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奧秘 9787303087082

地震的奧秘 978730308708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亦菲 著
圖書標籤:
  • 地震
  • 地質
  • 自然災害
  • 科普
  • 科學
  • 地球物理
  • 地殼運動
  • 災害防治
  • 地震學
  • 知識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3087082
商品編碼:2966305411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7-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地震的奧秘

定價:20.00元

售價:13.6元,便宜6.4元,摺扣68

作者:李亦菲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303087082

字數:

頁碼:1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地球上。你對生你養你的地球瞭解嗎它的內部結構你明白嗎地震足怎樣産生的哪地區容易發生地震哪海洋容易發生海嘯怎樣監測地震怎樣預防地震怎樣研究地震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大地脈動:從遠古的震撼到未來的預警》 第一章:地球的呼吸——深藏的能量與孕育的危機 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並非一塊沉寂的岩石,而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演變的生命體。地球,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其深層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的釋放,往往以我們驚心動魄的“地震”形式呈現。本書的開篇,將帶您深入地核,探索那熾熱的熔岩如何湧動,地幔又是如何緩慢而強大地進行著對流,驅動著我們頭頂上那堅硬的地殼闆塊。 地殼闆塊,這片漂浮在粘稠地幔上的巨大“拼圖”,並非靜止不動。它們以每年幾厘米的速度,或緩慢地漂移,或激烈地碰撞,或相互擠壓,或彼此分離。這些闆塊的邊界,尤其是那些匯聚邊界,是地球上最活躍的地震帶。在這裏,巨大的應力在積纍,就像一張被不斷拉伸的弓弦,一旦達到極限,便會猛然斷裂,釋放齣驚人的能量,引發地震。我們將詳細解讀闆塊構造理論,這是理解地震發生的基石,並介紹幾種主要的闆塊邊界類型:俯衝帶、碰撞帶和轉換斷層,分析它們各自獨特的地震活動特徵。 然而,地震的誘因並非僅限於闆塊邊界。地殼深處存在的斷層係統,是地球體內的“疤痕”,它們是過去構造運動遺留下的産物,但同樣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當這些斷層兩側的岩石受到應力作用,積聚的能量超過瞭岩石的抗剪強度,斷層就會發生滑動,産生地震。我們將深入剖析不同類型的斷層,如正斷層、逆斷層和走滑斷層,以及它們與地震發生的關係。 除瞭構造活動,火山活動也與地震息息相關。岩漿的湧動和噴發,會改變地下的應力狀態,誘發地震。這些火山地震通常發生在火山錐附近,規模相對較小,但卻是火山活動的重要指示信號。此外,人類活動,如大型水庫的蓄水、地下核試驗、大規模的礦産開采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會誘發地震,雖然其影響範圍和震級相對有限,但其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我們將探討這些“誘發地震”的機製,並分析其對周邊地區可能造成的影響。 第二章:地底的怒吼——地震波的語言與震源的奧秘 當大地開始顫抖,那是一種直觀而又令人恐懼的感受。但在這顫抖之下,隱藏著一種無形的能量——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內部傳播的波,它們是科學傢們研究地震的“眼睛”和“耳朵”。本書將帶您走進地震波的世界,解讀它們的語言。 我們將介紹兩種主要的地震波:體波和麵波。體波,如P波(縱波)和S波(橫波),它們傳播速度快,能夠穿過地球內部,是地震發生後最先到達地錶的波。P波可以壓縮和拉伸介質,而S波則使介質發生剪切運動。它們的速度和傳播路徑,攜帶著關於地球內部結構和物質狀態的寶貴信息。我們將詳細解析P波和S波的傳播特性,以及它們如何被地震儀記錄下來。 而麵波,如瑞利波(R波)和洛夫波(L波),它們沿著地錶傳播,速度相對較慢,但振幅較大,對地錶的破壞力也最強。瑞利波使地錶粒子産生近似橢圓的滾動運動,而洛夫波則使地錶粒子沿水平方嚮來迴運動。我們將分析麵波的形成機製,以及它們為何對地錶建築造成如此大的破壞。 地震儀,這一精密的儀器,是記錄地震波的關鍵。我們將介紹不同類型的地震儀,從傳統的機械式地震儀到現代的數字地震儀,以及它們的工作原理。通過對地震波的波形、振幅、傳播時間和到達順序的分析,科學傢們能夠確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即地震發生在地下的那個點)、震源深度以及地震的震級(即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 震源的深度,是影響地震烈度的重要因素。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於70公裏)、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裏之間)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於300公裏),它們對地錶的影響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震源深度對地震災害的影響,並分析深源地震為何在地錶産生的震動相對較小,但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第三章:地錶的傷痕——地震的形態與災難的演變 大地裂開,山體滑坡,房屋倒塌,這些都是地震留下的觸目驚心傷痕。地震不僅僅是地下的能量釋放,它更是對地錶形態和人類社會造成巨大影響的災難。本書將深入剖析地震對地錶造成的各種形態,以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 地震最直接的效應是地麵的晃動。這種晃動會根據地震的強度、震源的距離和地下的地質條件而有所不同。我們將詳細介紹地震烈度,一種衡量地震對地錶和建築物造成的破壞程度的指標,並解釋不同烈度等級所代錶的實際災害。烈度與震級的區彆,是理解地震影響的關鍵,烈度是主觀感受和客觀破壞的綜閤體現,而震級則是客觀衡量地震能量釋放大小的指標。 地震還會引發一係列的地質災害,其中最常見的是地裂縫。當斷層錯動或地層受到強烈的拉伸或擠壓時,地錶就會齣現裂縫。這些地裂縫可能非常狹窄,也可能寬達數米,對建築物和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山體滑坡和滑坡,是在地震晃動作用下,山體失去穩定性而發生的滑動,它們往往會淹埋村莊、阻斷交通,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土壤液化,是發生在飽和砂土或粉土地層中的一種現象。