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刘小顺 9787511345394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刘小顺 978751134539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小顺 著
图书标签:
  • 游记
  • 南半球
  • 旅行
  • 文化
  • 生活
  • 见闻
  • 个人经历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刘小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45394
商品编码:2969069437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定价:32.80元

作者:刘小顺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1345394

字数:256000

页码:2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个连续两年行走在各国路上的“老驴”,
没有攻略、没有计划、没有存款,在新西兰度过了美好的半年。
为怪老头儿当园丁,摘猕猴桃,剪葡萄枝……
一辈子都不可能再有的经历,颠覆人生的200天,只为找回初的自己。

内容提要


2012年3月,我获得新西兰打工旅行签证,每年中国大陆只有1000个名额,而我是幸运儿之一。2013年3月,赶在签证失效之前,我辗转来到了这个以自然纯净闻名的位于太平洋中间的小岛国。
作为已有两年旅行经验的“老驴”来说,我本来以为新西兰打工旅行跟自己之前的旅行大同小异,零攻略出行。谁知道,刚到的那几天,毫无头绪的我完全乱了方寸,身上的钱也用得所剩无几,于是,找当地人家以工换宿,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而且匪夷所思的人物便轮番登场,他们让我的打工旅行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半年时间,我尝试了典型的新西兰户外工作——摘猕猴桃和葡萄园剪枝,走过了新西兰南北岛大部分地区,也对自己在旅行之后的生活有了全新的计划。
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是相反的,我在南半球过完了冬天,回到又要继续过冬天,这恐怕是我人生中长的一个冬天。但不管冬天多长,春天总归是要来的,就像不管旅行得多久,家总归是要回的一样。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小顺,
1984年出生,曾经在江苏电视台影视频道担任编导职务三年,2011年2月份辞职后开始自助旅行,从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老挝……尼泊尔、印度,后回到中国,走过这些国家历时近一年,行程几万公里,一路上用拍立得相机记录沿途风景,感受在旅途中自我内心的变化,并出版了自己的本游记《放下一切去旅行》。
已出版:《放下一切去旅行》《旅行什么的好奇怪》

