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構築文化江山——中國國傢文化安全研究
定價:45.00元
售價:30.6元,便宜14.4元,摺扣68
作者:賈磊磊
齣版社:中國廣播影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043731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如果我們不能高揚民族文化的旗幟,不能敬守我們文化的核心價值,不能高舉我們的文化傳統,那麼,我們不僅將失去經濟發展持續恒久的支攆力量,還會使我們的文化江山被蠶食、被侵吞。
注重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注重文化的保護與建設,是我們進行文化建設的百年大計。我們應當把文化的生存、發展與經濟的生存、發展,放在同樣重要的戰略位置上來考慮、來對待,進而使我們的文化江山與自然江山一樣,永葆偉岸壯麗的雄姿。
提升公眾對於民族文化的集體認同感,弘揚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涉及社會文化心理、媒體文化傳播、大眾文化消費、國傢文化安全、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等領域的文化戰略命題。
《構築文化江山:中國國傢文化安全研究》是繼《守望文化江山:中國國傢文化安全研究》之後推齣的又一部關於文化安全研究的論著。內容涉及到國傢的文化主權、國民的精神信仰、社會的價值取嚮、文化的傳統習俗等內容。《構築文化江山:中國國傢文化安全研究》收錄的論文主要來自2013年7月11至12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和電子科技大學中國文化産業戰略研究中心在成都聯閤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國傢文化安全學術研討會”上宣讀的論文。這些論文是目前國內在國傢文化安全領域極具現實性、針對性的重要學術成果。
功利主義價值觀誘發惡性社會事件
論文化隱安全
用新的理念推進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
文化安全睏境及其——兼論“保閤太和”安全範式的創生與傳承
美國文化安全戰略的文化擴張本質
新疆各群體國傢認同與文化認同調查報告
文化安全中的三大關係及三種思維方式
對外開放背景下少數民族文化安全問題
美國互聯網戰略對我國的嚴峻挑戰及其對策
意識形態安全:當前維護國傢文化安全的核心
大數據時代的國傢文化安全
網絡社會中的文化安全及其應對
論當前的中國電視節目與國傢電視文化安全
明星符號與國傢形象的建構
論外來文化對大理白族文化的影響
當下影視作品的內容導嚮與文化安全
全球化時代的電視:認同建構與國傢文化安全
試論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的文化安全問題
守護精神傢園——世界發達國傢的文化安全戰略
文化與製度:關於國傢文化安全研究的思考
我國電影産業鏈的安全問題
中國文化安全的內涵、標準與意義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視角下對國傢文化安全問題的思考
文字·國傢·安全——從兩檔有關漢字的電視節目說起
誰是新浪微博裏的意見?
建構文化江山——“第二屆中國國傢文化安全學術研討會”學術綜述
後記
賈磊磊,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閤作導師、研究生院電影電視係主任。國務院頒發特殊津貼專傢,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影華錶奬、中國電影金雞奬評委、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評委。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研究”(批準號為08&ZD056)首席專傢;國傢科技部《提高國傢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與策略》(2009GXS58075)首席專傢;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決策谘詢項目《國傢文化安全研究》(立項號為10JG001)首席專傢。齣版電影學術專著《電影語言學導論》、《武之舞——中國武俠電影的形態與神魂》、《中國武俠電影史》、《影像的傳播》、《什麼是好電影》、《武舞神話——中國武俠電影縱橫》。《當代中國電影史》(1949—2000)主編之一。
我最近拜讀瞭一本關於國際關係理論的書籍,其中對“軟實力”的論述,讓我醍醐灌頂。作者從曆史案例齣發,分析瞭不同國傢如何在不依賴武力的情況下,通過文化輸齣、價值傳播,甚至生活方式的吸引力,來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和尊重。書中的一些論證,讓我聯想到,如果一個國傢連自身的文化根基都無法穩固,又何談嚮外輸齣其影響力?這種“根基不穩”,或許就涉及到“文化安全”的核心問題——我們是否有能力辨彆、吸收、並批判性地藉鑒外來文化,同時又能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特性和生命力?這本書沒有直接提及中國,但它所構建的理論框架,能夠巧妙地引申到對中國文化戰略的思考。比如,我們如何在保持開放姿態的同時,有效抵禦那些可能侵蝕我們民族主體性的文化思潮?我們如何在數字時代,讓我們的優秀文化以更有效、更有吸引力的方式觸達世界?這讓我意識到,文化安全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一係列清晰的戰略和具體的措施來保障的。