當地震波通過時,土壤顆粒之間的孔隙水壓力急劇升高,導緻土壤的承載能力大幅下降,原本堅實的地麵會變得像流沙一樣,建築物會因此沉降、傾斜甚至倒塌。我們將深入研究土壤液化的成因,並分析其發生的條件和預警方法。 除瞭地質災害,地震還會引發其他次生災害,如海嘯。當海底發生大地震,特彆是當海底斷層發生垂直錯動時,會引起海水的大規模位移,形成巨大的海浪,即海嘯。海嘯的破壞力驚人,能夠摧毀沿海地區的一切。此外,地震還會引發火災,由於電力和燃氣綫路的損壞,以及其他易燃物的傾倒,火災是地震後最常見的次生災害之一。 第四章:曆史的迴響——人類與地震的韆年搏鬥 地震,作為一種古老的自然現象,早已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從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地動說”,到現代科學的地震預報,人類與地震的搏鬥從未停止。本書將帶領您迴顧人類與地震的韆年曆史,從中汲取經驗與智慧。 在古代,人們對地震的認識往往停留在神秘和神話的層麵。許多文化都流傳著關於巨獸或神靈攪動大地的傳說,試圖解釋地震的發生。然而,隨著文明的發展,一些先哲也開始觀察地震的現象,並試圖尋找其規律。我們將介紹一些古代文明中關於地震的記載和傳說,以及早期人們對地震的樸素認識。 進入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地震的認識逐漸深入。伽利略、牛頓等科學傢為理解地球的運動和力學規律奠定瞭基礎,為後來的地震學研究提供瞭理論支撐。19世紀末20世紀初,地震儀的發明和應用,使得科學傢們能夠係統地記錄和研究地震波,地震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逐漸形成。我們將迴顧地震學發展的關鍵裏程碑,以及重要的地震學傢及其貢獻。 20世紀以來,人類經曆瞭多次毀滅性的地震災難,如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等。這些災難促使人們更加重視地震的研究和防災減災工作。我們將選取一些曆史上重大的地震事件,深入分析其成因、破壞過程以及災後重建的經驗教訓,從中反思人類在麵對自然災害時的脆弱與堅韌。 在抗震建築的發展方麵,人類也在不斷探索。從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到現代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再到先進的隔震和減震技術,我們努力讓建築能夠更好地抵禦地震的衝擊。我們將介紹不同曆史時期和不同地區的抗震建築風格和技術,以及現代建築在提高抗震性能方麵所取得的成就。 第五章:未來的呼喚——預警的曙光與減災的徵途 麵對依然頻繁且難以預測的地震,人類從未放棄對“預警”的追求。雖然目前尚無法精確預測地震的發生時間、地點和震級,但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正在為我們點亮希望的曙光。本書的最後一章,將聚焦於地震預警的最新進展,以及人類在地震減災領域的不懈努力。 地震預警,並非預測地震,而是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差異,在破壞性的地震波(S波和麵波)到達之前,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嚮受影響的區域發齣警報。我們將詳細介紹地震預警的原理,以及現有的地震預警係統,如美國的 ShakeAlert、日本的 EEW 等。我們將分析預警係統在關鍵基礎設施(如高速列車、核電站)、緊急救援和公眾疏散方麵的作用,以及它為生命安全爭取到的寶貴時間。 除瞭地震預警,地震的監測和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全球各地部署瞭密集的地震監測網絡,通過對海量地震數據的分析,科學傢們能夠更準確地瞭解地球的活動規律。我們將介紹地殼形變監測、地下流體異常監測、電磁異常監測等多種前沿的地震監測技術,以及它們在輔助地震研究中發揮的作用。 地震預警和監測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進行地震減災。減災工作涵蓋瞭多個層麵:一是加強地震科普教育,提高公眾的防震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推行嚴格的建築抗震規範,確保新建建築能夠抵禦一定強度的地震;三是建設韌性城市,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抗震能力,減少地震對城市運行的衝擊;四是製定科學的應急預案,在地震發生後能夠快速有效地組織救援和恢復。 我們將探討當前地震減災工作麵臨的挑戰,例如資金投入、技術瓶頸、公眾認知差異等,並展望未來地震科學研究的發展方嚮。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來識彆地震前兆,研究深層地下結構與地震活動的關係,以及發展更先進的抗震技術等。 《大地脈動:從遠古的震撼到未來的預警》不僅是一部關於地震的科普讀物,更是一次對地球生命力的探索,一次對人類智慧與勇氣的贊歌。通過瞭解地震的奧秘,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所居住的星球,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類在大自然麵前的渺小與偉大,並以更積極、更科學的態度,迎接未來的挑戰。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自然界的宏偉力量充滿敬畏,而地震無疑是其中最令人震撼的現象之一。這本書的名字“地震的奧秘”就像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推開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地震的成因,比如地殼闆塊運動的原理,岩石在壓力下的斷裂,以及能量是如何積聚和釋放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瞭解科學傢們是如何研究地震的,他們使用哪些工具和方法來監測和分析地震活動?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關於地震波的知識,比如P波和S波的區彆,它們是如何傳播並告訴我們關於地震內部的信息的?我還對地震的預測和預警係統很感興趣,這本書是否會探討目前預測地震的局限性,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如果能有一些關於地震對地質構造、生態環境産生影響的案例分析,那將更有說服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復雜的科學概念變得易於理解,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地震學的魅力,並且在麵對潛在的地震風險時,能夠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和準備。

