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明的变迁:巴黎1896 寻找李鸿章
定价:39.00元
作者:边芹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60942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怀着一种别样的情绪重走李鸿章的旅法之行,找寻李鸿章留下的足迹。这是两个人的旅行,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活着的人有活着的人的现实,死去的人有死去的人的历史,现实与历史的碰撞让人害怕。怎么能保证这个世界不与人们对它的叙述混淆在一起?时隔百年的两次旅行能把这一切牵到哪里?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旅行,作者结合一些中国社会的现象和心理,警醒世人。正如作者所言:我们被多少假正义卷裹,让善变成做作和模仿。模仿得*像的民族*先毁灭。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作者,边芹,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我不太了解她的其他作品,但光看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谨而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笔触。尤其“寻找李鸿章”这个部分,让我联想到一些历史学家或者文化评论家,他们往往怀揣着一颗探索之心,试图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打捞起那些被遗忘的珍珠,或者重新审视那些被误读的个体。1896年的巴黎,我想象着那里琳琅满目的展品,蒸汽机的轰鸣,电力带来的奇迹,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风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鸿章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也可能是一种深刻的象征。这本书会不会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例如通过一个西方记者的眼睛,或者一个在巴黎偶遇李鸿章的中国留学生?抑或是,作者本身就以一种“寻访者”的姿态,在历史文献中搜寻李鸿章的足迹,试图还原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人物形象?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关注当时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以及李鸿章作为一个外交家和政治家,他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评分“文明的变迁:巴黎1896 寻找李鸿章”——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1896年的巴黎,正值世界博览会的召开,那是人类工业文明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集大成体现。而“寻找李鸿章”,则将目光聚焦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中国代名词的人物身上。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元素串联起来的?这本书会是纯粹的历史研究,还是更侧重于一种文化审视?我想象着,在巴黎的繁华与喧嚣中,李鸿章的身影穿梭其中,他会以怎样的姿态去观察和体验西方文明的成就?他对当时的中国又会有怎样的思考?这本书会不会触及到那个时期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尴尬地位,以及李鸿章作为代表,他所承担的重任与压力?我期待着,作者能够带领我走进那段充满变革与碰撞的岁月,去感受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与交流,去理解在历史的车轮下,个体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能做出的选择。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也预示着一次深刻的文化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引人入胜了,“文明的变迁:巴黎1896”这几个字,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那个充满变革与碰撞的时代。1896年的巴黎,正值世界博览会召开,那是工业革命的辉煌顶点,也是西方文明的集大成展示。而“寻找李鸿章”则像一条暗线,在繁华的背后,投下了一抹东方色彩,也留下了一丝神秘的悬念。我很好奇,在那个西方人眼中,这位代表着古老中华的重臣,会以怎样的形象出现?他又是如何在那个充满了新奇事物和强权影响的巴黎,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当时中西方文明的差异与交流,甚至是冲突?历史的洪流裹挟着个体命运,而李鸿章,这位晚清的重臣,他的身影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无疑承载了太多国家与民族的希望与无奈。我期待作者能带领我走进那段被历史尘埃掩埋的时光,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理解那个时代下,个体所面临的宏大命题。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预示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种关于文明的深刻反思,我想,这一定会是一次令人期待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瞬间就激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1896年的巴黎,正值那个辉煌的“美好年代”的开端,科技、艺术、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寻找李鸿章”这个副标题,则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我想象着,当这位来自东方古国的晚清重臣,置身于巴黎这座现代文明的璀璨明珠之中,会是怎样一番情景?这本书是否会从一个全新的、或许是出人意料的角度,去解构当时的中西方关系?例如,是否会通过一个微观的视角,去描绘李鸿章在巴黎的某个具体活动,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延展到更宏大的历史叙事?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文明的变迁”这一宏大主题,与“寻找李鸿章”这一具体的人物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本书会不会不仅仅是关于历史事件的陈述,更是一种对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一种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听到不同文明碰撞的声音,看到历史洪流中个人渺小而又伟大的身影。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文明的变迁:巴黎1896 寻找李鸿章》,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一幅画面:1896年,巴黎,那个光耀世界的城市,正沉浸在世界博览会的盛大庆典之中。而在这个西方文明的辉煌舞台上,却有一个来自东方的身影,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李鸿章。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承载着无数的争议与评价。这本书的书名,似乎是在尝试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元素进行碰撞和融合,去探寻在这个历史性的瞬间,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互动。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巴黎博览会上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科技奇迹和艺术瑰宝,又将如何刻画李鸿章身处其中的感受。他是否会因为眼前西方文明的强大而感到震撼,或是对中华文明的未来产生更深刻的忧虑?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挖掘李鸿章在巴黎期间的言行举止,去分析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中国的处境,以及他对中国走向的思考?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去感受文明碰撞的火花,去理解一个时代的变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