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陈式太极功夫:老架二路
定价:23.00元
作者:马国相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09375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俗称二路炮捶),是在老架一路基础上,以发劲为主的拳法套路,老架一、二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陈式太极功夫修炼的核心。
本书一反同类书籍中粗浅的套路动作介绍、图片加解说之流弊,从宗义理法上深刻剖析、阐述陈式太极拳法要,解决了多年来陈式太极拳书籍中知表而少内、知形而缺理的现象。如书中详解了老架二路的形成与演变,视角正确,客观翔实,论及的特点与技法,明了清晰,技纯法合,特别是丹田气的论述,将太极拳内在的、无形的、以往无法知晓的、难以表述清晰的、甚至一直缺失的,本书都作了精辟的讲解,这是所有习练陈式太极拳者渴望而又渴求的一本好书。
内容提要
文字通俗:
是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写的书,文字浅显,图文并茂,每式配有“歌决”“释名”“图解”“要点”及“代表拳势”,便于初学者模仿自学。
拳理统一:
针对以往太极拳著作拳法与理论混乱,造成的拳术与理论不统一的现象,完全以陈式拳理立论,对陈家沟古典拳论进行释义。
突出传统:
以“传统的才是民族的”为出发点,突出原汁原味陈式太极的传统风貌,既有低势的跌叉,又有高起的跳跃及高腿法,是陈式太极的传统演练方法;推手、散手均突出了传统的技击形态。
揭秘真传:
太极内功、推手、散手是陈式太极秘不外传的功夫,本系列披露太极内功功理、功法、太极推手巧要,太极散手技法。
目录
章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概论
节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的形成与演变
一、老架二路来源于陈氏家传炮捶
二、老架二路的演变与完善
第二节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的特点
一、中气贯足,蓄发相变
二、螺旋缠丝,虚实莫测
三、大开大合,舒展潇洒
四、蹿蹦跳跃,闪展腾挪
五、震脚发声,劲整威猛
第三节 老架二路的基本技法
一、拳法
二、掌法
三、肘法
四、腿法
五、步法
六、身法
七、眼法
第四节 老架二路的技法要领
一、平心静气,神舒体松
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三、沉肩坠肘,松腰落胯
四、内动外旋,随方就圆
五、手随身运,步随身换
六、气势鼓荡,震足促发
第五节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学练程序
一、逐式分解,分段学练
二、明辨八法,由方到圆
三、先慢后快,先柔后刚
四、完整组合,一气贯串
五、快慢相间,节奏分明
第二章 陈式太极丹田气的修炼
节 丹田与丹田气
第二节 修炼丹田气的步骤与方法
一、步骤与方法
1.养气
2.聚气
3.运气
4.喷气
二、注意事项
第三节 太极拳发劲窍要
一、逆腹式呼吸法
二、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
三、太极拳发劲要领
1.丹田吞吐逆呼吸
2.擤气口呼“哼”与“哈”
3.蹬地拧裆紧四梢
4.内开外合对称求
四、太极拳发劲举要
第三章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
节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拳谱
第二节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图解
第四章 陈式太极拳论释义
节 陈鑫太极拳论释义
一、《太极拳经谱》
二、《太极拳著解》
第二节 陈照丕太极拳论释义
太极功夫三段论
作者介绍
马国相,出生于中医世家,陈式太极拳十二代传人,职业太极拳家。师承于陈家沟太极名宿陈启旺、朱天才二位大师,多次在国际、国内武术赛事上获得。1987年在东北传播陈式太极拳,并“马国相太极武术学校”;2002年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创办“马国相太极武馆”,弟子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中央的太极图案线条流畅有力,配色上选择了沉稳的墨黑与象征阴阳的留白,视觉冲击力很强,却又保持着一种内敛的韵味。初拿到手时,我立刻被这种传统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的风格所吸引。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颇为考究,厚度适中,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复杂的招式分解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对照揣摩的习练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细节。装订工艺看起来也十分扎实,翻阅起来很顺手,感觉可以经受住长时间的、高频率的使用,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性质的武术书籍而言,是其价值的体现之一。另外,书脊的设计也很有巧思,即便与其他书籍并排摆放,也能一眼辨认出其独特的风格,体现了出版方对细节的把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整体而言,从拿在手中的第一感受,就能体会到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所倾注的心血,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心生敬畏,也更期待内容能与之匹配。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不同流派间探索的太极爱好者,我对市面上大量充斥着“速成”或“花架子”的武术书籍感到疲惫。然而,翻阅这本关于老架二路的著作时,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正宗感”和“厚重感”。这种感觉来源于作者对传统精髓的坚守与尊重,他似乎在用一种非常郑重的态度,向后学者传递着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在对某些特定发力点和眼神(意念)的描述中,体现出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微之处,被作者用极其精准的语言捕捉并固定了下来,这种对“神韵”的追求,是任何流于表面的教学材料所不具备的。它让人意识到,太极拳的修炼不仅是形体的模仿,更深层次的是对内在意境和精神气韵的培养。读罢之后,我更加坚定了回归本源、精益求精的决心,这本书无疑是那位深谙此道的师长在纸上的延伸。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展现出极高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完全符合我们传统武术学习的内在规律。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套路招式名称,而是非常科学地将其分解为几个核心的“单元”进行阐述。起初,是对基础身法、步法和桩功的详尽训练要求,这部分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足见其对“地基”的重视程度。随后才是套路动作的逐一讲解,但即便是套路部分,也是按照“起势-开合-缠丝-定式”的内在脉络来编排,而不是机械地按序号排列。这种编排的优势在于,它强迫读者在学习具体的招式时,必须时刻回顾和运用前置的基础训练原则,确保了练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对于那些希望系统化、科学化地掌握这门拳法的人来说,这种严谨的结构安排无疑是一份无价的指南,它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图,让人明白每一步的意义和目的。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这套拳法的图文解析之中,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转换和劲力的导引描述,简直可以用“抽丝剥茧”来形容。作者在文字表达上极具功力,他并没有采用那种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大量运用生活化的比喻和精确的动作描述,将太极拳中那些玄妙的“理”通过非常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描述“提顶迈步”时,他将身体的重心比喻为一根悬挂在顶部的丝线,精确到每一块肌肉群的松紧度,这让我猛然间对以往练习中的偏差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劲力”的讲解部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发力”,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从脚底蓄劲到通过缠丝劲的螺旋转换,最终作用于掌端的过程。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同时也为高阶习练者提供了进一步精进的方向,让人感觉每翻过一页,都像是在内功上扎实地进了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辅助材料,特别是图片的选择和展示方式,也值得大书特书。我们都知道,太极拳的演示者与文字的配合是关键,如果图片质量不过关,再好的文字描述也会功亏一篑。这里的图片清晰度极高,几乎达到了专业摄影棚的水准,光影的运用恰到好处,清晰地勾勒出了人体关节的微小变化和力量运行的方向。更出色的是,许多关键动作都采用了多角度的拍摄,比如一个转身捋挤的动作,书中会同时给出正面、侧面甚至略带俯视角的特写,这种全方位的视觉辅助,极大地弥补了读者无法面对面请教高手的遗憾。它真正做到了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立体的动作模型,减少了因误解动作细节而导致的练习停滞。这种对视觉传达效率的极致追求,充分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的体贴入微,使得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摸索时间大大缩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