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地球 火山與冰川

動力地球 火山與冰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 著
圖書標籤:
  • 地球科學
  • 火山
  • 冰川
  • 地質
  • 自然災害
  • 地貌
  • 環境科學
  • 地理
  • 科普
  • 地球演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夜語笙簫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ISBN:9787500093701
商品編碼:2968069291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動力地球 火山與冰川

定價:19.00元

作者:《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

齣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0093701

字數:

頁碼:11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動力地球 火山與冰川》內容與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對學生上課學習和課後知識的加強和擴展都十分有幫助。在學科內容上,選取與大眾學習、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或知識領域,如文學、曆史、藝術、科技等;在條目的選取上,側重於學科或知識領域的基礎性、實用性條目;在編纂方法上,為增加可讀性,以章節形式整編條目內容,對過專、過深的內容進行刪減、改編;在裝幀形式上,在保持百科全書基本風格的基礎上,封麵和版式設計注重大眾的閱讀習慣。因此,普及版在充分體現知識性、準確性的前提下,增加瞭可讀性,使其兼具工具書查檢功能和大眾讀物的閱讀功能,讀者可以盡享閱讀帶來的愉悅。
  《動力地球 火山與冰川》講述瞭火山與冰川的有關知識。

目錄


章 火山知多少
一、火山
二、活火山、死火山?
三、火山地貌
四、火山成因
五、火山噴發
六、火山分布
七、火山噴齣物
八、火山災害
九、其他行星及衛星上的火山
十、火山監測與減災對策
十一、火山資源

第二章 世界火山
一、埃爾奇瓊火山
二、帕裏庫廷火山
三、奧裏薩巴火山
四、波波卡特佩特爾火山
五、科托帕希火山
六、魯伊斯火山
七、基拉韋厄火山
八、冒納羅亞火山
九、康塞普西翁火山
十、莫莫通博火山
十一、培雷火山
十二、聖安娜火山
十三、塔鬍穆爾科火山
十四、聖海倫斯火山
十五、聖米格爾火山
十六、伊拉蘇火山
十七、伊薩爾科火山
十八、彆茲米揚火山
十九、華納達爾斯火山
二十、埃特納火山
二十一、剋柳切夫火山
二十二、蘇弗裏耶爾火山
二十三、維蘇威火山
二十四、帕潘達揚火山
二十五、皮納圖博火山
二十六、馬榮火山
二十七、阿貢火山
二十八、拉卡塔島(喀拉喀托火山)
二十九、卡爾塔拉火山
三十、默拉皮火山
三十一、塔阿爾火山
三十二、坦博拉火山
三十三、福古火山
三十四、埃爾貢火山
三十五、喀麥隆火山
三十六、卡裏辛比火山
三十七、梅魯火山
三十八、尼拉貢戈火山
三十九、陶波火山
四十、魯阿佩鬍火山
四十一、埃裏伯斯火山

第三章 中國火山
一、大屯火山群
二、基隆火山群
三、六閤火山群
四、騰衝火山群
五、五大連池火山群

第四章 冰川知多少
一、冰川學“學什麼”?
二、冰川
三、積雪
四、雪綫
五、雪崩
六、冰川地貌
七、冰山
八、山嶽冰川
九、大陸冰蓋
十、格陵蘭冰蓋
十一、南極冰蓋
十二、古冰川
十三、冰川國傢公園
十四、冰架
十五、瓦特納冰原
十六、蘭伯特冰川
十七、羅斯冰架
十八、菲爾希納-龍尼冰架

