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垂钓疑难解答
定价:16.00元
作者:谭佛航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00936541
字数:
页码:2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垂钓疑难解答》杂志自1991年开辟《答钓友》专栏,其中所有问题均是来自全国各地钓友的代表性问题,我作为专栏撰稿者,竭尽全力为钓友答疑解难。2004年,将此前文章汇集为《答钓友》一书并出版,受到钓友的好评。2009年,在《中国钓鱼》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我被评为“作者”,获得特别奖。为感谢钓友的厚爱,现将2003年至今的《答钓友》专栏文章修改汇编成书,书名为《垂钓疑难解答》。
为方便读者阅读,《垂钓疑难解答》按内容分为钓技、钓具与钓饵三部分,突显其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力求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将垂钓的技术性问题讲得通俗易懂。
愿以此书与钓友共同破译垂钓难事,共享渔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但有了对路的钓饵,如使用不当,就发挥不出钓饵的优势。举例来说:在钓鲫时大家使用的都是香甜饵,在调制时有人调得很硬,这种硬饵新钓手们特别爱使用,他们觉得硬饵耐泡,不用经常去换食,硬饵装在钩上抛投时不易脱落,硬饵还经得起小杂鱼的哄抢。但他们忽略了硬饵的不足。从鱼儿摄食的方式上看,它们进食是“吸”,这与一般动物进食是有区别的,如猫狗见到食物张嘴就咬。鱼呢,见到食物也会张嘴,但不是咬,是食物随水进人口中,如果是硬饵团,会将鱼钩紧紧地裹住,这种硬饵团进人鱼口后,鱼觉出有异样,会立即吐出来,钩会随硬饵一道被吐出来。鱼儿进食时很有意思,还挺讲究“礼仪”,先闻后拱再吸吐一番,有种猫戏鼠的感觉,如果是野鱼或饿鱼,它们可没有这份斯文,见到食物就去狂抢。硬饵对狂抢者还能抵挡这“三板斧”,可见硬饵的本领。越说硬饵的本事高,也越说明硬饵的不足:易被鱼吐出来。而软饵进入鱼嘴后,轻易地被鱼吸进的水流及鱼的口腔碰碎,钩尖毫无阻挡刺进鱼的口腔,使这条贪吃的鱼倒成了人的口中之物。
饵的软硬等这样的细小变化,在整个垂钓活动中多之又多:有钓具选择和使用方面的,有对钓饵的选择和制作方面的,有对气候、对水、对环境的分析及所采取的措施方面的,有对鱼的认识等,还有钓点的选择,钓深钓浅、钓底钓浮等等。每个方面又都有许多“细小”可供选择。绝不可大意或“差不多”,因为每个细节都可能起到成败的作用。社会上有一句名言叫“细节决定一切”,我国女足外籍教练在打造中国女足时就说过:抓细节是重要的工作。细节中的确包含着可能左右全局的因素。在我们钓界,那些重要的细节,比比皆是,遇到不太清楚的细节,一定要深究其因。
序言
这次真是运气好,在书店里偶然翻到了这本《垂钓疑难解答》,虽然我之前对钓鱼的理解仅限于“放线、等鱼、收线”,但这本书一下子就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它不像那些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非常接地气,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翁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易懂的语言,一点点地为你解开钓鱼中的种种困惑。我记得我曾经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水情来选择鱼饵,这本书里就详细讲解了各种常见鱼饵的特性,以及在阳光明媚、阴雨绵绵、微风拂面、狂风大作等不同天气下,哪种鱼饵效果最好。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教会了我如何观察水面的细微变化,比如水波的纹路、鱼星的出现,这些在以前对我来说都只是浮云,现在我才明白它们隐藏着多么重要的信息。书里甚至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各种钓位的选择技巧,包括岸边的选择、船钓的注意事项等等,让我这个新手也能迅速找到最佳的垂钓点,大大提高了上鱼率。而且,书中对不同鱼种的习性也做了深入的分析,比如鲫鱼喜欢在什么水深活动,鲤鱼对什么味道更敏感,这些都让我对我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盲目撒网。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本随身的钓鱼百科全书,让我从一个对钓鱼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了一个懂得观察、懂得选择、懂得应对的“准钓友”。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垂钓经验的老钓友,我一直追求的是钓技的精进和对大物的征服。偶然间得知了《垂钓疑难解答》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一下,没想到却被书中那些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分析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罗列常见的钓鱼问题,更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刨根问底式的探讨。书中对于“如何判断咬钩的时机”这一点,就有非常详细的分析,从鱼唇的细微动作到竿尖的轻微晃动,再到浮漂的信号解读,简直是把鱼的心理活动都写了出来。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关于“鱼的拒食现象”的章节,这绝对是困扰许多老钓手的难题。它不仅指出了鱼拒食的常见原因,比如水温突变、饵料不适口、人为干扰等,更提出了多种应对策略,比如更换饵料配方、调整钓组、改变钓位等等,这些建议都极具实操性。还有关于“如何应对鲢鳙这样的大型滤食性鱼类”的探讨,书中提出的“浮钓”技巧,结合了对水流、水深、鱼群踪迹的综合判断,让我茅塞顿开。以前我总觉得钓鲢鳙是件靠运气的事,看完这本书才明白,原来这背后蕴含着如此多的科学和技巧。书中的一些钓友分享的实战案例,更是为理论知识增添了鲜活的色彩,让我看到了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可能性。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也激发了我更大的探索钓鱼的欲望。
