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奥秘 9787303087082

地震的奥秘 978730308708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亦菲 著
图书标签:
  • 地震
  • 地质
  • 自然灾害
  • 科普
  • 科学
  • 地球物理
  • 地壳运动
  • 灾害防治
  • 地震学
  • 知识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087082
商品编码:2966305411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地震的奥秘

定价:20.00元

售价:13.6元,便宜6.4元,折扣68

作者:李亦菲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303087082

字数:

页码: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你对生你养你的地球了解吗它的内部结构你明白吗地震足怎样产生的哪地区容易发生地震哪海洋容易发生海啸怎样监测地震怎样预防地震怎样研究地震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大地脉动:从远古的震撼到未来的预警》 第一章:地球的呼吸——深藏的能量与孕育的危机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并非一块沉寂的岩石,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演变的生命体。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其深层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的释放,往往以我们惊心动魄的“地震”形式呈现。本书的开篇,将带您深入地核,探索那炽热的熔岩如何涌动,地幔又是如何缓慢而强大地进行着对流,驱动着我们头顶上那坚硬的地壳板块。 地壳板块,这片漂浮在粘稠地幔上的巨大“拼图”,并非静止不动。它们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或缓慢地漂移,或激烈地碰撞,或相互挤压,或彼此分离。这些板块的边界,尤其是那些汇聚边界,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震带。在这里,巨大的应力在积累,就像一张被不断拉伸的弓弦,一旦达到极限,便会猛然断裂,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引发地震。我们将详细解读板块构造理论,这是理解地震发生的基石,并介绍几种主要的板块边界类型:俯冲带、碰撞带和转换断层,分析它们各自独特的地震活动特征。 然而,地震的诱因并非仅限于板块边界。地壳深处存在的断层系统,是地球体内的“疤痕”,它们是过去构造运动遗留下的产物,但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当这些断层两侧的岩石受到应力作用,积聚的能量超过了岩石的抗剪强度,断层就会发生滑动,产生地震。我们将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的断层,如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以及它们与地震发生的关系。 除了构造活动,火山活动也与地震息息相关。岩浆的涌动和喷发,会改变地下的应力状态,诱发地震。这些火山地震通常发生在火山锥附近,规模相对较小,但却是火山活动的重要指示信号。此外,人类活动,如大型水库的蓄水、地下核试验、大规模的矿产开采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地震,虽然其影响范围和震级相对有限,但其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我们将探讨这些“诱发地震”的机制,并分析其对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二章:地底的怒吼——地震波的语言与震源的奥秘 当大地开始颤抖,那是一种直观而又令人恐惧的感受。但在这颤抖之下,隐藏着一种无形的能量——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它们是科学家们研究地震的“眼睛”和“耳朵”。本书将带您走进地震波的世界,解读它们的语言。 我们将介绍两种主要的地震波:体波和面波。体波,如P波(纵波)和S波(横波),它们传播速度快,能够穿过地球内部,是地震发生后最先到达地表的波。P波可以压缩和拉伸介质,而S波则使介质发生剪切运动。它们的速度和传播路径,携带着关于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状态的宝贵信息。我们将详细解析P波和S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它们如何被地震仪记录下来。 而面波,如瑞利波(R波)和洛夫波(L波),它们沿着地表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但振幅较大,对地表的破坏力也最强。瑞利波使地表粒子产生近似椭圆的滚动运动,而洛夫波则使地表粒子沿水平方向来回运动。我们将分析面波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为何对地表建筑造成如此大的破坏。 地震仪,这一精密的仪器,是记录地震波的关键。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地震仪,从传统的机械式地震仪到现代的数字地震仪,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地震波的波形、振幅、传播时间和到达顺序的分析,科学家们能够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即地震发生在地下的那个点)、震源深度以及地震的震级(即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震源的深度,是影响地震烈度的重要因素。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它们对地表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震源深度对地震灾害的影响,并分析深源地震为何在地表产生的震动相对较小,但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第三章:地表的伤痕——地震的形态与灾难的演变 大地裂开,山体滑坡,房屋倒塌,这些都是地震留下的触目惊心伤痕。地震不仅仅是地下的能量释放,它更是对地表形态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灾难。本书将深入剖析地震对地表造成的各种形态,以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地震最直接的效应是地面的晃动。这种晃动会根据地震的强度、震源的距离和地下的地质条件而有所不同。我们将详细介绍地震烈度,一种衡量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并解释不同烈度等级所代表的实际灾害。烈度与震级的区别,是理解地震影响的关键,烈度是主观感受和客观破坏的综合体现,而震级则是客观衡量地震能量释放大小的指标。 地震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其中最常见的是地裂缝。当断层错动或地层受到强烈的拉伸或挤压时,地表就会出现裂缝。这些地裂缝可能非常狭窄,也可能宽达数米,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山体滑坡和滑坡,是在地震晃动作用下,山体失去稳定性而发生的滑动,它们往往会淹埋村庄、阻断交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土壤液化,是发生在饱和砂土或粉土地层中的一种现象。当地震波通过时,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水压力急剧升高,导致土壤的承载能力大幅下降,原本坚实的地面会变得像流沙一样,建筑物会因此沉降、倾斜甚至倒塌。我们将深入研究土壤液化的成因,并分析其发生的条件和预警方法。 除了地质灾害,地震还会引发其他次生灾害,如海啸。当海底发生大地震,特别是当海底断层发生垂直错动时,会引起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形成巨大的海浪,即海啸。海啸的破坏力惊人,能够摧毁沿海地区的一切。此外,地震还会引发火灾,由于电力和燃气线路的损坏,以及其他易燃物的倾倒,火灾是地震后最常见的次生灾害之一。 第四章:历史的回响——人类与地震的千年搏斗 地震,作为一种古老的自然现象,早已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动说”,到现代科学的地震预报,人类与地震的搏斗从未停止。本书将带领您回顾人类与地震的千年历史,从中汲取经验与智慧。 在古代,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神秘和神话的层面。许多文化都流传着关于巨兽或神灵搅动大地的传说,试图解释地震的发生。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一些先哲也开始观察地震的现象,并试图寻找其规律。我们将介绍一些古代文明中关于地震的记载和传说,以及早期人们对地震的朴素认识。 进入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地震的认识逐渐深入。