評分

“地震的奧秘”,單是這個書名,就足以激起我內心深處對自然力量的好奇和敬畏。我希望這本書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我探索那些隱藏在地殼深處的秘密。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讓堅實的地麵瞬間崩裂,讓巍峨的建築搖搖欲墜?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地震發生的根本原因,比如闆塊之間的擠壓、碰撞和分離,以及岩石圈中能量的積聚與釋放過程?我渴望瞭解科學傢們是如何研究這些看不見的運動的,他們依賴哪些先進的技術和理論來監測地球的脈搏?書中是否會介紹關於地震波的類型和傳播特性,這些信息是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地球內部結構的?此外,我也對地震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充滿興趣,比如海嘯、山體滑坡,以及它們對人類文明造成的深遠影響。如果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地震預測和防災減災的科學知識,那將對我非常有啓發,讓我能夠更理性地認識並應對這個強大的自然現象。

評分

作為一名對地球科學充滿熱情的人,我一直對地震這個話題抱有極大的興趣。“地震的奧秘”這個名字,無疑精準地捕捉到瞭我對這個領域最核心的探索欲。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地震背後的科學原理,從最基礎的地質構造知識講起,比如地殼的構成、地幔的對流,以及這些宏觀運動如何最終引發地錶的震動。我特彆想瞭解,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各種儀器,如地震儀,來捕捉和記錄這些微弱的信號,並且通過分析這些信號來推斷地震的震源、震級和震源機製。書中是否會涉及不同類型的地震,例如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我還對地震的傳播方式很感興趣,地震波是如何穿過地球內部,又如何在地麵上造成破壞的?如果書中能夠結閤一些具體的地震案例,分析其成因和影響,並介紹一些最新的地震研究進展,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大大提升,能夠讓我對地震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

評分

“地震的奧秘”,這個書名瞬間擊中瞭我對未知的好奇心。我們生活的地球,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而地震就是它最直接、最劇烈的錶達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關於地殼運動的神秘世界,去瞭解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力量是如何塑造我們腳下的土地的。比如,闆塊構造理論是如何被發現的?不同的闆塊是如何相互作用,又會引發什麼樣的地質事件?書中是否會詳細解釋地震是如何發生的,是從一個微小的裂縫開始,還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我特彆想知道,地震的發生是否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或者說,是否存在一些我們尚未發現的“奧秘”,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預測它們?而且,我一直對地震帶來的影響感到擔憂,書中是否會探討地震對建築物、基礎設施,乃至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破壞,以及我們是如何在災難後進行重建和恢復的?如果能有一些關於地震曆史的迴顧,那些改變曆史進程的偉大地震,以及人類在這些災難中學到的教訓,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人,“地震的奧秘”,光聽名字就讓人充滿瞭好奇心。我一直對地球的運動規律,特彆是那些能夠撼動大地的力量感到著迷。想象一下,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看似堅實可靠,卻隱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在某個時刻會突然爆發,改變地貌,甚至影響整個文明的進程。這本書想必能夠帶領我們深入探索那些深埋地下的秘密,解開地震形成的原因,瞭解它們是如何發生,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特彆想知道,那些在地震發生前,我們是否能夠捕捉到任何預兆,又有哪些科學的手段在試圖預測它們的到來。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一些曆史上著名的地震事件,以及人類在麵對這些自然災害時,是如何一步步發展齣應對策略的?是單純的學術探討,還是也包含瞭一些生動的案例和故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地震的力量和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如果能有相關的圖片或圖錶,那更是極好的,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理解那些復雜的科學原理。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滿足我對地震世界的好奇心,讓我對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有更深刻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