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国上市公司营收计划披露研究
定价:48.00元
作者:万鹏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41693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管理层业绩预测对于证券定价和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作用,是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和实务分析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长期以来,以上市公司营收计划为代表的管理层业绩预测信息却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忽视。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营收计划披露的影响因素、营收计划的特点及其经济后果,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营收计划披露研究》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代理理论,主要从董事长特征和代理成本角度研究了管理层营收计划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司董事长年龄、性别以及股权代理成本与营收计划披露相关。董事长年龄越大、董事长为女性以及股权代理成本越小的公司,其披露营收计划的可能性越大。研究还发现公司规模、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以及交叉上市对公司营收计划披露也有显著的影响。创新之处和主要贡献在于:(1)论文借鉴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从董事长个人特征角度研究了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扩展信息披露研究的视野;(2)论文把与地方经济目标联系密切的企业营业收入计划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的公司以及在不同干预环境下,公司在营收计划实现程度上的行为差异,深化了对我国转轨经济制度环境下公司行为的认知;(3)论文从股票流动性和累计超额收益率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营收计划的经济后果,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预测性信息的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
目录
章 我国上市公司营收计划披露研究概述
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第二章 营收计划披露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节 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我国业绩预测体系
第三章 文献回顾
节 业绩预测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二节 业绩预测披露的特征研究
第三节 业绩预测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
第四节 干预环境、实际控制人与企业行为研究
第四章 营收计划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司实际控制人与营收计划实现程度
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干预水平与营收计划实现程度
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可比性与营收计划准确度
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营收计划披露的市场反应
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启示
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万鹏,1984年出生,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讲师,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论文发表在《会计研究》等学术期刊,参与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在投资的世界里,信息就是力量。而《我国上市公司营收计划披露研究》这本书,恰恰是关于“如何理解信息”的绝佳教程。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营收计划”这个概念的认知,更是对企业战略选择和信息披露博弈的深刻洞察。我以前总觉得,公司的营收数字只要达到预期就行了,殊不知,这个“预期”的背后,是企业精心设计的战略图谱。作者通过对大量上市公司年报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营收计划披露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比如前瞻性陈述的“艺术化”处理,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措辞来引导市场预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作者在举例时,会选取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案例,这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收益”的讨论,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公司会选择更详细地披露,而有些则相对保守。这种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的交叉分析,让我的理解更加全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财报的眼神都变了,不再是简单地扫一眼数字,而是开始关注数字背后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我国上市公司营收计划披露研究》听起来可能有些枯燥,但实际上,它为我这个普通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上市公司是如何“讲故事”并引导市场的。我之前阅读财经类书籍,多半是关注宏观经济或者投资技巧,但这本书却聚焦于一个非常具体而关键的环节——营收计划的披露。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他不仅仅是描述现状,更是深入探讨了披露背后的逻辑和潜在的影响。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一些案例研究,比如某个公司在面临业绩压力时,是如何通过调整营收计划的表述来缓解市场担忧的,这些细节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专业,但作者的讲解方式却很清晰,让我能够理解那些复杂的金融和法律术语。它让我意识到,上市公司披露的每一个数字、每一句话,都可能蕴含着深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作为投资者,应该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评分对于一个对上市公司运营和资本市场运作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营收计划披露研究》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以“营收计划披露”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在制定和公开营收目标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策略。我之前从未如此深入地思考过“营收计划”本身,总觉得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目标。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背后牵扯到企业的战略发展、市场预期管理,甚至是与监管部门的互动。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每一点都引经据典,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这让我能够信服他的观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营收计划披露特点的对比分析,例如科技型企业和传统制造型企业在披露方式和侧重点上的差异,这让我对不同类型的公司有了更细致的理解。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偏向学术,但却不乏精彩的案例分析,这使得枯燥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财务披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企业战略智慧的书。
评分最近刚读完一本名为《我国上市公司营收计划披露研究》的书,虽然作者署名万鹏,但我更想以一个对资本市场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的视角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上市公司光鲜业绩背后,那套精细且充满博弈的“营收计划”。在阅读前,我总觉得上市公司的营收数字是市场自然供需的结果,是企业经营的直接体现。但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些数字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设计和信息披露的艺术。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是对一些知名企业在不同经济周期下的营收计划调整,让我印象深刻。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分析财报中的“业务概要”和“风险因素”来窥探企业的真实意图,这比单纯看股价涨跌要有趣得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但通过作者对一些具体披露案例的解读,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特别是作者对于“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规范的探讨,让我意识到,看似枯燥的法律条文和会计准则,在实际操作中却关乎着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利益。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梳理,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理解股市运行机制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它让我明白,投资不仅仅是“买入”和“卖出”,更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管理层智慧的判断。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真正地打开了我对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另一扇窗。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持续稳定增长的公司很感兴趣,总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常青”的。而《我国上市公司营收计划披露研究》这本书,从“营收计划”这个独特而核心的视角,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框架。书中的论证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尤其是在探讨信息披露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时,作者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将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显得尤为可信。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现有披露规则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分析了规则背后可能存在的漏洞和被规避的可能性。例如,对于一些模糊的表述和选择性披露的现象,作者是如何通过数据和案例进行剖析的,这一点让我学到了很多识别“套路”的方法。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但作者的表达方式又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反而有一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阅读体验。读完后,我对“信息不对称”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监管部门会如此重视信息披露的质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