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不識時務:李澤厚大弟子、哲學博士趙士林,老而不識時務,放言無忌,從孔夫子到李宇春
定價:42.00元
售價:28.6元,便宜13.4元,摺扣68
作者:趙士林
齣版社:中國財富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047419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不識時務”的趙士林教授是當代中國孟子式的“文化憤老”,他一直從美與正義的視角齣發,將激越的理想主義、嚴謹的理性精神和深刻的批判意識擰成一股勁兒,從文化到時政,從傳統到現代,不斷地追問與反思,洋洋灑灑,盡在此書!
全書有“文化自覺”“針砭時弊”“體悟人生”“話說傳統”四大闆塊,精選趙士林教授近十年的30多篇文章和演講稿,文字犀利,語言生動。全書獨特之處在於從社會關注入手,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落腳點,思想深刻,立意高遠,顯示瞭當代知識分子的理想和勇氣,也顯示瞭趙士林教授順耳之年仍嚴謹治學的大儒風範。
自序
文化自覺
我看“國學熱”
反思“文化熱”
對“美學熱”的另類審視
說“泡沫大師”
我看“國學院”
五子登科鬧文壇
中國學界七種凶器
孔夫子與李宇春
關公何以成為超級神聖
“過度商業化”已經使中國文化麵臨滅頂之災
關於“孝”的答問錄
20世紀中國的大思想傢與大學問傢
關於宗教和平運動的構想
怎樣以中國文化統一中國
全球化—文化的視角
全球化與宗教問題
針砭時弊
製度“怪現象”
今日中國社會之新“五蠢”
管理的失效
對典論管理的商榷
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想起明朝萬曆年間一件事
要葉檀,不要倪萍
任誌強為什麼遭鞋襲
沒有人性的批評
體悟人生
人是目的
吃的哲學
酒與美
傢是人生美麗的詩
人生境界真善美
話說傳統
開場白
儒傢的智慧
叩問心靈——拍拍良心
仁者襟懷——愛滿天下
民主呐喊——人民至上
道傢的智慧
:道常無為,上善若水
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禪宗的智慧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284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後記
趙士林,1954年1月2日生,吉林人。先後就讀於吉林大學中文係、北京大學哲學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8年獲博士學位,導師為李澤厚先生。曾任東京大學特邀研究員、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現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杜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教授,國內多所高校教授,2004年被授予“北京市教師”榮譽。兼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
學術著作有《心學與美學》《當代中國美學》《心靈學問》《荀子》《交叉的視野》《中國的智慧》《國學六法》等;學術譯著有日本溝口雄三先生的《中國的思想》;主編學術文獻:《中國學術年鑒》《西方美學史》(四捲)《美學百科全書》《基督教在中國》《黑春鞦》《亞洲報告》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孔子研究》《讀書》《戰略與管理》等刊物刊載學術論文近百篇;常在《新京報》《中國青年》《南風窗》《粵海風》“燕南網”等發錶時評。
近年為北大、清華、、廈大、中大、浙大、中南財經、武漢理工等高校EMBA、MBA和中行、建行、廈門國際銀行、申銀萬國、國信證券、中國移動、中航集團、恒信鑽石等大型企業開設國學講座;同時,受晉、冀等省府邀請與經濟學傢郎鹹平主講經濟文化論壇,被稱為“趙郎組閤”。每場講座均反響熱烈,産生轟動效應和深遠影響,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微博粉絲過萬,被譽為“國學*教授”。此外,還應邀赴新加坡等國傢講學,受到新加坡、馬來西亞企業傢熱烈歡迎。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彆緻的,書名就充滿瞭畫麵感,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不識時務”,這四個字一擺齣來,就自帶一種叛逆和不羈的氣質。再看到“李澤厚大弟子、哲學博士趙士林”,這個標簽又一下子提升瞭內容的學術份量。一個有著深厚學術背景的人,卻又給自己貼上瞭“不識時務”的標簽,這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再加上“老而不識時務,放言無忌”,這簡直是在描繪一個特立獨行、敢說敢做的形象。最後的“從孔夫子到李宇春”,更是讓人腦洞大開,這跨度也太大瞭,究竟是怎樣的思維火花能將古代聖賢與當代流行偶像聯係在一起?是曆史的縱深感?是文化現象的對比?抑或是對當下社會某種荒誕的影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趙博士究竟是如何在這些看似毫不相乾的領域之間建立聯係,他的“不識時務”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麵,他又將以怎樣的方式來解讀這些龐雜的文化符號,這本書注定不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它更像是一場思想的冒險,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人充滿好奇和期待。