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为理解地球的运动和力学规律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地震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震仪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科学家们能够系统地记录和研究地震波,地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我们将回顾地震学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以及重要的地震学家及其贡献。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多次毁灭性的地震灾难,如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等。这些灾难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地震的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我们将选取一些历史上重大的地震事件,深入分析其成因、破坏过程以及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从中反思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与坚韧。 在抗震建筑的发展方面,人类也在不断探索。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再到先进的隔震和减震技术,我们努力让建筑能够更好地抵御地震的冲击。我们将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抗震建筑风格和技术,以及现代建筑在提高抗震性能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第五章:未来的呼唤——预警的曙光与减灾的征途 面对依然频繁且难以预测的地震,人类从未放弃对“预警”的追求。虽然目前尚无法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正在为我们点亮希望的曙光。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聚焦于地震预警的最新进展,以及人类在地震减灾领域的不懈努力。 地震预警,并非预测地震,而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在破坏性的地震波(S波和面波)到达之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向受影响的区域发出警报。我们将详细介绍地震预警的原理,以及现有的地震预警系统,如美国的 ShakeAlert、日本的 EEW 等。我们将分析预警系统在关键基础设施(如高速列车、核电站)、紧急救援和公众疏散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为生命安全争取到的宝贵时间。 除了地震预警,地震的监测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全球各地部署了密集的地震监测网络,通过对海量地震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地球的活动规律。我们将介绍地壳形变监测、地下流体异常监测、电磁异常监测等多种前沿的地震监测技术,以及它们在辅助地震研究中发挥的作用。 地震预警和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地震减灾。减灾工作涵盖了多个层面:一是加强地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推行严格的建筑抗震规范,确保新建建筑能够抵御一定强度的地震;三是建设韧性城市,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城市运行的冲击;四是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地组织救援和恢复。 我们将探讨当前地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挑战,例如资金投入、技术瓶颈、公众认知差异等,并展望未来地震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来识别地震前兆,研究深层地下结构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以及发展更先进的抗震技术等。 《大地脉动:从远古的震撼到未来的预警》不仅是一部关于地震的科普读物,更是一次对地球生命力的探索,一次对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赞歌。通过了解地震的奥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居住的星球,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并以更积极、更科学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人,“地震的奥秘”,光听名字就让人充满了好奇心。我一直对地球的运动规律,特别是那些能够撼动大地的力量感到着迷。想象一下,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看似坚实可靠,却隐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在某个时刻会突然爆发,改变地貌,甚至影响整个文明的进程。这本书想必能够带领我们深入探索那些深埋地下的秘密,解开地震形成的原因,了解它们是如何发生,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在地震发生前,我们是否能够捕捉到任何预兆,又有哪些科学的手段在试图预测它们的到来。这本书会不会介绍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地震事件,以及人类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时,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出应对策略的?是单纯的学术探讨,还是也包含了一些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地震的力量和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果能有相关的图片或图表,那更是极好的,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满足我对地震世界的好奇心,让我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对地球科学充满热情的人,我一直对地震这个话题抱有极大的兴趣。“地震的奥秘”这个名字,无疑精准地捕捉到了我对这个领域最核心的探索欲。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地震背后的科学原理,从最基础的地质构造知识讲起,比如地壳的构成、地幔的对流,以及这些宏观运动如何最终引发地表的震动。我特别想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各种仪器,如地震仪,来捕捉和记录这些微弱的信号,并且通过分析这些信号来推断地震的震源、震级和震源机制。书中是否会涉及不同类型的地震,例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我还对地震的传播方式很感兴趣,地震波是如何穿过地球内部,又如何在地面上造成破坏的?如果书中能够结合一些具体的地震案例,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介绍一些最新的地震研究进展,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能够让我对地震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自然界的宏伟力量充满敬畏,而地震无疑是其中最令人震撼的现象之一。这本书的名字“地震的奥秘”就像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开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地震的成因,比如地壳板块运动的原理,岩石在压力下的断裂,以及能量是如何积聚和释放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地震的,他们使用哪些工具和方法来监测和分析地震活动?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地震波的知识,比如P波和S波的区别,它们是如何传播并告诉我们关于地震内部的信息的?我还对地震的预测和预警系统很感兴趣,这本书是否会探讨目前预测地震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如果能有一些关于地震对地质构造、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案例分析,那将更有说服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地震学的魅力,并且在面对潜在的地震风险时,能够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准备。