評分我最近偶然翻閱瞭一本關於電影史的專著,它以紮實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闡述瞭電影作為一種大眾媒介,如何在中國近現代曆史進程中,扮演瞭記錄、塑造甚至引領社會思潮的角色。書中對不同時期電影審查製度的演變、電影內容對觀眾價值觀的影響,以及不同國傢電影的輸入與本土電影的抗爭,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深刻認識到,文化産品,尤其是具有強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媒體形式,對於維護一個國傢的文化獨立性和自主性至關重要。如果任由外來文化産品以不受約束的方式大量湧入,而本國缺乏足夠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文化産品來與之抗衡,那麼長此以往,國傢的文化主導權便可能受到侵蝕。這本書沒有直接使用“文化安全”這個詞匯,但它所揭示的文化産品對社會意識形態的塑造作用,以及如何通過製度性保障來維護本土文化産業的生存和發展,恰恰是對“文化安全”最生動的注解。
評分一本讓我掩捲長思的書,雖然我並無緣得見您提及的那本《構築文化江山——中國國傢文化安全研究》,但它所指嚮的那個宏大議題,著實勾起瞭我許多關於文化與國傢命運的聯想。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部描繪古代王朝興衰的史詩,它並非著眼於金戈鐵馬的疆場,而是深入刻畫瞭統治者如何在潛移默化中,通過對思想、藝術、教育的引導,構建起一種強大的文化認同,使其成為維係統治、抵禦外侵的無形長城。書中那些關於士大夫階層的精神世界,民間節日習俗的演變,以及官方文脈的傳承與解讀,都讓我窺見文化力量的深邃與悠長。想象一下,當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能夠自如地流淌在每一代人的血液中,它便擁有瞭抵禦一切外來侵蝕的天然屏障。這不僅僅是曆史的迴響,更是對當下如何審視和守護自身文化獨特性的深刻啓示。我常常在想,那些被曆史塵封的古老智慧,是否能夠穿越時空,為我們當下在紛繁復雜的國際文化格局中,提供一份穩固的基石?這部假想的書,或許就能點亮這樣的思路,讓我們重新審視文化的“軟實力”,不再僅僅是錶麵的流行符號,而是深入肌理、沁人心脾的精神力量。
評分在我近期閱讀的一本社會學著作中,作者對青年亞文化的研究,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他詳細描繪瞭不同時期,青年群體如何通過音樂、服飾、社交方式等,構建齣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文化符號和價值體係。這讓我開始思考,當一個國傢的年輕一代,對自身傳統文化逐漸疏離,反而盲目追捧外來潮流時,這是否也構成瞭一種潛在的文化風險?書中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文化傳承並非天然的,而是需要積極的引導和維係。如果一個社會的文化斷層,特彆是發生在最富活力和創造力的青年群體中,那麼這個國傢的文化根基無疑會受到動搖。這種對文化代際傳遞的關注,讓我想到瞭“文化安全”的另一層含義——如何確保文化的生命力在年輕一代中得以延續和發展,讓他們既能擁抱世界,又能珍視自己的文化身份。這本書雖然聚焦於微觀的亞文化現象,但其揭示的文化斷裂的可能性,卻觸及瞭宏觀文化安全問題的核心。
評分我曾讀過一本探討城市變遷的著作,它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幾個重要曆史節點上,城市空間如何與居民的精神世界發生深刻的互動。書中通過對建築風格的演變、公共空間的設置、乃至街頭巷尾的市井生活,展現瞭文化如何在物質載體中得以體現和傳承。它讓我深刻體會到,文化並非空中樓閣,而是紮根於現實生活,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例如,某個時期官方提倡的建築規製,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市民的審美趣味;又比如,傳統戲麯在茶樓酒肆的錶演,如何在民間播撒下特定的價值觀念。這種對文化與空間關係的洞察,讓我想到瞭“文化安全”這個概念,如果說空間是文化的物理載體,那麼文化的安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在這些載體的完好與傳承上。當一個城市的麵貌被刻意改變,當那些承載著曆史記憶的建築被拆除,當那些孕育著傳統技藝的場所消失,隨之消逝的,何嘗不是一部分文化的原生力量?這本書沒有直接談論國傢層麵的文化安全,但它以小見大,讓我看到瞭文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塑造、被影響,以及如何在無形中維係著一個群體的精神傢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