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华僧楹联 9787801233226

现代华僧楹联 978780123322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实秋 著
图书标签:
  • 楹联
  • 华僧
  • 现代文学
  • 中国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
  • 文化艺术
  • 宗教文化
  • 文学鉴赏
  • 书法艺术
  • 藏书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ISBN:9787801233226
商品编码:2968907330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1-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华僧楹联

定价: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金实秋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1-01

ISBN:9787801233226

字数

页码:2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现代华僧楹联》收录了近了然、大悟、大醒、广济、化光、印光、永灵、圣一、传印、会觉等200位大德的楹联2000余幅。

目录

一诚
江西靖安宝峰寺
力空
山西洪洞广胜上寺
了中
福建泉州崇福寺
台湾台北县汐止静修禅院
台湾台北北投法藏寺
台湾新竹香山玄奘大学
台湾澎湖法藏寺
台湾彰化埔心法莲寺
台湾某地念佛堂
新加坡福海禅院
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
马来西亚槟城梵音大殿
马来西亚吉隆坡观音寺
了然
江西宁都海莲寺
大悟
安徽安庆迎江寺
大休
题云居圣水寺自挽
大醒
自撰
广元
台湾台北县净律寺
台湾台北县琉璃寺
台湾台北县海明禅寺
台湾台北县广缘艺品公司
台湾台北市莲池阁
台湾南投菩提寺
上海静安寺
浙江
湖州报恩寺
安徽萧县圣泉寺
新加坡般若讲堂
马来西亚三慧讲堂
菲律宾世界日报《慧灯》佛刊
美国洛杉矶法印寺
广净
福建泉州同莲庵
福建泉州宿燕寺
广济
福建福清万福寺
广洽
福建惠安平山寺
云峰
广东潮州岭东佛学院
广东雷州天宁寺
广东雷州真如庵
广东湛江玉佛寺
广东韶关大鉴禅寺
广东大埔福山寺
广东梅县乌仙岩佛光寺浙江舟山普陀山伴山庵
开持
福建惠安海潮庵
木鱼
浙江温州江心寺
浙江鄞县天童寺
浙江天台国清寺
浙江鄞县阿育王寺
浙江新昌大佛寺
浙江某地三圣殿
浙江某地乐善庵
浙江某地净土联
太虚
浙江杭州净慈寺
福建厦门南普陀寺
福建泉州开元寺
福建泉州崇福寺
安徽肥西紫蓬山庙
四川新都宝光寺
四川乐山乌尤寺
四川峨嵋雷洞坪
四川重庆温泉寺
四川遂宁广德寺
四川什邡罗汉寺
河南开封铁塔寺
河南开封河南佛学社
巨赞
江苏南通广教寺
浙江天台高明寺
广西桂平洗石庵
心定
广东雷州福田寺
心融
浙江杭州净慈寺
文珠
广东湛江玉佛寺
化光
福建福清黄蘖寺
从达
上海宝山宝山净寺
月恒
湖北沙市章华寺
玉成
江苏海安观音禅寺
本光
四川成都昭觉寺
本旺
安徽青阳通慧庵
本智
安徽石台蓬莱仙洞
安徽石台圆会禅林
安徽石台陶公祠
本焕
广东广州光孝寺
广东乐昌古佛寺
本慧
台湾台北县吉祥寺
台湾台北县万佛寺
台湾桃园中坜圆光寺
台湾彰化佛导寺
香港宝莲寺
新加坡福慧讲堂
弘一
浙江温州江心寺
福建厦门万石岩
福建厦门南普陀寺
福建厦门会泉法师墓塔
福建泉州承天寺
福建泉州开元寺
福建泉州崇福寺
福建惠安碧泉寺
福建惠安净峰寺
福建永春普济寺
福建莆田广化寺
福建南安莲花峰佛龛
福建晋江南天寺
福建晋江草庵
福建永春普济寺
广东饶平雷音寺
集佛经句
弘澈
广东潮州镇国禅寺
广东饶平雷音寺
……