评分

“地震的奥秘”,单是这个书名,就足以激起我内心深处对自然力量的好奇和敬畏。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我探索那些隐藏在地壳深处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坚实的地面瞬间崩裂,让巍峨的建筑摇摇欲坠?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比如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和分离,以及岩石圈中能量的积聚与释放过程?我渴望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这些看不见的运动的,他们依赖哪些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来监测地球的脉搏?书中是否会介绍关于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特性,这些信息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此外,我也对地震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充满兴趣,比如海啸、山体滑坡,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造成的深远影响。如果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的科学知识,那将对我非常有启发,让我能够更理性地认识并应对这个强大的自然现象。

评分

“地震的奥秘”,这个书名瞬间击中了我对未知的好奇心。我们生活的地球,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而地震就是它最直接、最剧烈的表达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关于地壳运动的神秘世界,去了解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力量是如何塑造我们脚下的土地的。比如,板块构造理论是如何被发现的?不同的板块是如何相互作用,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地质事件?书中是否会详细解释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是从一个微小的裂缝开始,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特别想知道,地震的发生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或者说,是否存在一些我们尚未发现的“奥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它们?而且,我一直对地震带来的影响感到担忧,书中是否会探讨地震对建筑物、基础设施,乃至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我们是如何在灾难后进行重建和恢复的?如果能有一些关于地震历史的回顾,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地震,以及人类在这些灾难中学到的教训,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