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旅遊文化(第二版)
: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劉秀峰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11524034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本書第二版融“想一想,做一做”(案例導入)、“知識儲備”、“同步演練與綜閤實訓操作”為一體。“想一想,做一做”(案例導入)的環節既體現瞭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又幫助教師順利導入新知識和新技能,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知識儲備”環節體現瞭理論知識的係統性和完整性,包含瞭旅遊工作者必備的曆史地理常識、中國主要山水名勝的概貌、中國古典園林、古代建築的概貌與鑒賞、中國飲食文化的知識、旅遊文學藝術的欣賞等旅遊客體資源的學習內容;“同步演練與綜閤實訓操作”環節突齣對理論知識的應用。為方便教師使用、幫助學生及時鞏固知識與技能,每個項目任務後設有“知識梳理”、“主要概念”、“習題與技能訓練”內容,同時,本書還有配套使用的電子課件、習題與試題。
內容提要
本書以項目和任務的形式,著重從旅遊資源與文化的角度闡述瞭山水、飲食、園林、建築、文學藝術、佛道文化等相關知識。同時書中還插入圖片、案例分析、問題討論等內容,體現瞭高職高專教材活潑、新穎、靈活和實用的特色。
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高等專科學校旅遊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用書,也可供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五年製學生、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及旅業相關人員使用。
目錄
項目1 瞭解必備的曆史文化常識
學習任務 熟悉中國曆史文化進程
項目2 山水名勝資源學習與調查
學習任務1 山嶽文化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
學習任務2 水域文化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
項目3 佛道文化欣賞與旅遊
學習任務 佛道文化與旅遊名勝欣賞
項目4 瞭解中華飲食文化,調查地方飲食
學習任務1 烹飪文化學習與調查
學習任務2 欣賞茶酒文化
學習任務3 掌握食禮
項目5 旅遊文學藝術欣賞
學習任務1 學會欣賞旅遊山水文學
學習任務2 學會欣賞戲麯歌舞
學習任務3 學會欣賞書畫雕塑與民間工藝文化
項目6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欣賞
學習任務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欣賞
項目7 古典園林藝術欣賞
學習任務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欣賞
項目8 綜閤實踐篇
學習任務1 佛教文化實地考察
學習任務2 古建築參觀考察
學習任務3 古典園林參觀考察
學習任務4 茶藝實證研究
學習任務5 地方特色飲食文化調查
學習任務6 民間工藝文化調查
學習任務7 旅遊文化資源調查
附錄
附錄A 中國曆史文化名城
附錄B 中國之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修訂和再版工作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從內容的更新來看,它非常注重時效性,不僅收錄瞭近年來新發現或新開放的文化遺産點,更重要的是,它對原有介紹的解讀視角也進行瞭調整,以適應當代社會對多元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這種與時俱進的態度,讓它保持瞭作為“第二版”的鮮活生命力。我注意到,新增的部分在探討現代旅遊業發展對傳統文化可能帶來的衝擊與機遇時,展現瞭非常審慎和批判性的思考,沒有盲目樂觀或過度悲觀,而是提供瞭一種平衡的觀察視角。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迴顧曆史的讀物,更是一麵映照當下中國文化旅遊現狀的鏡子。對於一個既關心曆史脈絡又關注現實發展方嚮的讀者來說,這種兼具厚重感和前瞻性的內容,纔是真正具有價值和啓發性的。
評分內容上,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采用瞭極其新穎的“時間軸+地域跳躍”的混閤模式,它不像傳統旅遊指南那樣按部就班地介紹景點信息,而是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進行一場充滿驚喜的文化漫遊。它巧妙地將曆史事件的發生地與當代人文景觀並置對比,使得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數字,而是活生生地烙印在腳下的土地上。比如,在描述某地少數民族的節日習俗時,作者不僅僅停留在描述服裝和歌舞,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習俗背後承載的族群哲學和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古老智慧。行文的筆觸時而磅礴大氣,描繪山河壯闊的地理風貌;時而細膩入微,刻畫市井巷陌間的煙火氣和人情味。這種張弛有度的寫作風格,極大地豐富瞭讀者的想象空間,也讓我對“旅行”這個行為本身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不再僅僅是打卡拍照,而是一種對文化脈絡的追尋和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麵采用瞭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觸感溫潤,主色調是沉穩的墨綠色,搭配著燙金的書名和作者信息,顯得既古典又不失現代感。翻開內頁,紙張的白度適中,印刷清晰,字體的排版也相當考究,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盯著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穿插的大量高清攝影圖片,色彩還原度極高,光影處理得非常到位,簡直就像一幅幅精美的明信片。那些關於古跡、風土人情的捕捉,構圖和意境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讓人僅僅是通過視覺,就能感受到文字所描繪的地域的獨特魅力。這本書的開本設計也十分人性化,拿在手裏分量適中,方便攜帶,無論是通勤路上還是周末小憩時翻閱,都非常閤適。這種對書籍物理形態的重視,體現瞭齣版方對閱讀體驗的尊重,也讓這本書本身具備瞭很高的收藏價值。我甚至會忍不住反復摩挲書脊和封麵,享受這種實體書帶來的踏實感,而不是匆匆翻閱電子版本所能替代的。
評分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知識密度非常高,但語言組織卻齣奇地流暢自然,完全沒有那種學術著作的枯燥感。作者的遣詞造句功力深厚,大量運用瞭富有畫麵感的動詞和形容詞,讀起來有一種韻律美。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行文中偶爾插入的個人反思和感悟,這些片段像是旅途中的自言自語,拉近瞭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使得閱讀過程更像是一次心靈上的交流,而不是單嚮的信息灌輸。例如,在描寫一處偏遠山區時,作者沒有過度渲染艱辛,而是細膩地捕捉瞭日齣時分,山霧繚繞中,勞作的人們身上散發齣的那種堅韌而平和的力量。這種對人文精神的捕捉和贊美,是許多純粹的遊記或指南所缺乏的。它引導著我們去尋找那些被快速發展進程所掩蓋的、真正屬於這片土地的靈魂深處的印記。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文化”二字詮釋的廣度和深度。它絕不僅僅局限於名勝古跡的介紹,而是將觸角伸嚮瞭飲食、建築、民間藝術乃至地方方言的演變曆程。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地域符號”的分析章節,作者很有洞察力地指齣瞭不同地區在藝術錶達上的細微差異,例如南方園林注重“藏”與“靜”,而北方建築則傾嚮於“顯”與“雄”。這種對比論證,讓原本抽象的文化概念變得清晰立體起來。更難得的是,書中引入瞭大量的口述曆史片段和一手田野調查資料,這些鮮活的“人聲”,讓冰冷的研究變得有溫度,讓人感覺仿佛親耳聽聞當地老人講述他們的傢族故事。這種深挖文化根源的做法,使得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達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讀完之後,你對所介紹的每一個地方都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之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