作者介紹


文摘


《動力地球 火山與冰川》:
   長期觀察火山噴發時,發現有許多種類型的噴發。常見的類型是中心式噴發和裂隙式噴發。中心式噴發指岩漿沿頸狀管道的一種噴發,其通道在平麵上為點狀,又稱點狀噴發。多數近代火山屬於這種噴發,大特點是形成火山錐,火山口中心多凹成盆狀。根據組成物質的不同,火山錐可以分為碎屑錐、熔岩錐和混閤錐。裂隙式噴發指岩漿沿方嚮大斷裂(裂隙)上升的一種噴發,由於噴發通道呈綫狀分布,又稱綫狀噴發。法國人A.拉剋魯瓦在1908年提齣四種主要的噴發類型:斯特龍博利式、武爾卡諾式、夏威夷式和培雷式。後來A.斯托帕尼使用普林尼式這一術語來描述猛烈的爆炸式噴發。除夏威夷式噴發外,上述幾種大都屬於中心式噴發。由於冰島是大西洋中脊通過之處,是可以在陸地上觀察到洋脊形成過程和火山噴發狀況的地方,因此冰島式噴發作為洋中脊噴發的代錶,屬於裂隙式噴發。
  夏威夷式以美國夏威夷島火山噴發為代錶。特點是很少發生爆炸,常從山頂火山口和山腰裂隙溢齣玄武質熔岩流,而且是穩定而非間歇性釋放熔岩。岩漿黏度小,流動性大,形成比較廣闊的熔岩穹或熔岩盾。有時由於氣體釋放量較多,噴發時岩漿受到較大的靜壓力以及氣泡的膨脹作用,當其到達地錶時可形成熔岩噴泉,高達300米或更高。噴發産物主要是熔岩,也有少量火山渣和火山灰。
  武爾卡諾式以地中海西西裏島附近的武爾卡諾島火山噴發為代錶。以數分鍾至數小時間隔內多次重復的不連續噴發為特點,通常為玄武質安山岩或安山岩漿。岩漿黏度大時,噴發較為猛烈。不噴發時火山口上部形成較厚的固結外殼,氣體在固結的外殼下聚集並使熔岩中氣體含量趨於飽和,當壓力超過上覆的壓力會發生猛烈的爆炸,有時足以摧毀部分火山錐,一些碎片和麵狀火山彈和火山渣被噴齣,同時伴隨著含相當數量火山灰的菜花狀噴發雲,隨後熔岩流從火山口或火山口側緣的裂隙中流齣。日本淺間山、櫻島火山也屬此類型。
  斯特龍博利式以西西裏島附近的風神島上的斯特龍博利火山為代錶。該火山經常有噴發活動,古代起即被稱為“地中海的燈塔”。噴發特點是定期有或多或少的中等強度噴發,是開放的岩漿柱頂部大的氣泡或氣泡群不連續爆炸的結果。噴齣岩漿限於黏性較低、揮發分含量較少的熔岩,因而常為玄武岩漿噴發,破碎作用不很充分,僅産生少量火山灰。如果在短間隔期內多次重復爆炸,則在火山口上方可産生對流噴發雲,夾帶的細粒火山碎屑會有較廣泛的散布。但大多數火山的碎屑緊靠火山口堆積,並形成由火山渣、火山礫、火山彈、火山塊組成的火山錐。
  培雷式以西印度群島馬提尼剋島上培雷火山為代錶。特徵是高黏度的岩漿噴發猛烈,産生熾熱火山灰雲和火山灰微粒,熔岩被火山灰中含量很高的氣體所推動而流齣。從火山口逃逸的氣體常被熔岩堵住,當壓力增加發生爆炸時,就像從瓶塞底下噴齣的一陣疾風。曆史上發生培雷式噴發的火山較多,如1835年尼加拉瓜的科西圭納,1883年印尼的喀拉喀托,1902年聖文森特島的蘇弗裏耶爾,1912年美國阿拉斯加的卡特邁,1951年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拉明頓,1955~1956年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的彆茲米揚,1968年菲律賓的馬榮,1982年墨西哥的埃爾奇瓊等火山噴發均屬此類型。
  冰島式以冰島火山噴發為代錶。特點是大量玄武質熔岩不是從中央火山口,而是從裂榖的張性裂隙中噴齣。噴齣熔岩流長達數十韆米,並嚮附近漫流,能覆蓋數百平方韆米。如冰島的長達27韆米的斯卡夫特裂榖就是在1783年拉基火山的裂隙噴發後而裂開的,其中的拉卡基格裂縫有5韆米長的牆狀噴發和熔岩瀑布,頗為壯觀,裂開後的8個多月裏,噴齣瞭13立方韆米的熔岩和大量的火山灰及火山氣體。曆史上曾記錄到該裂隙帶上16次噴發,近的幾次包括有海剋拉火山1980年和1990年兩次噴發。一些以大規模裂隙噴發為主的溢流玄武岩,如哥倫比亞河榖高原玄武岩、中國峨眉山玄武岩都可以歸入此類噴發。近代一些科學傢認為,大規模溢流玄武岩噴發是地幔柱活動的結果。
  普林尼式猛烈的爆炸噴發。噴齣物主要是浮岩、岩屑和火山灰,而很少有熔岩噴發,其噴發的岩漿成分多是高黏度的泡沫化岩漿,噴發時不斷伴有爆炸聲。大多數此類噴發都形成高達10餘韆米直到55韆米高度不等的噴發柱,使大量火山灰進入平流層。由於多是大規模、大體積噴發,火山口易於塌陷而形成破火山口。形成廣布的空降浮岩堆積和厚大的火山碎屑流以及次生的火山泥石流,也是此類噴發的特徵。
  1200年中國長白山天池火山,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1980年美國聖海倫斯火山,1982年墨西哥埃爾奇瓊火山和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噴發等屬於普林尼式噴發。
  上述各種類型噴發,大多是以某座火山的一次不同於其他類型噴發而命名的,但這並不錶示一座火山噴發隻存在一種噴發類型。相反地,同一火山在不同年代的噴發完全可以是不同類型的噴發。即使是一座火山的同一次噴發活動,也可以從一種噴發類型開始,以後又被另一種噴發類型所代替。
  ……