评分我一直觉得钓鱼是一件非常放松的事情,但有时候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确实会让人感到沮丧。《垂钓疑难解答》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解答了我心中那些沉积已久的困惑。我最头疼的环节是每次出去钓鱼,总感觉别人的渔获量比我大,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输在了哪里。这本书里关于“如何提高上鱼率”的章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不像其他书籍那样泛泛而谈,而是从微观的角度,比如线组的搭配、钩子的选择、铅坠的重量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特别是关于“浮漂调漂”的技巧,书里有非常清晰的图示和步骤,让我这个以前只能死记硬背的朋友,终于能理解其中的奥妙了。它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调平水,在不同的钓点会有不同的效果,以及如何根据水底的地形来调整浮漂,这些细节真的非常宝贵。还有关于“如何处理挂底”的问题,这本书也给出了不少实用的方法,让我不再因为担心挂底而畏手畏脚,可以更放心地去尝试一些复杂的钓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钓鱼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心态的修炼。在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对于钓鱼的热爱和对大自然敬畏的态度,这让我觉得,钓鱼的乐趣远不止于渔获本身。
评分拿到《垂钓疑难解答》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非常厚实,内容一定很丰富。翻开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系统性,它将钓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入门前的准备,到垂钓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再到最后的渔获处理,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我之前一直对“如何选择适合的钓竿”感到迷茫,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不同材质、不同调性的鱼竿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适合的垂钓场景和鱼种,让我对如何挑选一根趁手的鱼竿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它还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操作建议,比如在遭遇大鱼时的控竿技巧,如何避免切线跑鱼等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应对窝子里没口”的分析,它列举了多种可能的原因,比如窝料不对路、窝点选择不佳、或者鱼情的变化等等,并针对每一种情况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对于那些“守着窝子干瞪眼”的钓友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亲切,仿佛一位和蔼的长者在娓娓道来,让我能够轻松地吸收其中的知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钓鱼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对下次的出钓充满了期待。
评分对于我这种偶尔才去钓鱼,并且每次都觉得自己收获不多的“休闲钓手”来说,《垂钓疑难解答》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它不像那些专业的钓技书籍那样高深莫测,而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解决了我平时最常遇到的那些小麻烦。我最困扰的就是,有时候明明看着浮漂有动作,提竿却总是空手而归,或者鱼被挂到了嘴边却溜走了。这本书里关于“如何准确提竿时机”的分析,让我明白了原来很多时候是自己的提竿时机不对,或者是提竿的力度不当。它详细讲解了不同信号代表的含义,比如逗钓、试探性咬钩、还是真咬钩,以及如何根据这些信号来做出最恰当的反应,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而且,书中还针对一些常见的钓鱼误区进行了澄清,比如关于“窝料越浓越好”的说法,这本书就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让我明白在不同的季节和水情下,窝料的浓度也需要灵活调整。甚至连“如何保持钓具的日常保养”这样的小细节,书中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让我知道如何更好地爱护自己的装备,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一知半解的“小白”,对钓鱼这件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享受这个过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