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記:人與樹的故事(《泰晤士報》2015年度佳圖書) [英] 羅伯特佩恩(Rob Pen

造物記:人與樹的故事(《泰晤士報》2015年度佳圖書) [英] 羅伯特佩恩(Rob Pe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羅伯特佩恩Rob Penn 著
圖書標籤:
  • 自然史
  • 植物學
  • 環境科學
  • 人類學
  • 文化研究
  • 園藝
  • 樹木
  • 英國文學
  • 非虛構
  • 科普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十翼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59804020
商品編碼:29692888606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造物記:人與樹的故事(《泰晤士報》2015年度佳圖書)

定價:50.00元

售價:38.5元,便宜11.5元,摺扣77

作者: 羅伯特佩恩(Rob Penn)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598040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很多人給‘環境保護主義者’下過定義……*好的定義不是來自筆尖,而是來自斧頭。”美國生態學傢和環境保護主義者奧爾多·利奧波德在《沙鄉年鑒》裏這樣寫道。

羅伯特·佩恩把一棵梣樹變成48件精美器物的過程,*好地踐行瞭奧爾多·利奧波德關於環境保護主義者的定義。

《造物記:人與樹的故事》不僅拉齣瞭一條人類和樹林的親密紐帶,同時也提齣瞭警醒:我們必須重新樹立起已經被遺忘和捨棄瞭的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內容提要


一棵樹,就是一個活著的生命。而漫長的人類曆史進程裏,梣木所能製造的物器數量之龐大,品種之繁多,似乎令人們認定,大自然孕育梣樹就是為瞭滿足人類的眾多需求。

一個寒鼕早晨,羅伯特?佩恩下一棵近乎的梣樹,帶著它去尋找各種木工,看看這棵到底能製作齣多少種器物。在英格蘭本島、愛爾蘭、奧地利乃至大洋彼岸的美國,羅伯特目睹瞭工匠們精湛的手藝,得到瞭44件精美的器物。這些就要失傳的手藝,人類與自然之間淵遠流長的聯結,在佩恩的筆下,走進瞭我們現今的日常生活裏。

這段與梣樹為伴的旅程,讓羅伯特?佩恩深深地體悟到:“一棵樹展現著當下的生命形態,但一棵樹的故事,講述的卻是過去的歲月,以及過去悠長歲月裏人與樹之間的親近與和諧。為瞭我們自身需要,我們必須重新樹立起已經被遺忘和捨棄瞭的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本書被評為《泰晤士報》2015年度*圖書,入圍2016年英國“獨立書店周(IBW)圖書奬”。

目錄


1 前言 森林的維納斯

21 章梣樹應有靈,燃盡成灰也溫馨

49 第二章名目眾多的梣木手柄

71 第三章車輪滾滾

99 第四章大膽機智地挑戰木紋

129 第五章魔鬼的手指

155 第六章親愛的,我看見你在搖動那棵梣樹

177 第七章梣木之間的較量

205 第八章球棒上的開裂聲

235 第九章綠色的烏檀

251 跋溫情的觸摸

259 附筆

作者介紹


羅伯特?佩恩,英國作傢、記者和電視節目主持人。他寫的關於自行車的故事It's All About the Bike被《泰晤士報》列入“暢銷書前十強”,已翻譯成14種文字(中文版即將由本社齣版);撰寫的電視係列片《森林童話》全麵詳細地講述瞭英國森林的概況。曾騎自行車環遊世界,到過五大洲的40多個國傢。目前,他和傢人住在南威爾士州黑山山林裏,過著迴歸自然的古樸生活。

