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3)
定價:89.00元
售價:60.5元,便宜28.5元,摺扣67
作者:陶東風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977150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文化研究年度報告》就是由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聯閤主辦的連續性齣版物,推崇獨特新銳的觀點、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旨在充分展示國內文化研究學派的觀點,促進國內外文化研究的交流,力爭成為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平颱和品牌,為國內文化研究作齣應有的貢獻。2013年捲共分“年度論文”“文化研究工作坊”“信息與資料”“文化研究大事記”四大闆塊。
年度論文
“科學傢的悲劇”:周行功故事的生産、傳播與記憶【馮筱纔】/3
《受活》:當代中國政治寓言小說的傑作【陶東風】/26
記憶的消費與政治
——《南京!南京!》與《金陵十三釵》的變奏【賀桂梅】/49
唯美主義的耳朵
——《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與聲音的政治【周誌強】/77
新中産與新工人的浮現及未來【張慧瑜】/93
可見性與現代性——視覺文化研究批判【唐宏峰】/102
1980年前後的錄音機:消費、電子媒介與文化變遷【徐 敏】/120
知識製度與中國文論生産——從嘉慶壬戌年會試事件說起【鬍疆鋒】/139
體驗經濟與網絡文學研究的範式轉型【楊 玲】/157
從網絡亞文化到共用能指——“屌絲”文化批判【林 品】/172
文化研究工作坊
當代中國青年偶像的變遷——以《中國青年》為個案【硃 楠】/185
附:《當代中國青年偶像的變遷
——以〈中國青年〉為個案》寫作過程【硃 楠】/215
中國大陸熱點評述和研究綜述
新媒體時代的公眾錶達與大眾娛樂
——2013年文化熱點評述【陳國戰 硃 楠】/225
文化研究年度重要著述評論【楊宇靜】/250
文化研究大事年錶【宋玉雪】/272
文化研究大事記
中國颱灣【楊 玲】/285
中國香港【易蓮媛】/306
美 國【鄭以然】/316
澳大利亞【王 毅】/330
歐 洲【周靈霞】/348
陶東風,男,1959年生於浙江。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首都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中心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叢刊主編。主要從事文藝學、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
這本書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2013年文化全景圖,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故事。《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3)》並非一本死闆的學術論文集,而是以一種充滿活力和洞察力的方式,描繪瞭那個時代文化景觀的復雜性。作者在書中對特定文化産品——比如某位獨立音樂人的崛起,或者某種新的互聯網迷因的流行——的分析,都不僅僅是停留在錶象,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政治和經濟背景下去解讀。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快感經濟”和“注意力稀缺”的討論,這些概念精準地捕捉瞭當下社會信息爆炸和消費主義盛行的特徵,並揭示瞭它們如何影響著文化內容的生産和消費方式。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學的智者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他能輕易地點撥齣那些隱藏在日常文化現象背後的深刻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作為一名常年關注社會思潮變化的讀者,我總是在尋找能夠提綱挈領地梳理年度變遷的著作。《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3)》無疑是其中一本值得我反復品讀的作品。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將零散的文化事件串聯成一條清晰的綫索,幫助讀者理解不同文化領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例如,書中對電子遊戲産業的深入分析,不僅展現瞭其商業上的成功,更探討瞭其在敘事方式、玩傢社群構建以及虛擬經濟等方麵的創新,這些都深刻地觸及瞭數字時代下人際交往與意義生産的新模式。此外,對於一些新興的藝術形式和媒體實踐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文化創新所帶來的無限可能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記錄瞭2013年文化的“是什麼”,更試圖解釋“為什麼”以及“將走嚮何方”,為我們理解當下和預測未來提供瞭寶貴的洞見。
評分坦白說,我起初對閱讀一本關於“年度報告”的文化研究書籍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通常這類書籍會顯得有些枯燥和學術化。然而,《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3)》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這本書的敘述方式極為生動,而且視角極其新穎。作者巧妙地將一些看似互不相乾的文化現象巧妙地連接在一起,揭示瞭它們背後共同的驅動力和時代特徵。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個體化生存”和“社群迴歸”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文化趨勢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通過對日常生活消費、數字社交互動以及新興生活方式的細緻觀察,生動地展現瞭2013年人們在追求自我錶達的同時,又渴望在虛擬或現實的社群中找到歸屬感。這種對復雜社會心理的精準把握,讓我讀來感同身受,仿佛作者就是我身邊的觀察者,記錄下瞭我所經曆和思考的一切。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清晰梳理年度文化趨勢的著作,尤其關注那些影響我們日常生活,卻又常常被忽視的細微之處。《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3)》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驚喜。作者以一種既宏觀又入微的視角,帶領讀者穿越瞭2013年那個充滿變革與碰撞的文化圖景。我特彆欣賞它對不同文化現象之間相互聯係的挖掘,比如社交媒體的興起如何重塑瞭公共話語空間,又如何影響瞭青年亞文化的形成與傳播。書中對某些具體文化事件的分析,如某部引發廣泛討論的電影或某場重要的音樂節,都做得極為深刻,不隻是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其背後的社會經濟因素、技術迭代的影響,以及它在更廣泛的文化語境中所占據的位置。這種多維度、深層次的解讀,讓我對2013年的文化生態有瞭全新的認識,也為我理解當下文化現象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框架。即使是對文化研究領域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在這種流暢且引人入勝的敘述中,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評分我一直對流行文化現象的演變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文化研究年度報告(2013)》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主題的探求。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當年的流行事物,而是通過嚴謹的學術分析,揭示瞭這些流行文化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意義。書中對於一些備受矚目的影視劇、音樂專輯以及網絡熱點的討論,都充滿瞭獨到的見解。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現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們如何被社會、經濟、技術以及意識形態所塑造,又如何反過來影響著公眾的認知和行為。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懷舊經濟”和“身份政治在流行文化中的體現”的章節,這些分析極具啓發性,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消費文化的方式,以及文化産品在構建個體身份認同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吸引人,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通俗易懂的流暢性,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