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中国活态乡土聚落的空间文化表达赵晓梅东南大学出版社9787564151133

全新中国活态乡土聚落的空间文化表达赵晓梅东南大学出版社978756415113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晓梅,赵和生 编
图书标签:
  • 乡土聚落
  • 空间文化
  • 中国乡村
  • 活态文化
  • 民俗学
  •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地域文化
  • 文化遗产
  • 东南大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51133
商品编码:29690632092
页数:249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中国活态乡土聚落的空间文化表达:以黔东南地区侗寨为例
丛书名: 
作者/主编:  赵晓梅, 赵和生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号:  9787564151133  
出版年份:  2014年10月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249页
开本:  16
图书定价:  49元
实际重量:  399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作者简介

赵晓梅,辽宁大连人。2002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毕业,2012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毕业。现任教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历史建筑保护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活态遗产保护、社区参与、遗产旅游、遗产管理及乡土建筑等,发表学术论又十余篇,参与贵州省从江县增;中鼓楼保护规划、福建土楼世界遗产地总体规划及四川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总体规划等保护实践项目多项。



主编的话 

序言 
前言 
1绪论 
1.1乡土聚落的概念 
1.1.1乡土建筑的概念与特征 
1.1.2中西方对乡土建筑的研究 
1.1.3乡土聚落概念的建构 
1.2乡土聚落建筑空间的文化表达 
1.2.1作为文化遗产的乡土聚落 
1.2.2乡土文化体系中的建筑空间 
1.2.3乡土聚落的文化表达 
1.3黔东南侗寨案例 
1.3.1乡土聚落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1.3.2侗寨对侗族文化的表达 
1.3.3典型侗寨的选取 
1.4本章小结:他文化视角的侗寨研究 
本章参考文献 
2活态乡土聚落理论构建 
2.1活态遗产保护方法的背景 
2.1.120世纪以价值导向的遗产理论发展概述 
2.1.2活态遗产相关理论的发展 
2.1.3活态遗产概念的提出 
2.1.4活态遗产保护方法的时代背景 
2.2活态遗产保护方法及其实践 
2.2.1活态遗产地项目 
2.2.2活态遗产保护方法 
2.2.3活态遗产保护实践案例 
2.3活态乡土聚落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2.3.1活态乡土聚落的概念 
2.3.2作为文化空间的乡土聚落 
2.3.3乡土聚落与社区居民 
2.4本章小结:活态乡土聚落与文化多样性阐释 
本章参考文献 
3黔东南侗族传统文化体系 
3.1侗族历史与传统文化体系 
3.1.1侗族人口与分布 
3.1.2侗族起源与发展 
3.1.3黔东南侗族传统文化体系 
3.2黔东南侗族社会组织 
3.2.1血缘组织结构“补腊” 
3.2.2地缘组织结构“款” 
3.2.3血缘与地缘组织的转换与联系 
3.2.4聚落内部的人群划分 
3.3黔东南侗寨的历史与文化特征 
3.3.1六洞地区的起源 
3.3.2典型侗寨概况 
3.4本章小结:社会组织在侗族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4黔东南侗寨功能性空间的文化表达 
4.1侗寨聚落群的发展历程 
4.1.1侗寨建筑与文化区划概述 
4.1.2肇兴聚落群的发展历程 
4.1.3侗寨聚落类型与发展模式 
4.2侗寨聚落的空间形态 
4.2.1侗寨的选址 
4.2.2侗寨的典型布局 
4.2.3侗寨聚落的生长 
4.3侗寨住宅的空间形态与发展 
4.3.1干栏式住宅的起源与演变 
4.3.2地面式住宅的发展 
4.3.3住宅的发展趋势 
4.3.4建筑建造技艺 
4.4本章小结:功能性空间演变与文化适应 
本章参考文献 
5黔东南侗寨仪式性空间的文化表达 
5.1聚落中心:鼓楼、鼓楼坪与戏台 
5.1.1鼓楼起源与建筑形式 
5.1.2鼓楼坪与戏台 
5.1.3鼓楼中心的功能与寨民活动 
5.1.4鼓楼形式与文化象征 
5.2信仰空间:萨坛 
5.2.1萨坛起源与建筑形式 
5.2.2萨坛建置与血缘或地缘认同 
5.2.3祭萨仪式与空间的使用 
5.2.4土地崇拜的分离与土地庙 
5.3其他仪式性空间 
5.3.1花桥与寨门 
5.3.2临时性寨际活动空间 
5.4本章小结:仪式性空间与场所精神 
本章参考文献 
6黔东南侗寨乡土聚落的遗产价值与延续性 
6.1侗寨乡土聚落的价值与遗产构成 
6.1.1侗寨遗产价值研究策略 
6.1.2侗寨乡土聚落价值的类型分析 
6.1.3侗寨乡土聚落价值的层级分析与遗产社区 
6.1.4侗寨乡土聚落的遗产构成与遗产定位 
6.2侗寨文化变迁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6.2.1侗寨的文化变迁 
6.2.2文化变迁对功能性空间的影响 
6.2.3文化变迁对仪式性空间的影响 
6.3侗寨乡土聚落的延续性与真实性 
6.3.1活态遗产的延续性问题 
6.3.2侗寨乡土聚落的延续性 
6.3.3活态遗产的真实性问题 
6.3.4侗寨乡土聚落的真实性 
6.4本章小结:侗寨的遗产价值与民族文化认同的表达 
本章参考文献 
7黔东南侗寨乡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7.1以自由发展看待文化遗产保护 
7.1.1自由发展的概念与遗产保护 
7.1.2被误读的“现代化”与传统的破坏 
7.2侗寨乡土聚落保护的社区参与 
7.2.1社区参与的遗产保护 
7.2.2侗寨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现状 
7.2.3遗产社区在保护中的作用 
7.3侗寨遗产地旅游发展 
7.3.1遗产地旅游的兴起 
7.3.2世界遗产地旅游业发展与遗产保护 
7.3.3侗寨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7.4本章小结:黔东南侗寨未来发展趋势 
本章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随着人们对遗产认识的深入,遗产概念从建筑遗产扩展至文化过程,人们更加关注遗产建构过程及其所表达的地方、民族文化。《中国城乡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中国活态乡土聚落的空间文化表达:以黔东南地区侗寨为例》选取黔东南典型侗寨作为案例,分析其乡土聚落空间所表达的民族文化。聚落空间是侗族文化体系中的构成元素之一,是当地自然环境与社区居民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也受到文化体系中其他元素的影响,并以建筑空间的形式展示着这些民族的文化元素,如生产方式、建造技术、社会组织与精神信仰等。城镇化、现代化对侗寨活态遗产的真实性与延续性提出挑战。幸而当地传统社会组织在民族文化延续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社区保持着文化自信与认同,并积极参与到遗产保护与社区建设中,民族文化向着全面复兴的方向发展。


  《中国城乡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中国活态乡土聚落的空间文化表达:以黔东南地区侗寨为例》适合建筑学、遗产保护、民族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者、爱好者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