作者介绍

秦观研究资料
(天津古藉出版社 1988年)
古今警联汇览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0年)
关帝庙对联集
(北岳出版社 1990年)
文坛管见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古今戏曲楹联集萃
(中国战剧出版社 1992年)
东坡遗迹楹联辑注
(江苏文艺出收社 19935)
三国名胜楹联
(黄山书社 1993年)
中国名桥楹联大观
(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4年)
佛教名胜楹联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7年)
郑板桥与佛教禅宗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年)

文摘

【注释】
①华严境界:喻果圆觉满之大方广境界。
②楞严坛场:即菩萨万行道场。
③四十二手眼:华严宗认为,华严般若二经所说的梵文四十二字母为一切字之根本。此处喻华严宗之地位重要。
④妙觉:大乘行位五十二位之佛陀之觉位。
⑤等觉:大乘行位五十二位之第五十一位菩萨之极位。
诸佛菩萨,神通妙用,移山倒海难思议;
凡夫众生,智昧无明,反迷归觉证菩提。
莫直为曲,莫曲为直,五蕴危城无挂碍;
自有化空,自空化有,六道险宅得出离。
万法归一,深谷闻梵音,有情离苦成正觉;
千门不二,高峰警迷梦,无缘获渡证菩提。
真修道者,少说话、多用功,休把时间空放过;
伪作善人,沽虚名、钓假誉,岂能空处重捉回。
万佛城,乃三界导师演摩诃般若洞天福地处;
如来寺,是四方众生修无上菩提坛场法苑林。
文殊大智、诸佛本怀,微尘数三昧,善财成正觉;
普贤宏愿、菩萨行为,刹海千劫在,龙女证无生①。
【注释】
①无生:即无生无灭,犹如涅架。

