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发明简史
定价:26.00元
售价:17.7元,便宜8.3元,折扣68
作者:博言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8021129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古代到今天,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希腊到罗马,从亚洲到欧美,都能看到发明创造的智慧之光,而人类的进步与文明都建立在发明之上。这本书纵谈古今诸多发明,使人们了解发明背后的思想以及浩如烟海的发明知识。本书旨在通过一个个关于发明的故事告诉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探索未知世界的根本,在于锲而不舍,大胆想象,勇于实践。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之前以为《发明简史》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科普读物,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冷冰冰的数据,但实际读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个人化,他似乎是一位充满好奇心和热情的讲述者,用一种非常亲切的语气,将那些伟大的发明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偶然”和“必然”之间关系的探讨。很多伟大的发明,表面上看起来是灵光一闪的偶然,但深入挖掘后,又会发现其背后是长期积累的知识、社会的需求,以及发明者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比如关于玻璃的出现,书中描绘了它从最初的装饰品,逐渐演变成科学实验的重要工具,再到最终成为现代建筑和日常用品不可或缺的材料。这个过程充满了转折和演变,让我看到了发明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的。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介绍发明的层面,更能引发读者对创新本质的思考。
评分我最近才读完这本《发明简史》,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按照时间顺序罗列发明的书,但出乎意料的是,它更侧重于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切入,深入剖析某几项具有代表性的发明。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回避发明背后的争议和曲折,反而将其作为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书中关于某些医疗器械的演变,就深刻揭示了科学进步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碰撞。读到这些部分,我深深体会到,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往往伴随着试错、质疑,甚至是被误解。作者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展现了发明者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挣扎与坚持,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在接受新事物时的犹豫与进步。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让整本书读起来更加立体和饱满,也更具人文关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地图和导航技术的章节,它让我明白了人类是如何一步步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走向对地理的认知和探索,这其中蕴含着多少智慧和勇气。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特别,它不像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程。作者在组织内容时,跳脱了传统的“是什么,为什么”的模式,而是更侧重于“怎么做,然后呢”。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以及对那些默默奉献的发明家们的敬意。书中关于时间测量工具的演变,让我对“时间”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日晷到原子钟,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不仅仅是精确度的提升,更是人类对宇宙和自身认识的深化。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不同文明在面对时间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匠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把发明家们塑造成完美的英雄,而是展现了他们的平凡、甚至是有缺点的另一面。正是这种真实,才让他们的创造显得更加可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意识到,我们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前人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有一阵子了,最近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很有启发性的读物,它并没有试图面面俱到地去梳理人类几千年来的所有发明创造,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中,重点介绍了那些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灵光一闪”。作者在选材上显得颇为审慎,每一项发明背后都挖掘出了其深刻的社会、文化甚至是哲学根源。读到关于火的使用时,我仿佛看到了原始人类围坐在篝火旁,第一次感受到温暖与安全,那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生存的本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当提到轮子的发明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其物理上的便捷,更是深入探讨了它如何改变了人类的迁徙模式、贸易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发明,在作者的笔下,都成为了推动文明进程的强大引擎。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他善于将宏大的历史进程与个体人物的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那些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发明者们,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这种将枯燥的技术革新变得引人入胜的功力,着实令人赞叹。
评分我最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发明简史》,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行。书中的每一章都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作者的文笔相当流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即使我本身对某些科学技术并不十分了解,也能在文字的引导下,大致理解发明背后蕴含的逻辑和意义。我特别喜欢关于印刷术的那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机械的复刻,更是知识传播方式的革命。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笔,让我感受到了当信息得以大规模复制和传播时,社会思想和文化是如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从手抄本到活字印刷,这中间跨越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知识的壁垒被打破,平民百姓也开始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思想。再比如电力,书中对电力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照明到通信,再到工业生产,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现代社会习以为常的一切,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如今享受的便利,都建立在无数先辈的智慧和努力之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