序言



《地球脈動:巨岩的呼吸與冰封的史詩》 在浩瀚的宇宙長河中,地球,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星球,並非一個靜止不變的生命體。它擁有著自己獨特的呼吸與心跳,孕育著壯麗的景觀,也雕刻著時間的痕跡。本書將帶領您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奇幻旅程,深入探索地球那令人驚嘆的內在活力與宏偉的塑造力量。我們將不再僅僅仰望星空,而是俯瞰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去感受它億萬年來的跌宕起伏,去聆聽它岩石深處的低語,去領略它冰雪覆蓋下的靜謐與激情。 第一捲:烈焰之心——火山的怒吼與地殼的律動 想象一下,腳下的土地在微微顫動,遠方的山巒升騰起滾滾濃煙,炙熱的岩漿如血脈般噴湧而齣,將大地染成一片火紅。這就是火山,地球最原始、最狂野的錶達方式。它們是地殼深處熔融物質衝破束縛的壯麗奇觀,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直接見證。 本書的第一捲,將帶您走進火山的世界,去揭開它們神秘麵紗背後的科學奧秘。我們會從地球的內部結構開始,探尋那熾熱的核心、流動性的地幔以及堅硬的地殼。瞭解闆塊構造理論,它是理解火山活動的關鍵。為什麼火山總是齣現在特定的地帶?太平洋火環的驚心動魄,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噴發,非洲裂榖的緩慢撕裂,都將一一呈現在您的眼前。 我們將深入研究不同類型的火山:那宏偉的盾狀火山,如夏威夷的冒納羅亞,以其舒緩的斜坡和綿長的岩漿流,記錄著數百萬年的平靜噴發;那尖銳的層狀火山,如富士山,以其陡峭的錐形山體和爆發式的噴發,展現瞭熔岩與火山灰交織的復雜曆史;還有那些神秘的破火山口,它們是火山在劇烈噴發後塌陷形成的巨大盆地,蘊藏著無盡的地質故事。 您將瞭解到,火山噴發並非隻有破壞,它也是地球生命力的象徵。火山活動不僅塑造瞭我們今天看到的陸地形態,創造瞭肥沃的土壤,提供瞭豐富的地熱資源,還在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中扮演瞭重要角色。我們會探討火山灰的成分,分析岩漿的化學組成,理解不同類型的噴發如何影響周邊環境,從毀滅性的火山碎屑流到溫和的熔岩流,再到令人窒息的火山氣體。 此外,我們還將關注那些潛伏的“巨獸”。並非所有的火山都時刻處於活躍狀態。許多火山在沉寂多年後,可能再次蘇醒,帶給周圍地區巨大的挑戰。本書將探討火山監測的技術,人類如何運用科學手段來預測火山噴發,盡量減少災害的損失。我們將迴顧曆史上一些著名的火山爆發事件,從古羅馬龐貝城的毀滅,到1980年聖海倫斯火山的爆發,再到2010年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的噴發,從中吸取教訓,也感受人類在自然偉力麵前的渺小與堅韌。 第二捲:冰封的巨匠——冰川的雕刻與氣候的變遷 如果說火山是地球熱情的火焰,那麼冰川就是它冷峻的雕塑傢。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巨大的冰蓋和冰川以其緩慢而強大的力量,重塑著大地,留下瞭無可磨滅的印記。它們是氣候變遷的忠實記錄者,也是地球景觀的宏偉締造者。 本書的第二捲,將帶您走進冰川的王國,感受那冰雪覆蓋下的壯麗與寂靜。我們將從冰的形成開始,理解雪花如何在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區堆積、壓實,最終轉變為巨大的冰體。瞭解冰川的類型:那些從山頂嚮下延伸的冰鬥冰川,它們是冰川的“搖籃”;那些填充在山榖中的山榖冰川,它們如同巨大的河流,緩慢地嚮下遊移動;還有那些覆蓋廣闊陸地的冰蓋,如南極和格陵蘭冰蓋,它們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儲存庫,其厚度可達數韆米。 您將看到冰川是如何通過“冰川作用”來塑造地貌的。它們強大的侵蝕能力,能夠刨蝕岩石,形成U形榖、冰鬥、冰蝕湖等獨特的地貌。它們的搬運能力,會將巨大的岩石和沉積物帶往遠方,形成冰磧壟、冰礫岩等。我們將沿著這些地質遺跡,追溯冰川曾經的軌跡,仿佛看到古代巨獸留下的腳印。 本書還將深入探討冰川與氣候之間的復雜關係。冰川的擴張與收縮,是地球氣候變化最直觀的體現。長期的冰期與間冰期交替,深刻地影響著地球的生態係統和生物的演化。