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石雕
定价:25.00元
作者:伍英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6141
字数:
页码:1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二一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中国古代石雕》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石雕的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石雕精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古代石雕》:
早凿刻成的古阳洞,经营者是比丘慧成,他是太武帝的玄孙,并因此留名于中国石雕史。古阳洞四壁无一寸空墙,历代加造小龛无数,多半石雕的头部已毁失,由残存的杨大眼、魏灵藏等像来看,面貌较柔和,其中有交脚坐者,姿势庄严,衣褶曲线亦极似云冈,但又有变化,下部不作尖错形。这也像今天的时装,过若干年,必有细节或是整体风貌的迁移,知其变化的人,即能断定这是哪一年的流行款式。
专家认为,龙门石雕的艺术水平远较云冈为高,除了技术本身的进步之外,也因为此地石质较佳,更宜精雕细刻。正光四年(523年)宾阳洞成,共有三孔,为龙门诸洞中规模壮大的,这几个洞是皇家督造的,挑选名匠,雕工特精,而三洞风格各异。尤其是其中洞南北壁的本尊立像,衣缘自手下垂,作波浪状,变化顿巧。诸胁侍菩萨或和悦,或庄严,各尽其妙。壁上浮雕,极为精美,令后世观赏者赞叹不绝。
永熙三年,孝静帝改元天平,迁都于邺,以至武定八年,禅位于高齐。这16年间,历史上叫东魏,石雕盛行仍继北魏之风。除云冈、龙门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山东历城、河南巩县的石窟遗刻。
南朝石雕技艺的发展
北朝佛教石窟与造像艺术的鼎盛,与佛教东传的线路,与其民族的高度融合、诸侯争斗割据密切相关。相比较来说受战祸影响较小的南朝,相对封闭稳定,所以佛教艺术对南朝影响较小,仅存硕果的南京栖霞山石刻,因被后人尽数捣毁,今天已经很难想象它完好如初的样子。成都万佛寺旧址所出的红砂岩南朝造像,表现手法纤巧华丽,刀法细腻,可谓自成一格。
除此之外,华南的小型石雕,在数百年间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滑石雕刻品。这些雕刻多为墓葬中的随葬明器,如南京南朝墓中出土的滑石雕像,显得全身肌肉强健,突腹,把动态的人物非常沉稳有力地表现出来,姿态传神而恰如其分,颇具汉俑生动的遗风。
滑石猪作为随葬品,也是常能看见的,经常成对放置,起初它们大都生动写实,后演变为抽象化和形式化的风格。
……
序言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里翻阅到这本书的,当时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它精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我对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石雕作品,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我非常渴望了解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些石雕艺术的演变过程,比如不同朝代的风格特色、题材选择,以及它们是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思潮和宗教影响的。我尤其好奇,那些精美的浮雕和圆雕,是如何在有限的工具和技术条件下完成的?古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如此高超的技艺,并将其代代相传的?本书的篇幅看起来相当可观,我希望它能提供丰富详实的史料和图片,让我能够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如果书中能对一些代表性的石雕作品进行详细的个案分析,那就更能满足我对艺术鉴赏的深层需求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古朴典雅的字体搭配一幅精美的浮雕图案,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浓厚兴趣。我一直对那些历经沧桑却依然栩栩如生的石刻作品心驰神往,想象着它们在漫长的岁月中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文明的传承,承载了多少故事和情感。我渴望能够深入了解这些石雕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比如它们是如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被创造出来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朝代,石雕的风格又有哪些独特的差异?那些精湛的雕刻技艺,是如何传承和演变的?特别是那些佛像、壁画、墓葬石刻,它们除了艺术价值,是否还隐藏着当时的宗教信仰、社会风貌、甚至是人们对生死的哲学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那个遥远时代的窗户,让我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本书的扉页上,作者的名字看起来颇具研究的权威性,我期待着能够从这本书中获得专业且深入的解读,而不只是走马观花式的介绍。
评分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石雕艺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那些历经千年依然能展现出勃勃生机的作品。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石雕艺术的发展脉络,比如它们在建筑装饰、宗教造像、陵墓艺术等方面的应用和演变。我尤其关注的是,古代工匠是如何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将抽象的意念转化为栩栩如生的石像,这其中是否蕴含着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这本书的配图质量相当高,每一幅图片都清晰地展现了石雕作品的细节之美,让我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更多关于石雕背后的故事,比如它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那些沉默的石像所承载的古老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相当不错,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即使是细节丰富的石雕图片也能被完美呈现。我之前对中国古代石雕的了解主要停留在一些比较著名的比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但总感觉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一块的空白,从更宏观的角度,比如石雕在古代社会中的功能性(祭祀、装饰、陵墓等等),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一个全面的概述。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不同的石材如何影响石雕的质感和表现力,以及古代工匠在选择和处理石材方面的智慧。这本书的目录里似乎涵盖了从石器时代到明清的一些重要时期,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能看到不同时代石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演变特征。如果这本书能够穿插一些关于古代石雕修复和保护的案例,那就更好了,这不仅能体现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也能让我们了解这些珍贵文物的脆弱性。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排版都非常精致,书页中充斥着各种精美的石雕图片,瞬间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石雕艺术抱有极大的热情,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作品,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石雕艺术风格差异,以及它们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我特别好奇,古代工匠是如何在有限的工具和技术条件下,创作出如此精美绝伦的石雕作品的?那些栩栩如生的浮雕、圆雕,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本书的篇幅看上去很厚重,我期待它能提供丰富、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解读,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这些艺术珍品。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关于古代石雕工艺流程、材料选择以及修复保护的知识,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