序言



《妙语禅心:现代华僧楹联艺术赏析》 引言: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楹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独具东方智慧的文字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凝练的意境,承载着文人的情怀,社会的风貌,以及深刻的哲学思考。而当这份古老的艺术形式,遇上现代佛教的出家僧侣,又会碰撞出怎样令人耳目一新的火花?《妙语禅心:现代华僧楹联艺术赏析》一书,正是这样一次深入而细致的探索,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群当代佛教行者内心深处的世界,通过他们创作的楹联,感受其对人生、对信仰、对社会、对自然的独特体悟与关怀。 本书核心价值与内容概述: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楹联集,更非简单的佛教教义阐释。它是一部融合了文学鉴赏、文化解读与哲学思考的跨界之作。本书旨在深入挖掘现代华僧群体在文学创作,尤其是楹联创作方面的独特贡献,展现他们如何将佛教的智慧、戒律、慈悲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巧妙地融入到精巧的楹联之中。本书通过对精选的现代华僧楹联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揭示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思想内涵以及现实意义,从而展现当代佛教僧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担当。 第一章:时代之风与梵音之语——现代华僧楹联的时代背景与创作动机 本章将首先勾勒出中国佛教在近现代以来的发展脉络,以及在社会变迁中,佛教僧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僧侣并未囿于传统的修行方式,而是积极拥抱现代文化,用更贴近时代的语言与形式来传播佛法,表达对世界的理解。本书将深入探讨,为何楹联这一古典而优雅的文学形式,会成为当代部分华僧重要的创作载体。分析他们创作楹联的动机,是出于弘法利生的愿望,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是对社会祥和的期盼,还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亦或是对自身修行境界的体悟?本章将通过追溯历史,梳理现实,为读者理解现代华僧楹联的产生提供宏观的视角。 第二章:禅意融于字句——楹联创作的艺术手法与表现力 楹联的魅力在于其精炼与对称,而现代华僧的楹联则在此基础上,更增添了一份超然与智慧。本章将重点剖析这些楹联在艺术手法上的独到之处。我们将审视其选词的精当,意境的营造,对仗的工整,以及如何将佛教的术语、概念,如“空”、“无”、“缘”、“觉”、“慈悲”、“般若”等,以通俗易懂或别具匠心的方式,融入楹联之中,使其既具有文学的美感,又不失佛教的深刻寓意。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例,解析僧侣们如何巧妙运用比喻、象征、双关、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佛理具象化,将深奥的禅机生活化。例如,某僧侣如何用寥寥数字描绘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境,或如何用对仗的句子传递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普度众生之意。 第三章:世间万象皆修行——楹联中的人生感悟与社会关怀 佛教并非脱离尘世的象牙塔,而是积极入世,关心现实。现代华僧的楹联,正是其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实写照。本章将聚焦于楹联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感悟。我们将看到僧侣们如何以超脱的视角,观察世事变迁,感叹人生无常,劝导人们珍惜当下,心怀感恩。同时,本书也将深入挖掘这些楹联所展现的社会关怀。在面对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人心浮躁等社会问题时,僧侣们是如何通过楹联表达他们的忧虑与期盼?他们是否借由楹联,倡导和谐、理性、包容的社会价值?例如,某幅楹联可能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呼吁,另一幅则可能劝导人们放下执念,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些楹联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更是僧侣们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第四章:山水林泉皆佛国——楹联中的自然情怀与宗教境界 佛教强调“佛在心中,心外无佛”,亦即万物皆有佛性。许多僧侣在修行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本章将探讨现代华僧楹联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这份描绘背后所蕴含的宗教情怀。无论是对高山流水,竹林幽径的描摹,还是对花鸟虫鱼,日月星辰的咏叹,这些自然意象在僧侣的笔下,往往被赋予了超越世俗的意义。它们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风光,而是成为引发修行者对宇宙人生深层思考的媒介。本书将分析,僧侣们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来体现“境由心造”、“心物一如”的佛教观念,以及如何从中领悟到“青山不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的禅机。他们笔下的自然,既是现实的景致,也是内心的投射,更是通往宗教境界的桥梁。 第五章:传承与创新——现代华僧楹联的文化意义与发展前景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楹联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对现代华僧楹联的文化意义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我们将探讨,这些由僧侣创作的楹联,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否为楹联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本书也将思考,在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当下,如何更好地推广和传播这些蕴含着深刻智慧的楹联作品?是否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些“妙语禅心”?最后,本书将呼吁读者,在品读这些楹联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体悟禅机,开启一段自我发现与心灵净化的旅程。 结语: 《妙语禅心:现代华僧楹联艺术赏析》是一本值得深入品读的书。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当代佛教僧侣们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通过他们的楹联,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文字的魅力,更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体味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一次与心灵的交流,一次与古老智慧的重逢。本书的出现,将为楹联研究、佛教文化传播以及当代文学创作,注入一股清新的力量,也必将引发读者对生活、对信仰、对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现代华僧楹联》这本书,我更多的是从其文学价值和艺术欣赏的角度去构想。我设想,这一定是一本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书籍,它将佛教的智慧凝练成一句句优美的对联,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意境。我好奇书中会收录哪些类型的楹联?是那些用于寺庙山门、殿堂梁柱上的宏伟之作,还是那些更具个人情感和生活气息的短小精悍之语?我希望它能展现出一种“禅意”,一种在文字的严谨对仗中蕴含的禅机妙理。书中对于楹联的分析,我期待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释,而是能够引导读者去体会楹联背后所传达的空灵之美、慈悲之怀,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探索。我猜想,优秀的现代华僧楹联,必定能够超越宗教的界限,触及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层感悟。它或许会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内心深处的迷茫;又像一缕清风,涤荡我们心灵的尘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由文字构建的充满智慧与美学的世界,在那里,我可以静静地品味那些经过精心打磨的词句,感受佛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楹联艺术完美融合所带来的独特韵味。它一定是一次关于心灵的旅行,一次关于美的发现。

