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影视动画造型基础
:21.60元
售价:14.7元,便宜6.9元,折扣68
作者:丁海祥,姚桂萍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040317008
字数:
页码: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影视动画造型基础》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影视动画造型基础》详述影视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介绍动画角色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通过典型实例解析设计过程中角色、场景、剧本、策划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角色设计的常识和基本理论、角色设计的各种风格和这些风格各自的特征、角色设计的流程、人物形象设计的要素、基础造型、角色设计的标准格式和绘制方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影视动画造型基础》结合了大量实例,能帮助读者形象地了解影视动画角色设计过程,对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影视动画造型基础》可作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影视动画造型”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影视动画造型设计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参考使用。
丁海祥,1962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现任浙江传媒学院的画学院院长,担任的社会职务包括浙江创意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视美术研究会理事等。
从事教学工作23年,专业方向为影视动画、影视广告。出版多部动画及广告专著,主编多部规划教材。其导演的多部影视动画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奖,例如52集动画片《天天健康》于2008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获杭州第五届国际动漫节国产长片入围奖,获2008年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动画片《大话成语》奖2005年度北京电影学院佳辅导教师奖。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动态表现”的理解。我一直以为造型设计就是画静态的姿势,但《影视动画造型基础》却让我认识到,真正的造型设计,是为“运动”而生的。它没有直接给出很多关于骨骼结构、关节运动的详细讲解,而是从“力的流动”和“能量的传递”这些更宏观的角度来阐述。书中对“角色动力学”的分析非常透彻,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不同运动状态下,角色身体的变形、肌肉的收缩以及线条的流畅性是如何共同作用,来表现角色的速度、力量和情绪。比如,它会分析一个奔跑中的角色,为什么身体会前倾,四肢的摆动幅度是多少,以及服装的飘动会如何增强速度感。这种对“运动中的造型”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如何设计出更有生命力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这本书还很注重“情感张力”的塑造,它教你如何通过造型来放大角色的喜怒哀乐,让观众在看到角色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TA的情绪。这种从“静态”到“动态”再到“情感”的层层递进,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技法教程。
评分刚翻完这本《影视动画造型基础》,感觉最大的收获在于它对角色设计的理解深度。书里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画一个圆”,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一个角色需要这个形状,它又能传达出怎样的性格和情感”。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教程往往停留在技法层面,而这本书却能让你跳出“形似”,去思考“神似”的来源。它花了大量篇幅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物造型演变,从古代雕塑到现代漫画,都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和解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肢体语言与造型关联”的部分,作者用大量的实例,比如通过微小的颈部倾斜、肩部放松或紧绷,如何瞬间改变角色的情绪状态,以及这些细微之处如何体现在整体造型上,简直是醍醐灌顶。而且,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风格,而是包罗万象,从写实到夸张,从东方到西方,都给了相当全面的介绍。虽然这本书的名字是“基础”,但我觉得它所涵盖的深度和广度,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创作者,也能从中获得不少启发。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立刻能画出惊艳作品的速成指南,而更像是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造型艺术更深层理解的大门,让你明白,好的造型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思想和情感的具象化表达。
评分读完《影视动画造型基础》,我感觉自己对“风格化”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往我总觉得风格化就是画得不像现实,或者用一些夸张的比例。但这本书却从“文化基因”和“时代精神”的角度来解读风格的形成。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造型特征,比如古希腊雕塑的严谨与和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比例与解剖学,以及现代动漫中那些极具个性的设计。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风格”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它不只是关于“怎么画得不一样”,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书中对“符号化语言”的运用讲解得非常精彩,它分析了在不同文化中,某些符号(比如龙、凤凰、十字架等)是如何被赋予特定的含义,以及这些符号如何被巧妙地融入角色造型,来传递更深层次的信息。它还探讨了“借鉴与创新”的界限,教你如何在学习前辈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本书不是教你模仿,而是引导你思考,让你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造型语言。
评分这本书的侧重点真的非常独特,它并没有把我期望的关于具体软件操作、绘画技巧的那些东西塞满,反而是在“叙事性造型”这个概念上做足了文章。我之前也看过一些造型相关的书,但往往都是讲透视、人体结构、光影这些硬核知识。《影视动画造型基础》却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它强调造型本身就应该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比如,书中关于“环境对造型的影响”这一章节,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通过分析不同生存环境下的生物和人类的造型特征,来阐释环境压力如何塑造生物形态,以及这种塑造逻辑如何被运用到虚构角色的设计中。再比如,它深入探讨了“符号化造型”的原理,讲解了在动画中如何利用简洁的线条和形状,快速传递角色的职业、性格甚至历史背景。书中列举了许多经典动画角色的例子,比如那个经典的穿着工装裤、戴着安全帽的管道工,仅仅通过这些简单的元素,我们就能瞬间联想到他的职业和一些可能的性格特征。这让我意识到,一个成功的角色造型,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服务于故事,让观众在第一眼看到角色的瞬间,就能对TA产生初步的认识和联想。这种“为故事而设计”的理念,是我在这本书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出乎意料地令人兴奋,因为它并没有像我之前预想的那样,罗列出一大堆枯燥的理论或者生硬的作画步骤。相反,它更像是一场充满启发性的思想对话。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来探讨“设计哲学”和“美学原理”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我尤其喜欢它关于“负空间”和“留白”的章节,通过解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来引申到动画造型中如何通过“未被描绘的部分”来暗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潜在能力。这种跨界的思考方式,让我看到了造型设计更广阔的可能性。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节奏感”和“韵律感”在造型设计中的运用,比如通过重复的线条、形状或者色彩搭配,来营造出角色的动感和生命力。这些概念在很多其他书籍里可能被提及,但在这本书里,它们被阐述得更加具象化、易于理解,并且与具体的造型设计实践紧密结合。我感觉它不是在教你“怎么画”,而是在教你“怎么思考”和“怎么感受”。它引导你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去分析事物背后的逻辑,然后将这些感悟转化为具有表现力的造型。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死记硬背的技法来得更加深刻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