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道意象
定价:53.5元
作者:程金城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46801520
字数:
页码:2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古道意象(艺术卷)》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古道意象(艺术卷)》由甘肃省艺术通俗读物,由程金城编著。汪泉为《古道意象(艺术卷)》的责任编辑人。石璞为《古道意象(艺术卷)》的封面设计人。王林强为《古道意象(艺术卷)》的版式设计人。内容包括甘肃彩陶的文化类型;拉卜楞寺等藏传佛教艺术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出土于甘肃省兰州市沙井驿的“棱格纹双耳罐”,敞口,鼓腹,平底,颈部有一对双环耳。从罐的造型看,已掌握了形式美的原理。因为“从美学讲,制作圆形或者半圆器形在造型结构的形式美中,比其他器形容易取得形体权衡比例曲直对比的艺术效果。”这类彩陶壶以鼓腹为共同的显著特征,其纹饰与器形的有机和谐融合,每件器物在俯视时和平视时都能产生不同的整体感受。半山类型彩陶中的陶瓮的造型有类似壶的特点,尤以鼓腹为突出,但其体形较大,多侈口直颈,整个造型浑圆饱满。如出土于甘肃省广河县地巴坪的“棱格纹锯齿纹瓮”和出土于同一地址的“重弧纹瓮”大同小异,其造型为短颈、敞口、溜肩、鼓腹,腹部均有一对半环耳。造型饱满凝重,其腹部向外作大膨圆。这种造型与壶的造型异曲同工,而同马家窑类型长颈瓶的修长挺拔形成鲜明比照。半山类型晚期彩陶,壶、罐上的旋纹,旋心逐渐增大,旋心中还饰网纹、十字圆点、圈点轮形纹等纹饰。半山类型由于以腹部膨圆的壶、瓮为主要器形,其纹饰适应它的要求,采取了立体设计图案,在俯视或平视时都能看到完整而美丽的花纹。纹饰以繁密的几何纹样为主,在构图上运用对称手法,将繁复的图案匀称地组合在一起,对称的格式中,有的用二方连续旋纹横贯器腹,也有以主题花纹直到腹中,将次要花纹对称地饰于两边,还有的以四方连续的菱形方格纹布满腹部,形成对称格式。半山类型晚期彩陶纹饰更加精美。旋纹作为主要花纹,旋心扩大。内饰各种精细的花纹。有的旋线变成旋动的饰有花边纹的图案带。
马厂类型因1924年发现于青海民和县(现乐都县)马厂垣而得名。马厂型是在半山类型彩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布与半山类型相似,但又有延伸,在甘肃境内多有发现。马厂类型与半山类型比较明显的关系是纹饰由半山类型晚期的四大圈旋纹,发展为马厂类型的四大圈纹,只是断开了连接四大圈的旋线。四大圈纹因此成为马厂类型彩陶壶上具有代表性的纹样。在器形上,两个类型有相似之处,但马厂类型仍有自己造型的特色。
序言
拿到《古道意象》,我最直接的联想是那些曾经繁盛一时的商道、驿道,以及那些沿着这些道路发生过的故事。我一直对“丝绸之路”这类概念非常着迷,想象着骆驼商队在漫天黄沙中穿行,不同文明在那里交汇碰撞。这本书的标题,无疑触动了我对这种历史进程的好奇心。我好奇程金城老师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还是微观的个体体验?他是否会描绘出古道沿途的风景变迁,那些曾经的城镇、关隘,如今又是什么模样?我更期待的是,他能否将这些“古道意象”与当下我们的生活建立起某种联系,让我们在阅读中,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能从中汲取智慧,思考我们当下的人生道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本被历史尘封的宝藏,等待着我去发掘其中的闪光之处,那些关于人类迁徙、交流、以及文明发展的重要印记。
评分翻开《古道意象》,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地图上蜿蜒的红线,以及那些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古老痕迹。程金城老师用“古道意象”这样富有诗意的标题,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是以时间为线索,而是以某种主题性的方式,去呈现不同古道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比如,有的古道可能象征着贸易与交流,有的可能代表着文化的传播,有的或许承载着战争与冲突。这本书会不会让我看到,那些古道不仅仅是物理的连接,更是精神的纽带,是人类文明交流与融合的见证。我特别好奇,程金城老师如何将这些“意象”化为具体的文字,它们会是感性的抒发,还是理性的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历史长河冲刷的古道,从中挖掘出更深层的意义,并将其与我们当下的人生道路联系起来,从中获得启示。
评分《古道意象》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一个充满时间和空间想象的领域。我对“意象”这个词特别敏感,它意味着抽象的、象征性的表达,而非直白的描述。因此,我期待这本书不会是一本简单的历史地理读物,而是会包含更多哲学性的思考和艺术性的呈现。程金城老师会如何用“意象”来解读“古道”?是借助文学的笔触,还是融入某种艺术的元素?我一直在思考,古道所承载的,除了物质上的交通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精神之道”,是人类文明的传承,是人生道路的选择,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本书可能会探讨古道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所代表的不同含义,以及这些含义如何影响着我们今天的认知。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能够引发我深层思考的片段,那些关于“行”与“止”、“远”与“近”、“过去”与“未来”的辩证关系。
评分《古道意象》这本书,我拿到手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触感,那种书页的质感、封面的设计,都透露着一股岁月的沉淀感。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物品有着莫名的好感,而“古道”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想象着千百年前的旅人,在蜿蜒曲折的古道上,留下的足迹、思绪,甚至是他们的疲惫与欣喜。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扇门,打开了我对这些意象的无限遐想。我尤其好奇,程金城老师会如何捕捉和呈现这些“古道意象”?是通过文字的描绘,还是通过某种视觉化的手法?这本书会不会让我看到那些被遗忘的古道,感受到它们曾经的繁华与喧嚣,抑或是它们如今的寂寥与沧桑?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那些关于时间、关于行走、关于历史的深层解读,或许它能为我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让我从古老的道路上,窥见人生的某些真谛。这种期待,不仅仅是对一本新书的兴趣,更像是一种对自身内心深处某种渴望的呼唤。
评分读《古道意象》的感受,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久未有人踏足的古老庭院,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土和花草的混合气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静”与“深”。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有一本书让我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体会,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我猜想,程金城老师笔下的“古道”,可能不单单是指那些实际存在的道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一种人生旅程的隐喻。或许他会通过对某个历史事件、某位历史人物的细致刻画,来展现古道上的人生百态,那些荣耀与失落,坚持与放弃。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那些关于坚持、关于选择、关于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自己方向的思考。这本书的“意象”二字,也暗示了它不会是枯燥的历史陈述,而是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的表达,我期待着那些文字能够像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古道的脉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