文摘


序言



《造物記:人與樹的故事》 書名: 造物記:人與樹的故事 作者: [英] 羅伯特·佩恩(Rob Penn) 榮譽: 《泰晤士報》2015年度佳圖書 內容簡介: 《造物記:人與樹的故事》並非一本簡單的自然科普讀物,也非一篇關於植物學演變的學術論文。它是一次深刻的人類文明與自然界——特彆是樹木——之間錯綜復雜關係的探索之旅。作者羅伯特·佩恩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深邃的思考和充滿詩意的筆觸,將我們帶入一個宏大的敘事,追溯瞭人類曆史長河中,樹木如何從遠古的濛昧時期,一步步滲透進我們生存的方方麵麵,塑造瞭我們的文化、技術、信仰,甚至我們對“世界”本身的認知。 本書並非簡單地列舉樹木的種類或其生物學特性,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樹木與人類社會互動産生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佩恩以獨特的視角,解構瞭樹木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所扮演的“無聲的造物者”的角色。從火的發現到工具的製造,從船隻的建造到房屋的搭建,再到紙張的發明和藝術的創作,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幾乎都離不開樹木提供的原始材料和靈感。作者並不止步於物質層麵,他更深入地挖掘瞭樹木在人類精神世界中的位置:它們是神話中的聖樹,是宗教的圖騰,是哲學的隱喻,是藝術的靈感源泉,更是我們童年記憶中爬過的枝椏,是鄉愁裏遠眺的熟悉的輪廓。 佩恩的敘述並非綫性的編年史,而是以一種更為有機和多層次的方式展開。他穿越不同的地域,跨越不同的時代,從古老的森林遺跡到現代的城市綠化,從原始部落的樹屋到宏偉的木結構建築,從古代的造船技術到今天的可持續林業。他將科學的嚴謹與人文的關懷融為一體,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齣樹木從一顆種子到參天巨木的生命輪迴,以及它們如何默默地承載著人類的悲歡離閤、興衰更迭。 核心視角與主題: 人與樹的共生史詩: 作者的核心論點在於,人類文明的發展與樹木的繁衍是緊密相連、相互塑造的。樹木不僅提供瞭生存必需的資源,更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瞭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佩恩試圖揭示,我們常常低估瞭樹木在人類曆史中的主動性,認為它們隻是被動的資源,但實際上,它們以自己的方式,參與瞭文明的“造物”過程。 從物質到精神的維度: 《造物記》不僅僅是關於木材的用途。佩恩深入探討瞭樹木如何成為人類精神世界的載體。在不同的文化中,樹木承擔著連接天地、象徵永恒、蘊含生命秘密的意義。從北歐神話中的世界之樹,到東方哲學中的菩提樹,再到部落文明的圖騰柱,樹木在人類的精神圖譜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 技術的演進與樹木的烙印: 作者細緻地梳理瞭人類技術發展史上,樹木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例如,在航海時代,木材是船舶的骨架,它開啓瞭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造紙術的發明,更是徹底改變瞭信息的傳播方式,而這一切的起點,依然是植物縴維——樹木。佩恩通過追溯這些技術演進的源頭,讓我們看到樹木如何以最根本的方式,驅動瞭人類社會的進步。 環境的變遷與未來的反思: 隨著工業文明的崛起,人類對森林的索取達到瞭前所未有的程度,隨之而來的是環境的破壞和生態的失衡。《造物記》並非一味贊頌過去,它也觸及瞭當代人與樹木關係的緊張。作者藉由對曆史的迴溯,引發瞭對當下人類活動對森林影響的深刻反思,並暗示瞭未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敘事風格與魅力: 佩恩的文字極富感染力,他善於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細緻入微的個人觀察相結閤。他會沉浸在古老的森林中,感受樹木的呼吸;他會走進傳統的手工藝工坊,觸摸木材的紋理;他也會穿梭於現代的城市,觀察人們與綠植的互動。他的描述充滿畫麵感,讓讀者仿佛置身於他所描繪的場景之中,深刻體會人與樹之間的情感連接。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 《造物記:人與樹的故事》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人類文明。它鼓勵我們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存在——那些在路邊、在公園、在森林裏的樹木。它們不僅僅是風景,更是我們曆史的見證者,是我們文明的基石。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能夠: 拓寬曆史視野: 認識到自然界,特彆是植物,在人類曆史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打破以人為中心的傳統史觀。 深化人文關懷: 理解樹木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人類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錶達。 激發科學興趣: 在理解木材結構、樹木生長原理等科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其背後蘊含的生命的力量。 提升環保意識: 通過對人與樹關係的梳理,更深刻地認識到保護森林、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緊迫性。 獲得閱讀的愉悅: 享受作者充滿智慧、詩意且引人入勝的敘述,在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旅程中獲得啓發。 《造物記:人與樹的故事》是一部觸動人心、拓展認知邊界的傑作。它讓我們看到,在我們腳下、在我們頭頂、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隱藏著一部關於生命、關於文明、關於我們自身最深刻的宏大敘事。它提醒我們,要重新連接我們與自然的根脈,理解我們作為造物的一部分,與這個星球上的其他生命一同生長、一同繁榮。

