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動物珍話 | 作者 | 賈祖璋 |
| 定價 | 22.00元 | 齣版社 | 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 |
| ISBN | 9787507839210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當我們用發現美的心靈去聆聽他們的絮語,動物不再是牢籠中的風景,而是大自然不可言說的動人情話。 |
| 作者簡介 | |
| 賈祖璋(1901—1988),浙江海寜人,現代科普作傢。他於20世紀20年始撰寫科學小品,在60多年編輯、寫作生涯中發錶瞭100多萬字的著作,有《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物素描》《花與文學》等20多種文集。作品《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獲全國新長徵科普創作一等奬;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蘭和蘭花》等被收入中學和大學語文課本;曾編著《開明新編高中生物學》《高中生物學綱要》等教材。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種被喚醒的童真。從小我就喜歡聽各種動物的故事,雖然長大後忙碌的生活讓我漸漸疏遠瞭這份純粹的喜愛,但“動物珍話”這個標題,就像一劑神奇的魔法,瞬間將我拉迴瞭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我仿佛又看到瞭動畫片裏那些活潑可愛的小動物,聽到瞭童謠裏關於它們的歌唱。我希望這本書能用一種非常輕鬆、有趣的方式,嚮我介紹各種有趣的動物,它們有哪些奇特的本領,有哪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行為。或許,書中還會講述一些關於動物之間的友誼,或者它們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尋找快樂的故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語言,傳遞最美好的情感,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放下一切煩惱,純粹地享受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初次翻開就被那精美的插畫所驚艷。每一頁都如同一個小型藝術品,色彩鮮艷卻不失柔和,動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會從紙頁中跳齣來。這讓我不禁想象,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一定投入瞭多少心血去捕捉這些生靈的神韻。即使不閱讀文字,僅僅是欣賞這些畫麵,也是一種極大的享受。我特彆喜歡其中幾幅描繪大型貓科動物的畫作,那眼神裏的威嚴、皮毛的紋理,都展現瞭畫傢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作為一名平時不太關注動物的讀者,這次卻被封麵和插畫深深吸引,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好奇和期待。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外觀就如同它想要傳達的“珍”一樣,是一份值得珍藏的視覺盛宴。它的設計感和藝術性,足以讓它在眾多圖書中脫穎而齣,成為書架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評分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座巨大的、生機勃勃的動物園,隻不過這裏沒有圍欄,沒有嘈雜的人聲,隻有最純粹的生命力和最真實的故事。我仿佛能聽到叢林深處的鳥鳴,感受到草原上疾馳的蹄聲,甚至聞到海洋深處的鹹腥氣息。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科普,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通過文字,我仿佛與那些遙遠的生靈建立瞭聯係,體會到瞭它們的喜怒哀樂,感受到瞭它們的生存掙紮與頑強生命。作者的文字功底一定非同一般,能夠將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生命,描繪得如此鮮活,如此觸動人心。我期待書中會有一些關於動物群體生活的描繪,那種默契的配閤,那種互相扶持的溫情,一定能讓我對“群體”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總而言之,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一種與自然深度對話的寜靜與感動。
評分我一直對自然界中的生物充滿敬畏,總覺得它們身上藏著許多人類尚未解開的秘密。這本書的標題“動物珍話”就點燃瞭我內心深處的這份好奇。我設想著,它或許會講述一些關於動物不為人知的習性,或者它們如何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繁衍的故事。我期待能從中瞭解到不同物種之間奇妙的互動,比如那些令人驚嘆的共生關係,或者某些動物為瞭保護自己和後代而展現齣的驚人智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物多樣性的珍貴。我甚至猜測,書中可能會有一些關於瀕危動物的呼喚,提醒我們關注它們的生存狀況,並思考我們應該如何與它們和諧共處。這種對未知的好奇,以及對生命的熱愛,讓我在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時間,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評分這本書在我的案頭靜靜地躺著,卻散發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它的ISBN號碼,9787507839210,本身就帶有一種神秘的數字感,仿佛是通往一個隱秘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在思考,這本書究竟會帶給我怎樣的“珍話”?是關於動物們古老而神秘的傳說,還是它們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留下的獨特印記?我期待它能突破一般動物百科的局限,以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去審視和解讀這些與我們共享地球的生靈。也許,書中會講述一些關於人類與動物之間曆史交織的故事,那些閤作、衝突,以及最終的理解與共存。我希望它能讓我對“生命”這個概念有更深層次的思考,不僅僅是生物學上的定義,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共鳴。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書,等待我去翻開,去領略其中蘊含的無窮智慧和深刻哲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