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南京民国建筑 | 作者 | 卢海鸣 |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58014628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196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符号江苏·口袋本:南京民国建筑》紧紧围绕现存的南京民国建筑,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形式,以深入浅出的笔触、丰富珍贵的史料、生动形象的图片,从南京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建筑类型、设计风格、自身价值、鉴赏方式,以及设计师、代表作等方面,讲述了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披露了一桩桩鲜为人知的内幕,展现了一个个风云人物的风采,从建筑这个侧面再现了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风貌。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 章 风云际会的南京民国建筑 节 应运而生(1912-1919) 第二节 华丽转型(1919-1927) 第三节 黄金十年(1927-1937) 第四节 停滞不前(1937-1945) 第五节 回光返照(1945-1949) 第二章 门类齐全的南京民国建筑 节 公共建筑 第二节 居住建筑 第三节 工业建筑 第三章 千姿百态的南京民国建筑 节 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建筑 第二节 西方折衷主义建筑 第三节 西方古典式建筑 第四节 中国传统宫殿式的近代建筑 第五节 新民族形式的建筑 第六节 西方现代派建筑 第四章 南京民国建筑的故事 节 美龄宫——送给夫人的生日礼物 第二节 宋子文公馆——“西安事变”中的主和派大本营 第三节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之地 第四节 励志社——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所 第五节 国民大会堂——一幕“总统”选举的闹剧 第五章 如何鉴赏南京民国建筑 节 “穿西装,戴瓜皮帽” 第二节 古希腊罗马式的巨柱 第三节 老虎窗、烟囱和排气孔 第四节 拱形门和镂孔铸铁门 第五节 墙体的用材和色调 第六章 各领的民国建筑师 节 各领 第二节 群星璀璨 第七章 南京民国建筑的代表作 节 中山陵——中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第二节 金陵大学——中西合璧的典范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在书店里偶然瞥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眼就被它散发出的浓郁的时代气息所吸引。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人忍不住想要探寻。我对民国建筑的了解,大多来自于零散的影视作品和一些网络文章,总觉得不够系统和深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的知识空白,让我对南京的民国建筑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按照一定的区域或者建筑类型来划分,这样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比如,它是否会详细介绍像总统府、中央大学旧址、鼓楼医院这样的标志性建筑?是否会涵盖一些风格独特的洋房、教堂、俱乐部等?我更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导览”式的介绍,能够带领我“走进”这些建筑,感受当时的氛围,想象曾经的生活场景。也许书中还会穿插一些当年的老照片,与现在的对比,更能直观地展现历史的变迁。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我的心就被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所攫住。封面设计简洁而大气,一幅泛黄的老照片,仿佛将我瞬间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建筑情有独钟,它们身上承载着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独特印记,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乏现代的巧思。翻开第一页,精美的印刷和考究的排版就立刻吸引了我。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建筑,如今却以如此逼真的姿态呈现在眼前,让我不禁心生赞叹。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窥究竟,了解那些隐藏在每一砖每一瓦之下的故事。我猜测书中一定收录了许多经典的民国建筑,比如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洋行、气派非凡的政府机构,抑或是那些饱经沧桑的私家园林。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那些与它们息息相关的重要人物。我相信,这本书不仅能满足我对民国建筑的好奇心,更能让我对那个时代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怀,是对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的怀念,也是对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建筑的敬意。我对民国时期的南京充满了向往,尤其是那些散落在城市角落里的民国建筑,它们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行一次“穿越”之旅,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些建筑的魅力。我猜测书中会详细介绍一些具体的建筑,比如它们的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途和变迁。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建筑材料、工艺的介绍,以及那些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师和工匠。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惊喜,发现一些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但同样令人惊叹的民国建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南京的民国建筑有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个对南京这座城市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我对这本书的期待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在民国时期曾迎来过一段辉煌的时光,而那些留存至今的民国建筑,便是这段辉煌最直接的见证。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南京民国的建筑脉络,让我能够沿着历史的足迹,重温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集,更能提供深入的解读。比如,它是否会介绍那些建筑的建造者、设计师,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是否会讲述建筑背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工作过的人物的故事?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那些鲜为人知但同样具有价值的民国建筑,它们或许没有那么宏伟,却同样承载着时代的记忆。我对书中能否包含一些实地考察的细节、建筑的现状和保护情况等信息充满了好奇。
评分我一直相信,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城市的灵魂。南京的民国建筑,在我看来,更是这座城市独特气质的集中体现。它们融合了古典的端庄与西式的浪漫,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时代的活力。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深入了解这些建筑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我的一个惊喜。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建筑的外观描绘,更能够深入到其内部的结构、装饰,以及那些承载了无数故事的空间。比如,那些曾经的会客厅、书房、甚至是私人花园,它们背后一定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希望书中能够让我感受到建筑与人之间的联系,了解那些居住者、使用者,如何与这些建筑互动,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历史。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民国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发展史,这能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这些建筑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