用戶評價

評分

《造物記:人與樹的故事》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旅程。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跌宕起伏的衝突,但卻有著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悄悄地觸動著我的內心。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人類曆史的片段與樹木的生命軌跡交織在一起。我常常會被書中那些關於古老森林的描繪所吸引,它們仿佛是時間和記憶的守護者,默默地記錄著世間的變遷。書中關於樹木的分類和特徵的介紹,也並非枯燥的科普,而是被賦予瞭詩意的色彩,讓我看到瞭樹木獨特的生命姿態。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是否已經漸漸失去瞭與自然的連接?我們對樹木的忽視,是否也是對我們自身生命根源的遺忘?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反思的契機,讓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也讓我更加珍惜那些在我們生活中默默奉獻的生命。

評分

這本《造物記》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它所講述的故事本身,更多的是它所喚起的那種原始的、深沉的情感共鳴。我從未想過,通過對樹木的觀察和書寫,竟然能如此深刻地理解人類的喜怒哀樂。作者將樹木的生長、形態、甚至細微的動作,都賦予瞭生命力,讓它們仿佛有瞭思想和情感。在描繪那些古老的森林時,我能感受到一種神秘而強大的力量,仿佛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國度,聆聽著自然的低語。書中關於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如何與樹木共處的情節,也極具啓發性。有的民族將樹奉為神靈,有的則將其視為生存的根基,這些不同的視角,都展現瞭人類多樣性的智慧。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書中探討瞭人類對自然的索取和破壞,以及由此帶來的後果。這種深刻的反思,讓我感到一絲不安,但也更加堅定瞭保護環境的決心。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情感的書,它提醒我們,人類並非自然的徵服者,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應該懷著敬畏之心去愛護和尊重。

評分

閱讀《造物記》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緩慢而深刻的精神漫步。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去描繪樹木的每一個細節,去講述它們所承載的故事。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不同文化中與樹木相關的神話和傳說,這些古老的敘事,充滿瞭神秘和智慧,讓我看到瞭人類對自然最原始的敬畏和崇拜。書中對樹木生命力的贊美,也讓我感到振奮。無論是在荒蕪的土地上頑強生長,還是在四季的輪迴中展現齣不同的美麗,樹木都以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嚮我們展示著生命的奇跡。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與樹木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利用與被利用,而是一種共生共榮的和諧狀態。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也應該關注精神世界的豐盈,關注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本書是一份寶貴的禮物,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心靈世界的門。

評分

翻開《造物記》這本書,我仿佛走進瞭一個充滿生機與古老智慧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如同魔法,將那些沉默的樹木描繪得栩栩如生,每一個篇章都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畫捲,色彩斑斕,意境深遠。我尤其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從樹葉的紋理,到樹乾的年輪,再到根係的延伸,無不充滿瞭生命的力量和歲月的痕跡。書中穿插的關於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樹木故事,也讓我大開眼界。我看到瞭那些象徵著權力與榮耀的巨樹,也看到瞭那些默默無聞卻支撐著一方生計的小樹。這些故事,不僅僅是關於樹木本身,更是關於生活在它們周圍的人們,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的希望與絕望,都與樹木緊密相連。我發現,原來樹木不僅僅是風景,更是曆史的見證者,是文化的載體。這本書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生命,去感受自然,也讓我對“造物”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一本真正能觸動心靈的書,它不僅僅是關於人與樹的故事,更像是一麵映照我們內心深處的鏡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停下來,陷入沉思。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樹木與人類之間那韆絲萬縷的聯係。它不隻是冷冰冰的敘述,而是充滿瞭情感的溫度。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樹木生命周期的描繪,從一顆渺小的種子,到參天大樹,再到最終迴歸土壤,這個過程被賦予瞭深刻的哲學意味,讓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義和輪迴。同時,書中也穿插瞭許多關於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曆史片段,這些片段並非隨意堆砌,而是巧妙地串聯起來,展現瞭人類文明的演進如何與森林的興衰息息相關。讀完後,我感覺對周圍的樹木有瞭更深的敬意,仿佛它們不僅僅是植物,更是古老的智者,承載著無數的故事和記憶。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也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片綠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