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54種可利用野生動物繁育技術
定價:100.00元
售價:68.0元,便宜32.0元,摺扣68
作者:陳潤生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802330610
字數:400000
頁碼:44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野生動物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在保護好野外資源的同時,發展人工馴養管理,走繁育利用人工資源的路子,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確定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方針是“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閤理開發利用”。我國多年的實踐也錶明走繁育利用人工資源的路子,既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野生動物利用的需求,又有利於野外資源的保護,解決保護與利用的矛盾。
為瞭更好地做好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和發展人工繁育利用工作,齣版瞭本書。本書詳細介紹54種野生動物繁育利用技術和規程,普及野生動物疫病防控知識,為從事野生動物養殖和培育提供瞭快速、便捷的服務,為海關、飼養場、野生動物的經營單位提供科學的、有價值的重要資料,以及經營、利用、繁殖的具體方法。
本書的發行,對於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促進人工繁育工作的發展,將會産生積極的作用。
陳潤生,國傢林業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
收到這本書時,我第一反應就是它似乎填補瞭我知識結構中的一個空白。我一直對動物世界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大部分瞭解都停留在教科書或者紀錄片層麵,對於“繁育技術”這個詞,總覺得離我有些遙遠。然而,“可利用野生動物”這個關鍵詞又讓我覺得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不是意味著這本書裏會介紹一些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但卻具有潛力的動物物種?它們有哪些特殊的價值,又是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實現種群的擴大和可持續利用的?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倫理和法律方麵的問題,畢竟涉及野生動物,環境保護和動物福利總是繞不開的話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平衡的視角,既能展現繁育技術的先進性,又能強調對自然生態的尊重和保護。它是否會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將復雜的生物學知識和繁育實踐呈現齣來,讓普通讀者也能有所收獲?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更深刻的理解,認識到科學技術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樸實的,沒有花裏鬍哨的圖案,直接點齣瞭主題——“可利用野生動物繁育技術”。看到這個標題,我腦子裏立馬浮現齣一些畫麵:青山綠水間,各種野生的動物在悠閑地生活,而這本書就像一本秘籍,揭示瞭如何科學、可持續地將它們引入我們的生活,或許是作為食物來源,或許是作為觀賞動物,亦或是為瞭保護瀕危物種。我一直對自然界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常接觸到的野生動物,它們身上蘊藏著多少未知的奧秘?這本書能否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瞭解那些“野”的生命是如何在人類的幫助下,以一種更可控、更有效的方式繁衍,從而實現與人類的和諧共存?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科學嚴謹的繁育方案,而不是空泛的理論。畢竟,對於“技術”這個詞,我更看重的是它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否通過這本書,讓我對某些野生動物的習性、繁殖周期、飼養環境等有更深入的瞭解,甚至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思考我們與自然界更深層次的關係?
評分說實話,拿到《54種可利用野生動物繁育技術》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它可能內容會比較專業,甚至有些晦澀。畢竟,“繁育技術”聽起來就不是普通人輕易能掌握的。但是,當我看到“可利用”這三個字的時候,我的好奇心就被勾起來瞭。什麼樣的野生動物是可以被“利用”的?這裏的“利用”是偏嚮經濟價值,還是生態價值,亦或是科研價值?我腦海中立刻聯想到一些常見的被人工繁育的動物,比如傢禽傢畜,但“野生動物”這個詞就完全不同瞭,它意味著更廣闊的未知領域。我希望這本書能解答我的疑惑,比如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我們生活中可能不太常見,但卻具有獨特價值的野生動物?它們的繁殖方式有什麼特彆之處?以及,最關鍵的,如何通過科學的技術手段,在不破壞自然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實現它們的繁育和可持續發展?我期待這本書能打開我的視野,讓我瞭解那些隱藏在自然界中的寶藏,以及人類如何以一種更智慧、更負責任的方式與它們相處。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54種”這個數字,暗示瞭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我一直覺得,野生動物的世界充滿瞭神秘和魅力,而“繁育技術”這個詞,則賦予瞭這種魅力一種實踐的可能性。它是不是一本能夠教我們如何科學地、有目的地去繁育某些特定野生動物的書?這裏的“可利用”又是指哪些方麵呢?是作為食材,還是作為寵物,或者是在生態修復和物種保護方麵發揮作用?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瞭解到,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它們的繁殖習性、所需環境、以及在繁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我更關注的是,這些技術是否是建立在對動物福利和生態環境保護充分考量的基礎上,是否能夠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自己能夠對“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這個概念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並且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啓發,瞭解人類在與自然互動的過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和應盡的責任。
評分光是看到“54種”這個具體的數字,就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量肯定不小。而且“可利用野生動物繁育技術”這個主題,聽起來既新穎又充滿瞭實用性。我一直以來都對自然界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我們並不熟悉,但卻可能有著巨大潛力的野生動物。這本書是否會揭示一些我們從未聽說過的動物,以及它們獨特的繁育方式?“可利用”這個詞,讓我聯想到很多可能性,比如它們是否在醫藥、食品、或者環保領域有著特殊的價值?而“繁育技術”,則讓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具體的、科學的方法論,幫助我們理解如何纔能有效地、可持續地擴大這些動物的種群。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案例分析,讓我能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技術是如何在實踐中應用的,以及它們帶來的實際效益。這本書是否會引導我以一種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科學技術在其中的作用?我期待它能提供給我一些關於如何更智慧地與野生動物共處的知識和思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