文摘




序言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一场关于生命、发现与自我重塑的旅程 当北半球的寒意渐浓,当熟悉的生活轨迹被按部就班地丈量,总有那么一种声音,在心底深处低语,渴望挣脱束缚,去追寻那未知的远方。刘小顺的《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正是一曲献给所有怀揣着远行梦想者的赞歌。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旅行日志,也不是一份详尽的攻略手册,而是一次灵魂的远征,一次关于放下与拾起的深刻体验。 故事的开篇,我们跟随刘小顺的脚步,踏上了一趟充满未知与期待的南半球之旅。从繁华都市的喧嚣,到异域风情的静谧,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新鲜的空气,每一次凝视都捕捉着截然不同的光影。南半球,一个与北半球截然不同的地理坐标,却也因此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在这里,季节的颠倒,昼夜的交替,仿佛都带着一种原始而纯粹的力量,悄然改变着抵达者的视角。 作者并未急于描绘壮丽的风景,而是将笔触聚焦于那些细微之处——清晨露珠在奇异植物叶片上闪烁的光芒,午后阳光穿过古老树冠投下的斑驳光影,甚至是微风吹拂过金黄色草地时那低沉而温柔的絮语。这些日常的碎片,在南半球独特的氛围中,被赋予了别样的生命力。它们不再是背景,而是构成叙事肌理的重要部分,引导读者一同沉浸在这片土地的呼吸之中。 随着旅程的深入,刘小顺的生活轨迹,也如同被南半球的磁场轻轻拨动,开始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转变。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成就,在广袤无垠的星空下显得如此渺小;他曾经深信不疑的价值,在与大自然最纯粹的对话中,开始重新审视。这本书之所以扣人心弦,在于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时,内心的挣扎与蜕变。 旅途中的遇见,是《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不可或缺的篇章。作者笔下的人物,并非脸谱化的符号,而是鲜活立体的个体。他们或许是热情的当地居民,用古老的智慧和淳朴的笑容,为旅人指点迷津;或许是同样背井离乡的旅者,在异国他乡偶然相遇,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感悟,在短暂的交汇中,点亮了对方的生命。这些萍水相逢,却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刘小顺的南半球记忆,也折射出人与人之间超越地域的温情与连接。 在南半球,刘小顺的“变”并非是抛弃过往,而是生命的拓展与升华。他开始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他开始拥抱不确定性,在未知中寻找新的方向;他开始珍视每一个当下,因为每一个瞬间都蕴含着独一无二的美丽。这种转变,体现在他观察事物的方式上,体现在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上,更体现在他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上。 书中对自然的描绘,更是达到了令人心醉神迷的境界。从巍峨的山脉,到碧蓝的海洋,从茂密的雨林,到浩瀚的草原,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将南半球的自然风光一一呈现。但这并非简单的风景摄影,而是将自然的力量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当他站在高山之巅,感受着宇宙的宏大与自身的渺小;当他潜入深邃的海底,惊叹于生命的多样与奇妙;当他漫步在雨林之中,被万物生长的野性所震撼,每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都成为一次灵魂的洗礼。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也深刻探讨了“家”的概念。当一个人离开熟悉的土地,去到世界的另一端,他才更能体会到“家”的重量。但这里的“家”,已经不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居所,而是心灵的归属。在南半球的漫长旅途中,刘小顺找到了新的“家”,那是在异国他乡的温暖瞬间,那是在陌生人身上感受到的善意,那是在与自我深度对话中建立起来的平静。 书中不乏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触及,但作者并非以猎奇的视角去解读,而是以一种尊重的姿态去理解。那些古老的传说,那些传统的生活方式,那些独特的艺术表达,都在刘小顺的笔下,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他试图去理解这片土地的灵魂,去感受它独特的脉搏,去融入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说,“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幻想。但刘小顺的故事告诉我们,这种“变”并非必须跨越赤道,它更是一种心态的转变,一种生命的觉醒。当我们敢于跳出舒适区,敢于拥抱未知,敢于以一颗开放的心去感受世界,那么,即使身处原地,我们也能感受到“南半球”所代表的那种无限可能。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是一场关于成长的史诗,是一次关于发现的奇遇,更是一次关于自我重塑的深刻旅程。刘小顺用他真挚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南半球,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门。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生命的边界,从来都不在远方,而在于我们敢不敢勇敢地迈出那一步。 本书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南半球特有的阳光和气息,温暖而有力。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生活的迷茫和困惑,也总有一片土地,总有一种力量,能够帮助我们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这便是《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最动人之处——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启示,一种对生命最真挚的礼赞。 刘小顺的旅程,就像一颗种子,在南半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结出了饱满而珍贵的果实。这果实,便是他身上发生的那种深刻而持久的改变,也是他希望与读者分享的,那份关于生命的热爱与勇气。这本书,会让你渴望出发,也会让你在出发后,更加珍惜,更加懂得。 在南半球,时间仿佛有了不同的韵律,节奏变得缓慢而悠长。刘小顺在这里,学会了与自己对话,与自然共舞,与世界和解。他不再急于奔向下一个目的地,而是享受当下,品味生活。这种慢下来的姿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不仅仅是一次身体的迁徙,更是一次心灵的远航。它让我们相信,即使身处困境,即使感到迷失,只要我们敢于改变,敢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广阔天地。南半球,只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着一种可能性,一种突破,一种新生。 书中对细节的捕捉,让人赞叹不已。无论是当地的香料散发出的独特气味,还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亦或是那片片落叶在风中盘旋的轨迹,都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些细致的描写,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南半球世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精彩的旅程,更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它告诉我们,改变,或许就从一次勇敢的出发开始,从一次对未知的拥抱开始。这趟南半球的旅程,注定将成为刘小顺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必将成为读者心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是多维度的,它绝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的那种作品。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于“未知”的恐惧与向往。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对世界的某些固有认知是否过于狭隘。作者巧妙地设置了一些文化冲突和价值体系的碰撞点,这些冲突不是为了制造对立,而是为了启发我们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正常”?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生活哲学?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将那些充满挑战性的哲学命题温柔地摆在读者面前,引发一场属于自己的内心对话。合上书本后,那种萦绕不散的求索欲和对生活更深层次的好奇心,才是它留给读者最宝贵的财富,让人愿意将书中的一些理念带入到日常的观察与生活中去实践。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仿佛作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指挥家,掌控着情感的潮起潮落。开篇部分,那种缓慢而富有诗意的铺陈,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旅程做足气氛烘托,每一个场景的描摹都细致入微,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连空气中的湿热都能透过文字感受到。然而,当故事进入高潮后,节奏骤然加快,那种急促的呼吸感和接踵而至的事件,让人几乎要屏住呼吸去追赶作者的笔触,心跳也随之加速。最巧妙的是,在最紧张的时刻,作者总能插入一段近乎冥想的内心独白,让读者得以喘息,并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挣扎与抉择。这种张弛有度的处理,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动态的美感,而非平铺直叙的乏味,让人完全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变化万千,每一次转换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当时的情境和情绪,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在描述那些宏大壮丽的异域风光时,文字变得如同油画般浓墨重彩,充满了感官的刺激,色彩、气味、声音被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通风的感官网络,让人仿佛能闻到海盐的味道,听到异国的喧嚣。但当描写到角色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时,语言又瞬间变得极简、克制,用最少的词语勾勒出最复杂的情感张力,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语,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这种在“繁复的描摹”与“精准的留白”之间自如切换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让这本书读起来既有文学上的美感,又不失故事的流畅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充满了惊喜。封面采用了一种非常细腻的磨砂质感纸张,触摸起来温润而有分量,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材料。主视觉图案虽然简单,但色彩搭配非常和谐,那种深邃的蓝色和跳跃的橙色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让人一眼就能被吸引住,仿佛透过这个封面就能感受到某种遥远而又充满活力的异域气息。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颇为考究,不是那种刺眼的亮白,而是略带米黄的暖色调,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排版上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水准,字号适中,行距宽松有度,使得阅读体验极其流畅舒适。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书脊在多次翻开后依然平整如新,可以看出他们对细节的执着。这种对实体书本身的重视,本身就为阅读过程增添了一种仪式感,让人更加珍惜捧读的每一刻。

评分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细腻和深刻。书中的角色绝非脸谱化的符号,他们身上那种复杂的人性光辉与阴影交织在一起,显得无比真实可爱。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运用了大量精妙的比喻和潜意识的流动,将那种隐藏在言行之下的矛盾、渴望和恐惧一一剥开,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会发现,即便是配角,也拥有自己完整的精神世界和行为逻辑,他们的每一次选择都不是偶然,而是由过往的经历和深层的价值观共同驱动的。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我就是那个在十字路口徘徊的灵魂,正在为自己的下一步感到迷茫与坚定。这种对“人”这个主体的深度挖掘,远超一般小说的范畴,更像是一部精彩的心理侧写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