我們將分析冰芯數據,從中解讀過去數十萬年甚至數百萬年的氣候信息,瞭解二氧化碳濃度、溫度變化等關鍵因素。 同時,我們也將關注當下冰川麵臨的挑戰。全球變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著冰川的融化,這對海平麵上升、淡水資源供應以及極端天氣事件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本書將呈現科學傢們正在進行的監測和研究,探討減緩氣候變化、保護冰川生態的緊迫性與可能性。 第三捲:交織的史詩——地質力量的共舞與地球的未來 火山與冰川,雖然形態迥異,卻是地球這颱巨大機器上相互關聯的齒輪。它們的活動,受到地球內部能量與外部氣候的雙重驅動,共同譜寫著地球波瀾壯闊的史詩。 本書的第三捲,將把火山與冰川的活動置於更廣闊的地質背景下進行考察。我們將探討地質時期那些驚心動魄的“大事件”,如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如何改變全球氣候,又或是巨大的冰蓋擴張如何引發冰河時代的到來。瞭解這些曆史事件,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地球係統的復雜性和敏感性。 我們會審視人類活動與地球自然力量的互動。采礦、城市建設、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都在悄然影響著地錶的穩定。同時,我們也將反思人類在應對火山與冰川災害時的脆弱性,以及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在減輕災害、適應變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最後,本書將展望地球的未來。基於我們對火山、冰川以及整體地質過程的理解,我們將探討在未來,地球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氣候變化將如何繼續影響冰川?闆塊構造的運動是否會孕育新的火山?生命的演化又將如何適應這些不斷變化的環境? 《地球脈動:巨岩的呼吸與冰封的史詩》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次精神的探索。它邀請您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們所居住的星球,去感受它的古老與年輕,它的力量與脆弱,它的毀滅與新生。通過對火山的烈焰與冰川的冰封的深入瞭解,您將更加敬畏自然,也更加珍惜我們共同的傢園。這是一場關於地球生命、力量與曆史的宏大敘事,等待著您的翻閱與品味。

用戶評價

評分

《動力地球:火山與冰川》是一本讓我腦洞大開的書。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産生無數的疑問和聯想。例如,在談到火山活動如何影響全球氣候時,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我們現在經曆的某些極端天氣,也與地底深處的活動息息相關?書裏對火山灰雲對航空業的衝擊,以及火山噴發如何影響古代文明的論述,都讓我大開眼界。我從未想過,一顆小小的火山,能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和深遠的影響。而冰川的部分,更是讓我對地球的“製冷係統”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書裏關於冰川期和間冰期的交替,以及它們對人類演化的影響,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特彆是關於那些巨大的冰川湖,以及它們在融化後形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湖泊的敘述,簡直就像在看一部地球的紀錄片。這本書的邏輯非常清晰,知識點也解釋得很到位,即使是復雜的地質過程,也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感覺自己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地質學傢一起,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進行實地考察,聆聽它講述自己的故事。

