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走读鲁迅:一代文学巨匠的十一个生命印记
定价:56.00元
售价:38.1元,便宜17.9元,折扣68
作者:陈光中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34295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只有当你真正了解了鲁迅那特有的人生、了解了他所经受过的那些屈辱和艰辛,你才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才能明白他在生命接近终点的时候为什么会说出那样惊世骇俗的话:“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个都不宽恕。”陈光中编著的《走读鲁迅》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鲁迅的书,历时十年走读,行程逾万公里,踏访七城故地,解析性格成因,书中有二百六十余幅精彩图片。
内容提要
他叫周树人,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身世坎坷心境落寞性格冷峻且又看重感情,渴望爱情深怀柔情的普通人。《走读鲁迅》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鲁迅的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特别呈献!历时十年走读,行程逾万公里,踏访七城故地,解析性格成因,书中有二百六十余幅精彩图片。
《走读鲁迅》由陈光中编著。
目录
自序一、人牛的个轮回——绍兴的鲁迅故居 1.周家台门 2.家境败落 3.从南京到日本 4.弃医从文 5.被迫成婚 6.兄弟之间 7.无可流连的故乡二、“鲁迅”诞生的地方——北京绍兴会馆 1.绍兴会馆 2.苦闷中的消沉 3.“鲁迅”诞生 4.走出会馆三、老宅中的待解之谜——北京八道湾胡同的鲁迅故居 1.八道湾曾经的故事 2.老宅的见证人 3.关于“兄弟失和”的原因及经过之谜 4.流言与事实 5.关于八道湾胡同11号正房的“老虎尾巴”之谜四、为谁“祝编”——北京砖塔胡同的鲁迅故居 1.《幸福的家庭》 2.无奈的忙碌 3.一首晦涩的“诗” 4.悲哀中的祝福五、“老虎尾巴”中的爱情故事——北京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 1.从“老虎尾巴”到女师大 2.“鲁迅师”与“广平兄” 3.品尝爱情 4.告别“老虎尾巴”六、飞鸿遥系两地心——厦门的鲁迅故居. 1.次同行与次暂别 2.厦门时日 3.寂寞中的犹疑 4.太阳、黑夜与月亮 5.迎着月色而去七、“大夜壁月”及“红鼻”——广州的鲁迅故居 1.大钟楼上的孤独宿客 2.迁居白云楼 3.奇怪的“官司” 4.“惹祸”的信件 5.关于“剽窃”的旧事 6.“剽窃”的余波与顾颉刚其人 7.在广州的短暂徘徊 8.白云楼鲁迅故居考八、后的岁月——上海的鲁迅故居 1.走进大上海 2.腾挪景云里 3.“回眸时看小於菟” 4.拉摩斯公寓 5.刀丛下 6.大陆新村 7.人生终点 8.探访上海鲁迅故居附录:各地鲁迅纪念馆(室)简介 1.绍兴鲁迅纪念馆 2.绍兴市中学鲁迅纪念室 3.南京鲁迅纪念馆 4.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鲁迅纪念室 5.北京鲁迅博物馆 6.北京鲁迅中学鲁迅生平展室 7.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8.广州鲁迅纪念馆 9.上海鲁迅纪念馆后记参考文献插图索引
作者介绍
陈光中,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喜文字,好摄影,偶习绘画。写过若干小说、散文、评论,画过些许漫画、插图。出版《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共八册,一百万字。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结构是有些反传统的,它像是一部被打散后又重新精心拼凑的马赛克艺术品。作者似乎有意打破线性的时间叙事,采用了碎片化的手法,将不同时间点的事件交织在一起。起初阅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跳跃和费力,需要读者主动去梳理线索。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你就会发现,这种编排带来的震撼感是传统叙事无法比拟的。它模拟了记忆的运作方式——记忆往往是跳跃的、非线性的,将重要的情感节点和关键信息碎片提前抛出,最后才在结尾处汇集成一个完整、却又充满冲击力的画面。这种叙事技巧的成熟度,显示出作者对自身驾驭文本的强大自信。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那种近乎于诗意的精准。全书的文风时而沉郁厚重,如同黑色的天鹅绒,适合描摹命运的沉重;时而又变得轻盈跳脱,如同夏日午后的蝉鸣,充满了生命力的爆发感。尤其是一些景物的描写,绝不是简单的套话,而是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投射。比如对光影的捕捉,对声音的描摹,都充满了独特的审美趣味。这让我意识到,作者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创作一种独特的阅读美学体验。整部作品读下来,就像是经历了一场语言的盛宴,回味无穷,让人忍不住想重读,去挖掘那些在第一次阅读时被忽略的语言宝石。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构建世界观上的宏大与严谨。它并非仅仅局限于讲述几个核心角色的故事,而是像一个高明的建筑师,将历史、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书中对不同地域风貌的描绘,那种地域性的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都展现出作者扎实的田野调查功底。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细节,实际上都充满了考据的痕迹,它们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故事的根基更加牢固。特别是其中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剖析,角度刁钻而深刻,让人在拍案叫绝的同时,也不免陷入深思。这本书的层次感非常丰富,初读是故事的流畅,再读则是哲思的涌现,这种回味无穷的质感,才是真正优秀作品的标志。
评分这部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惊叹,作者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开篇的几章,如同电影镜头般徐徐展开,将那个特定时代的氛围描绘得丝丝入扣。我仿佛能闻到旧上海弄堂里潮湿的空气,感受到人物内心深处那种难以言喻的挣扎与压抑。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即便是描绘一个日常的动作,也能从中读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在刻画人物群像时,每一个配角都血肉丰满,绝非可有可无的符号,他们各自有着清晰的动机和轨迹,共同编织出一张复杂而引人入胜的时代画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中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不把话说满,而是将解读的空间留给读者,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在脑海中久久回味那些未尽之言。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回溯,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的脉搏。
评分这本书的对话设计简直是一绝,简直可以拿去作为剧本的范本。角色之间的交流,绝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充满了张力、暗示和潜台词。有时候,一句看似平淡的问话,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情感暗流或权力博弈。作者对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人物的口吻拿捏得极其精准,能让你在仅凭几句对白的情况下,就能立刻判断出说话者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特点。特别是几场关键的冲突场景,那份剑拔弩张的氛围,是通过对话的快慢、停顿和用词的选择堆砌起来的,读起来让人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语调变化。这种“听”书的体验,远比单纯的“看”书要来得震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