和股權分配的深度分析。這本書的讀者定位似乎更偏嚮於有創業意嚮的人或者初創公司的早期員工。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幾傢知名科技公司從A輪到上市的估值變化過程,詳細展示瞭期權池的設置、清算優先權的條款是如何影響創始團隊最終收益的。我之前一直覺得估值就是個模糊的數字,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估值背後是資本對未來預期的定價,而這些預期是通過一係列復雜的法律和財務條款來固化的。作者對“反稀釋條款”和“一票否決權”的解釋極為透徹,我甚至能想象齣在融資談判桌上,雙方律師博弈的場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看穿融資協議“糖衣炮彈”的眼鏡,讓人明白在追求高速成長的同時,如何保護好自己的核心利益,避免在稀裏糊塗中齣讓瞭過多的控製權。
評分最後,我不得不提一本關於全球稅務規劃與監管趨勢的書籍。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國際化,探討瞭跨國企業如何應對日益收緊的全球稅收協定,以及“避稅天堂”的傳統模式正在如何被“數字經濟稅”等新概念所顛覆。作者用大量篇幅梳理瞭OECD(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近年來推齣的BEPS(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動計劃的深遠影響。雖然這些內容聽起來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遠,但實際上,它直接影響瞭我們購買的國際商品的價格,以及跨國科技公司的運營成本。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宏大的金融圖景:金錢是如何跨越國界,以及各國政府又如何試圖重新建立起對其的掌控力。它拓寬瞭我對“財務”這個詞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公司內部的賬目,更是國傢與國傢之間,以及資本與監管層之間永恒的博弈場。讀完後,我對國際政治經濟新聞的理解深度又提升瞭一個颱階。
評分另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則是專注於個人財富管理的實操指南。這本書完全拋開瞭那些花裏鬍哨的投資模型,而是迴歸到瞭最樸素的傢庭預算和儲蓄原則。作者用大量的案例說明,真正的財務自由並非建立在抓住某一次暴富機會上,而是源於日復一日的自律和對“邊際效應遞減”的深刻理解。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延遲滿足”的論述,作者引用瞭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解釋瞭為什麼我們的大腦總是傾嚮於選擇眼前的即時迴報,而不是長遠的巨大利益。書中給齣的建議非常接地氣,比如如何設置一個“不容侵犯”的應急基金,以及如何區分“需要”和“想要”這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彆。讀完這本書,我立刻著手調整瞭自己的信用卡使用習慣,並重新審視瞭過去一年裏那些衝動消費的清單。它沒有承諾一夜暴富的秘訣,反而強調瞭耐心和紀律纔是通往財富穩定的兩條腿,這種務實的態度非常打動我。
評分哎呀,最近讀瞭幾本關於商業和理財的書,真是大開眼界。我一直覺得財務報錶這玩意兒高深莫測,充滿瞭各種專業術語和復雜的數字遊戲,普通人看瞭頭都大瞭。但最近接觸的這幾本書,有的側重於宏觀經濟趨勢的分析,讓我對全球市場的波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比如,有一本書詳細解讀瞭過去十年幾次重大金融危機的根源,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衍生品和次級抵押貸款是如何一步步將全球經濟推嚮邊緣的。作者的敘事能力極強,讀起來就像在聽一個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在啃枯燥的教科書。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很多時候,那些所謂的“專業人士”也隻是在盲目跟風,而真正的風險往往潛藏在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裏。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去做復雜的會計分錄,而是如何從曆史的教訓中吸取智慧,保持一份對市場保持警惕的清醒頭腦。讀完後,我再去翻看財經新聞,那些術語似乎也不再那麼令人望而生畏瞭,至少我知道瞭它們背後的邏輯鏈條是怎樣的。
評分再來說說我近期讀的一本關於企業內部控製與風險防範的書。這本書更偏嚮於管理學和審計學的交叉領域,但它的視角非常獨特——它著眼於企業內部那些“看不見的漏洞”。作者通過分析幾起重大的財務舞弊案件,比如某知名連鎖店的庫存係統漏洞,或者某製造企業的采購迴扣鏈條,來反嚮推導齣建立一個穩健的內部控製體係有多麼重要。它強調的重點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如何“守住賺到的錢”。書中介紹的“職責分離”、“四眼原則”等概念,雖然聽起來很“官僚”,但卻是避免道德風險的防火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再成功的企業,如果內部管理鏈條齣現一個微小的斷裂,都可能引發係統性的崩潰。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瞭解這些,能幫助我們在分析一傢公司時,不僅僅關注它的利潤錶,更要關注它的運營流程是否嚴謹,管理層是否值得信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