評分

第一次翻開《動力地球:火山與冰川》,我就被它那種史詩般的敘事風格深深吸引住瞭。作者並沒有枯燥地羅列科學數據,而是以一種充滿故事性和畫麵感的方式,帶領我們穿越時空,見證地球的每一次呼吸。當我讀到關於恐龍時代火山爆發的章節時,仿佛能聽到地底深處傳來的隆隆巨響,看到熔岩流吞噬一切的景象。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讓我對地球的古老曆史有瞭全新的認識。而冰川的部分,則讓我感受到一種寜靜而又充滿力量的美。書裏對冰川形成、運動以及它們如何塑造地錶的詳細描述,讓我對那些看似靜止的冰雪世界有瞭更深的理解。我尤其著迷於那些關於冰川如何挖鑿齣巨大峽灣、形成奇特冰鬥的描寫,那是一種緩慢而不可阻擋的力量,足以改變整個大陸的麵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現在所見的地球,並非永恒不變,而是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遷和氣候演化纔形成的。它讓我對地球的生命周期産生瞭深刻的敬畏感。讀完這本書,我再看那些高聳的山脈和廣袤的冰川時,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它們背後蘊藏的驚人故事。

評分

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深度的心靈旅行,而非單純的知識獲取。在閱讀《動力地球:火山與冰川》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凝視著窗外的風景,想象著眼前的山川河流,都可能曾是活躍的火山噴發口,或是被巨大的冰川緩緩推動形成的。書裏關於火山噴發的連鎖反應——從地震到海嘯,再到對大氣層的影響——描繪得細緻入微,讓我不禁感嘆地球內部能量的強大和不可預測。那些關於曆史上著名火山災難的案例,讀起來既令人心痛,又充滿警示。而另一邊的冰川,則展現瞭地球另一麵的溫和與宏偉。書裏對冰川融化速度加快的討論,讓我對氣候變化及其對冰川地貌的不可逆轉影響感到憂慮。我開始意識到,我們所看到的壯麗冰川,可能正在以我們難以想象的速度消失。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火山和冰川是如何塑造地球錶麵的,更重要的是,它引發瞭我對地球未來命運的思考。我感受到瞭自然偉力的震撼,也體會到瞭人類在其中的渺小與責任。

評分

這本書簡直就像把地球的呼吸和脈搏都搬到瞭我眼前!我一直對我們腳下這顆星球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最宏偉、最壯觀的地質現象。拿到《動力地球:火山與冰川》的時候,我腦子裏立刻浮現齣那些噴湧的岩漿和綿延的冰雪世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動態的地球實驗室,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探索新的地質奇跡。書裏對火山爆發的描繪,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和對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從熾熱的岩漿如何形成,到不同類型的火山錐,再到它們對周邊生態和人類文明的影響,作者層層剝繭,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理解那些復雜的科學原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超級火山”的章節,讀起來就讓人頭皮發麻,同時又充滿瞭對地球深層奧秘的嚮往。而冰川的部分,則帶我進入瞭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緩慢而強大的冰雪巨獸如何雕刻地貌,塑造齣壯麗的山榖和湖泊。書裏對冰川消融和海平麵上升的討論,也讓我深刻意識到氣候變化帶來的緊迫感。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對地球科學的求知欲,更激起瞭我對環境保護的思考。它是一本讓我既增長知識,又深感震撼的好書。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本關於地球“生命故事”的百科全書,充滿瞭科學的深度和人文的關懷。《動力地球:火山與冰川》讓我對地球的構成和演變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我一直對火山的神秘力量感到著迷,書裏對不同類型火山的形成機製、噴發過程的描寫,以及它們如何噴發齣富含礦物質的岩漿,從而孕育齣肥沃的土壤,都讓我印象深刻。特彆是關於海底火山的介紹,讓我驚嘆於地球內部能量的強大,以及它們如何孕育齣獨特的海洋生態係統。而冰川的部分,則展現瞭地球的另一番景象。書裏對冰川的形成、運動方式,以及它們如何雕刻齣壯觀的地貌,如U型榖、冰磧丘等,都進行瞭詳盡的介紹。讀到關於冰川融化對海平麵上升的預測時,我感到一種莫名的緊迫感,也更加理解瞭保護地球生態的重要性。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科學知識,更激發瞭我對地球傢園的珍視和對未來環境的關注。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且會不斷帶來新啓發的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