评分

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楹联艺术情有独钟,尤其对那些与佛教相关的楹联更是充满好奇。听闻市面上有一本名为《现代华僧楹联》的书籍,虽然我尚未亲眼拜读,但仅凭书名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设想,这本书大概会深入探讨现代僧侣们如何将佛教的智慧与深厚的中华传统楹联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既富有时代气息又不失庄重典雅的楹联作品。也许它会收录许多现代名僧,如星云大师、净空法师等,他们对楹联艺术的理解和实践。我好奇书中会如何分析这些楹联的遣词造句、意境营造,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佛教哲理和人生智慧。是通过对具体楹联的赏析,来展现佛教思想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吗?还是会探讨这些楹联在寺庙建筑、宗教活动、乃至个人修行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有对楹联创作技法的介绍,例如如何巧妙地运用典故、对仗,以及如何将佛教的“空”、“无”、“慈悲”、“智慧”等核心概念融入楹联之中。这种将抽象的宗教理念具象化为工整优美的对仗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过程,我非常期待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丰富的实例,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现代华僧在楹联创作上的才华与心意?我希望它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深奥的佛教义理和精妙的文学艺术,让更多人能够通过楹联这种形式,走进佛教的广阔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评分

我对于《现代华僧楹联》的想象,更多地聚焦于它可能为楹联艺术本身带来的创新和发展。我推测,这本书会收录大量由当代僧侣创作的、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突破的楹联作品。我好奇这些现代华僧是如何在遵循传统楹联格律的前提下,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情趣的?他们是否会在楹联中探讨更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比如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等,并试图从中提炼出具有佛教特色的见解?我猜想,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楹联创作的理论探讨,分析现代僧侣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创作出既符合佛教教义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楹联艺术的生命力,证明它并非仅仅是尘封的历史遗迹,而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它或许能为楹联爱好者提供新的创作灵感,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素材,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一次近距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去发现楹联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无限可能,感受文字的力量,体悟智慧的闪光。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能否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佛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书名中的“现代华僧”四字,暗示了其关注的重点并非历史上的高僧大德,而是当下活跃在佛教界的僧侣群体。我推测,这本书或许会通过分析这些现代僧侣创作的楹联,来折射出当代佛教在思想、文化、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转变与适应。例如,当代的僧侣是否会在楹联中融入更多对社会现实的关怀,比如环境保护、教育普及、扶贫济困等主题?他们的楹联是否会比传统的更多地使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拉近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我对此充满好奇。我想象书中可能会收录一些发生在具体寺庙或宗教活动中的楹联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来展现楹联在当代佛教实践中的具体功能,是用于弘法利生,还是用于教化众生?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这些楹联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者的身份、创作动机,以及这些楹联所要传达的特定信息?我猜想,它可能会是一本集学术研究与文学赏析于一体的作品,既能满足对佛教研究有兴趣的读者,也能吸引喜爱楹联艺术的爱好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佛教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保持其精神内核,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与现代社会对话,而楹联,或许就是其中一种非常独特而富有潜力的媒介。

评分

我对《现代华僧楹联》一书的期待,更多是围绕着它可能对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力展开。我猜想,这本书的出版,或许旨在推广和普及佛教文化,尤其是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如何通过一种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式来传播佛教的教义和精神。我好奇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针对普通大众的解读,帮助非佛教徒也能理解和欣赏这些楹联的深刻含义?它是否会鼓励更多人学习楹联创作,将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发扬光大,甚至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设想,这本书或许能够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桥梁,连接起古老的佛教智慧与现代社会的需求,通过楹联这种形式,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这些楹联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学校教育、社区建设、乃至个人修养方面的借鉴意义。这本书是否会收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华僧,并介绍他们创作楹联的理念和方法?我猜想,它可能会是一本充满启发性的读物,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佛教慈悲、智慧精神的认同。它也许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文字,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