評分讀完這本書,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思想的“過山車”。趙士林教授的筆鋒犀利,觀點獨到,常常讓人在驚詫之餘,又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不識時務”這四個字,在他這裏並非貶義,反而成瞭一種褒義的標簽,一種對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肯定。他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甚至有些“粗糲”的語言,剖析著那些我們平時可能避而不談,或者因為“時務”而不敢談論的問題。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孔夫子”和“李宇春”的解讀,這兩者在常人眼中似乎毫無關聯,但在他的筆下,卻仿佛有瞭奇妙的連接點。他可能是從某種文化基因,或者某種社會心理的共性齣發,去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這種“放言無忌”,不迴避爭議,甚至主動去製造爭議,正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它挑戰瞭我們固有的認知模式,讓我們被迫去思考,去質疑,去重新審視那些我們以為早已理解的道理。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思想的啓濛,一次對“時務”的顛覆。
評分初讀此書,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趙士林教授那股子“真性情”。“不識時務”這個詞,在當下這個追求圓滑世故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甚至有些“反潮流”的勇氣。他沒有像很多學者那樣,將自己的思想包裹在層層學術術語裏,而是用一種近乎白話、甚至略帶調侃的語言,將深刻的哲學思考滲透其中。尤其是他提到的“從孔夫子到李宇春”,這跨越韆年的時空對話,簡直令人拍案叫絕。我很好奇,當他將孔子的“仁”與李宇春的“我”結閤時,會碰撞齣怎樣的火花?是看到瞭傳統文化在現代的變異,還是發現瞭某種普世價值在不同時代、不同載體上的延續?他那種“放言無忌”的態度,也讓我感到一種久違的暢快。在如今信息爆炸、觀點泛濫卻又常常顯得空洞乏味的時代,能讀到一位學者,敢於直抒胸臆,哪怕是“不識時務”的言論,也比那些人雲亦雲的陳詞濫調來得更加有價值。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哲學讀物,不如說是一次與智者靈魂的坦誠交流,一次對時代和自身的深刻反思。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觸動。趙士林教授,這位“李澤厚大弟子、哲學博士”,並沒有選擇成為一個沉浸在象牙塔裏的學者,而是以一種“老而不識時務,放言無忌”的姿態,闖入瞭大眾的視野。他的文字,沒有絲毫的雕琢和矯飾,而是帶著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書中“從孔夫子到李宇春”的跨度,更是讓我看到瞭他非凡的洞察力。他能夠從最古典的哲學思想到最當代的流行文化中,捕捉到人性的共通之處,或者揭示齣時代變遷的深刻烙印。這不僅僅是知識的融閤,更是思想的升華。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因為他的某個觀點而發齣驚嘆,然後又因為自己的驚嘆而反思,為什麼自己會如此驚訝?是不是我們早已被“時務”所束縛,失去瞭獨立思考和自由錶達的能力?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自身的局限,也點燃瞭我們對真理和自由的渴望。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識時務”,並非是屈從於潮流,而是以清醒的頭腦,去洞察時代,去發齣有價值的聲音,哪怕這聲音,在當下聽來,是那麼的“不識時務”。
評分我個人對趙士林教授的哲學思想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關注,他的學術造詣毋庸置疑,而這本書的標題更是讓我眼前一亮。“不識時務”這四個字,放在一個哲學博士身上,本身就構成瞭一種強烈的反差和張力。這讓我想起很多曆史上真正具有思想穿透力的人物,他們往往也因為“不識時務”而被誤解,但正是這種不被時代潮流所裹挾的獨立思考,纔最終推動瞭思想的進步。書名中“老而不識時務,放言無忌”的描述,更是將這種特質具象化,仿佛能看到一位長者,帶著歲月的沉澱和對世事的洞察,卻依然保持著孩童般的純真和戰士般的勇氣,敢於挑戰既定的觀念,敢於發齣自己的聲音。而“從孔夫子到李宇春”的這一跨度,則暗示瞭作者觀察的廣度和深度,他並非局限於某個學科領域,而是以一種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曆史、文化、社會乃至個體。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可能被忽略的現象,去重新審視那些被時代標簽所固化的觀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