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大书院 声律启蒙 弟子规 幼学琼林
定价:19.80元
售价:13.5元,便宜6.3元,折扣68
作者:车万育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05463063
字数:
页码: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声律启蒙·弟子规·幼学琼林》(经典珍藏版)经典珍藏不容错过!
内容提要
《声律启蒙·弟子规·幼学琼林》(经典珍藏版)是三本经典读书的合集。《声律启蒙》是一本专门训练儿童吟诗作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作者车万育,号鹤田,湖南邵阳人。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人物、器物、成语、典故、史实等的虚实应对,文字优美,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对于读者学习掌握对联这种文学形式极有帮助。n
n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清代“国学”生员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其内容出自《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及朱熹语录等书。其体例仿《三字经》,三言成句,合辙押韵,流传范围极广,曾被列为私塾、义学的儿童书。n
n
《幼学琼林》是我国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内容广博,包罗历史人物、天文地理、典籍制度、鸟兽花木、饮食器用、文事科第等,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微型的百科全书。世人有“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的赞誉。
目录
作者介绍
《声律启蒙》作者车万育,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弟子规》,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李毓秀,字子潜,平生只考中秀才,以教书为生。李毓秀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已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幼学琼林》初为明人程登吉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程登吉,字允升,西昌人。生平不详。
文摘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年多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韵、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车万育,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n
《声律启蒙》是一部谈诗韵的著作,是儿童学作诗的启蒙读物,在众多的同类作品中,因其内容丰富平实、语言典雅活泼而独树一帜。《声律启蒙》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成语、典故、史实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文字优美,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了解、欣赏、学习掌握对联这种文学形式极有帮助。此外,由于《声律启蒙》一书每则对联中大量集典,有利于读者“速成”地掌握一定数量的史实典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大概正是因为这一点,《声律启蒙》作为学写诗词的入门书流传久远不衰。n
n
《弟子规》,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李毓秀,字子潜,平生只考中秀才,以教书为生。李毓秀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已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n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n
《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谦恭自律,善待亲朋,近贤远佞,养成忠厚家风的佳启蒙读物。全篇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撰述,具体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里和出门在外、待人接物以及求学过程中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述了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n
《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又符合封建伦理,所以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n
n
中国一直流传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连一代伟人毛也能熟背《幼学琼林》,足见《幼学琼林》的影响力之大。n
《幼学琼林》初为明人程登吉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程登吉,字允升,西昌人。生平不详。n
“琼林”二字在书名中有两种意思:一是源于唐德宗时皇家内库之一的琼林库,寓意本书之典故收罗宏富,堪称典故宝库。二是源于宋代的琼林苑,皇帝在琼林苑设宴款待新科进士,后遂以“琼林”比喻中进士,寓意学童要努力读书,早日金榜题名。n
《幼学琼林》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它是我国古代蒙学中影响大,编得好的读本之一,堪称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n
n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n
编 者n
2007年7月
序言
《声律启蒙》引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历史、神话传说以及许多人们熟知的俗语。熟读此书,自然能掌握平仄对仗,培养出强烈的语感,对写诗对句作文大有裨益。 《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谦恭自律,善待亲朋,近贤远佞,养成忠厚家风的非常佳启蒙读物。全篇分为五个部分加以阐述,具体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里和出门在外、待人接物,以及求学过程中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相映成趣。 民间一直流传一句话: “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连一代伟人毛也能熟背《幼学琼林》,足见《幼学琼林》的影响力之大。
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晚上经常睡不着,就想着找点什么读物来放松一下,顺便也提升一下自己。偶然间被这本书吸引了,它的名字《国学大书院》,听起来就有一种厚重感和文化底蕴。翻开目录,看到《声律启蒙》、《弟子规》、《幼学琼林》这些耳熟能详又充满智慧的名字,我心中就涌起一股亲切感。我尝试着读了其中的几篇,发现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巧妙,既有对声韵的考究,又有对品德的熏陶,还有对知识的普及,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我尤其喜欢《声律启蒙》部分,那些押韵的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有节奏感,仿佛能听到古人吟诗作对的雅致。而《弟子规》则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行为中的不足,引人深思。这本书不仅让我找到了片刻的宁静,更重要的是,它重新点燃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内容的选择上真的是下了一番功夫。它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启蒙读物,而且是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一直觉得,要了解一个文化的精髓,就得从它的根基开始。《声律启蒙》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培养语感;《弟子规》则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塑造品格;而《幼学琼林》更是像一座宝藏,里面汇集了古代的典故、常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这本书让我体会到,这些古籍并非是束之高阁的冰冷文字,而是鲜活的智慧,是能够指导我们生活的宝贵财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层次,也对如何教育下一代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更深刻。
评分我一直觉得,我们传统文化中有太多珍贵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已经渐渐被遗忘了,这让我感到非常可惜。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书,名字就很有分量,“国学大书院”,让我立刻产生了兴趣。拿到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的内容之丰富,简直就像一个微型的国学宝库,从音律的韵味到为人处世的规范,再到知识的积累,面面俱到,让人应接不暇。更重要的是,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能够逐步领略国学精髓的魅力。我发现,很多看似古老的东西,其实在当下依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这个世界。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长者,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有心人去倾听他的教诲。
评分|_{ ext{这本书的包装非常有心,书页的纸质也摸起来很舒服,不是那种很容易泛黄的类型,印刷清晰,每一个字都饱满有力。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设计,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压抑,反而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最让我惊喜的是,随书附带的讲解,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解释,而是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有些甚至还带点小故事,让原本有些晦涩的典故一下子变得有趣起来。我之前也翻阅过一些类似的国学启蒙读物,但很多都过于学术化,或者说教意味太重,孩子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似乎懂得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引导他们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我的孩子一起开始这段国学之旅了,相信这会是一段充满惊喜和收获的时光。}}
评分这本书的设计真的太贴心了!从封面到内页,都散发着一种典雅古朴的气息,让人一看就心生好感。最重要的是,它里面的内容,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的书,但又担心太过枯燥,难以坚持。这本书恰好解决了我的顾虑。它把《声律启蒙》、《弟子规》、《幼学琼林》这些经典的精华都囊括其中,而且讲解得非常通俗易懂,即使是没有国学基础的人也能轻松入门。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弟子规》的时候,会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孝”、“悌”、“谨”、“信”这些看似抽象的道理。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与古人对话,他们的智慧穿越时空,依然能够照亮我们的生活,指引我们前行。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神家园,让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