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0-2011
定价:45.00元
作者:中国旅游研究院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32364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导论
一、区域旅游及其相关概念
(一)区域
(二)区域旅游
二、区域旅游研究的背景
(一)区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重要依托
(二)区域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三)区域旅游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不断成熟
(四)区域旅游发展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三、区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区域旅游的发展应特别重视旅游的作用
(二)区域旅游的发展要面向大众、面向民生,以人为本
(三)区域旅游必须向产业融合寻求大发展
(四)区域旅游需要政策指导与地方创新相结合
(五)区域旅游应立足区域实际有序发展
四、本报告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五、本报告的逻辑架构
第二章 旅游客源地研究
一、客源地潜在出游力概念解析
二、客源地潜在出游力识别与判断方法
(一)指标体系
(二)客源地潜在出游力识别与判断方法
三、客源地潜在出游力的总体特征
(一)客源地潜在出游力的主要影响因子
(二)客源地潜在出游力排名
(三)客源地潜在出游力的空间布局特征
四、客源地潜在出游力空间分异的内在机制
(一)客源地潜在出游力的系统解析
(二)游客系统驱动力作用机制
(三)环境系统驱动力作用机制
(四)影响要素作用变迁产生的影响
五、依据抽样调查资料的客源地总体特征
(一)城镇客源地总体特征
(二)农村客源地总体特征
六、客源地发展趋势展望
(一)产业结构调整将促使客源地整体格局西移
(二)区域国家战略及城市群发育将促使新客源地形成
(三)高铁等交通方式的冲击将分散现有客源地格局
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研究
一、旅游目的地研究框架
(一)旅游目的地研究思路
(二)旅游目的地研究数据来源
……
第四章 区域旅游研究
第五章 区域旅游发展案例研究
第六章 区域旅游发展环境与预测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带着一种“考古”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2010到2011年,那是一个旅游业在中国经历快速扩张,但同时各种“野蛮生长”现象也层出不穷的时期。现在回看,很多当时被视为前沿的趋势,如今已成为常态,甚至已经被新的技术和消费习惯所颠覆。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精确的历史切片。我当时试图从中寻找一些关于“可持续性”的早期讨论,看看当时的学者们是如何预判和应对快速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我惊喜地发现,即便是十多年前的报告,其对生态承载力、文化遗产保护的警惕性也已经相当高了。报告的文字风格非常学术化,充满了专业术语和规范的引用格式,这使得阅读过程需要极高的专注度,你不能指望快速浏览就能领会其精髓。每一次深入阅读一个章节,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细的文献溯源,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试图解释“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发生”,这种深层次的因果分析,才是让它超越一般年鉴的真正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虽然普通,但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完全配得上“年度报告”这个沉甸甸的名称。它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评估框架,将旅游发展置于更宏大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布局之中进行审视。我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它对旅游产业“内循环”和“外向度”的分析角度。在那个阶段,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走出衰退的影响,国内消费升级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报告如何平衡国内市场潜力的挖掘与国际交流的拓展,成为了一个关键议题。我记得其中有一部分内容详细梳理了不同行政层级对旅游统计口径的影响,这种对数据“源头”的探讨,体现了极高的学术自律性。它没有满足于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深入剖析了数据背后可能存在的结构性失真和测量误差。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批判性阅读的专业文献,它提供的深度思考材料,远超其纸面上的信息量。
评分这本厚重的报告集,初捧在手,便有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光是那封面设计,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排版,就让人联想到背后的数据挖掘和严密论证。我记得当时是在一个学术会议的茶歇时偶然翻到的,当时周遭讨论的都是一些关于市场细分的最新模型和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崛起,而这本书仿佛一股清流,将所有喧嚣拉回到了宏观的、基础的层面。它并非那种迎合大众口味的“旅游指南”,而是更像一份为行业决策者准备的“体检报告”。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论述,那部分内容展现出一种对中国复杂地理格局深刻的理解,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数字,而是试图勾勒出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下所呈现出的差异化竞争态势。这种自上而下的视角,虽然有时会让人觉得略显枯燥,但正是这种“不讨好”的专业性,才使得它在众多浮躁的行业观察中显得尤为珍贵,它强迫你跳出具体的景点营销去看待旅游业的系统性问题,比如基础设施的瓶颈如何制约了区域潜力的释放,以及如何平衡发展速度与环境保护这一永恒的矛盾。
评分与其他同类型的统计年报相比,我感觉这本书在数据可视化和图表呈现上显得相对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老派”。如果你期待看到那些炫目的三维图表或者动态交互式的地图,那你可能会失望。它更依赖于传统的表格、柱状图和一些基础的地理空间分布示意图。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呈现方式,反而让我更加信任它所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数据的密集度非常高,几乎每一页都密布着复杂的指标体系,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对照阅读文本和附录中的表格,才能真正理解作者试图传达的区域发展梯度变化。我尤其欣赏报告中对某些“灰色地带”的关注,那些没有被主流媒体热炒、但却在默默进行着重大转型的区域。这些地方的案例分析,虽然篇幅不长,却往往是洞察中国区域发展深层矛盾的绝佳窗口,它揭示了宏观政策在微观层面的具体折射,以及不同地方政府在执行策略上的精妙或失误。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信息摄取,不如说是一场漫长的、需要耐心的智力对话。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当时的新闻背景和我的个人经验,去反思报告中提出的某些判断是否站得住脚。比如,报告中关于某个特定经济带的旅游辐射能力预测,与我后来亲身经历和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之间,就存在着微妙的偏差。这种偏差并非报告本身的错误,而是体现了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之快。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并非在于提供一个不变的“真理”,而是在于提供一个坚实的、可供参照的基准线。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在那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中国旅游研究院是如何看待行业的主要矛盾、主要增长极和潜在风险的。这种对“决策者思维”的模仿和理解,对于任何希望从事旅游规划或相关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训练,它教会你如何系统性地思考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