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草原蝗蟲綜閤防治技術
定價:25.00元
作者:韓海斌,劉愛萍,高書晶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6286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由於受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影 響,草原蝗蟲發生種類迅速增加,種群密度和發生麵 積增大,對草原生態環境破壞的危險性也不斷增大, 呈現齣逐年嚴重發生的趨勢。嚴重威脅著我國草原生 産、畜牧業發展和草原生態係統的平衡,對草地畜牧 業、防沙治沙綠色生態屏障、野生植物資源等構成瞭 嚴重的威脅,造成草場退化、沙化,引發沙塵暴等災 害,嚴重威脅著農牧民的生活和生存。因此,草原蝗 蟲治理一直是草原綜閤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韓海斌 、劉愛萍、高書晶等主編的《草原蝗蟲綜閤防治技術 》共分為6章:分彆介紹瞭草原蝗蟲的發生、分布、種 類、治理方法、預測預報方法及現有的一些既定的防 治標準。為基層草原植保工作人員及農牧民在草原蝗 蟲閤理防治方麵提供參考和依據。
目錄
章 草原蝗蟲基本知識 節 認識蝗蟲 第二節 蝗災的危害 第三節 蝗蟲的形態結構和發育 第四節 蝗蟲的近親 第五節 草原蝗蟲第二章 常見草原蝗蟲種類 節 麗突鼻蝗 第二節 笨蝗 第三節 短額負蝗 第四節 中華稻蝗 第五節 短星翅蝗 第六節 黑腿星翅蝗 第七節 沼澤蝗 第八節 草綠蝗 第九節 大墊尖翅蝗 第十節 甘濛尖翅蝗 第十一節 黃脛小車蝗 第十二節 亞洲小車蝗 第十三節 疣蝗 第十四節 濛古束頸蝗 第十五節 紅翅皺膝蝗 第十六節 鼓翅皺膝蝗 第十七節 白邊痂蝗 第十八節 輪紋異痂蝗 第十九節 寬翅麯背蝗 第二十節 紅腹牧草蝗 第二十一節 小翅雛蝗 第二十二節 東方雛蝗 第二十三節 素色異爪蝗 第二十四節 李氏大足蝗 第二十五節 毛足棒角蝗- 第二十六節 北京棒角蝗- 第二十七節 寬須蟻蝗 第二十八節 條紋鳴蝗 第二十九節 中華劍角蝗第三章 草原蝗蟲預測預報技術 節 草原蝗蟲田間調查檢測方法 第二節 草原蝗蟲的預測預報 第三節 草原蝗蟲預測預報技術第四章 草原蝗蟲綜閤防治 節 植物源農藥防治草原蝗蟲 第二節 生態治蝗 第三節 保護利用天敵防治草原蝗蟲 第四節 牧禽防治草原蝗蟲 第五節 綠僵菌防治草原蝗蟲 第六節 物理機械治理草原蝗蟲 第七節 化學農藥治理草原蝗蟲第五章 蝗蟲主要天敵目錄 節 昆蟲綱 第二節 蛛形綱 第三節 鳥綱 第四節 兩棲動物類 第五節 爬行動物 第六節 菌類 第七節 綫蟲 第八節 哺乳動物第六章 草原蝗蟲相關技術規範 節 草原蝗蟲宜生區劃分與監測技術導則 第二節 草原蝗蟲調查規範 第三節 草地蝗蟲預測預報及綜閤治理技術規程參考文獻附圖一 蝗蟲形態特徵圖附圖二 蝗蟲總科和科檢索錶附圖三 常見蝗蟲圖
作者介紹
劉愛萍,女,1961年7月齣生,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員,1983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草地害蟲生物防治及寄生性天敵保護利用研究工作。近幾年來,先後承擔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30多項;齣版*作11部:主編7部,參編6部;發錶論文90多篇:獲省部級成果奬14項。其中一等奬3項,二等奬8項,三等奬3項,以**完成人獲奬10項;獲得國傢發明9項,實用新型6項。獲得“十一五”內濛古自治區科技計劃執行**奬。現任內濛古昆蟲學會副理事長,內濛古植物保護學會常務理事。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主持完成中美閤作項目,國傢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以生物防治為主的草地蟲害防控技術體係建立與示範”和“新種植模式下病蟲害生物防治主打型新技術研究”兩項,農業部“948”項目“枸杞害蟲天敵資源綜閤應用技術創新”及”草地害蟲寄生性天敵昆蟲利用新技術”,內濛古自然基金“草地螟性信息素的閤成及利用”等多項目。目前執行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團隊“牧草病蟲害災變機理與防控”任副首席。 韓海斌,1987年齣生,博士,助理研究員,2014年博士畢業,進入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草原害蟲生物防治為主的綜閤防治技術研究,獲得省部級奬勵3項,授權國傢7項:參編專*1部;**作者發錶學術論文8篇。 高書晶,1978年齣生,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草原害蟲綜閤防治方麵的研究,主持和參加國傢、省部級課題8項;獲省部級科技奬勵10項:參編專*2部;授權國傢發明6項,實用新型8項;發錶學術論文60餘篇。
文摘
序言
我近期正在深入研究關於可持續農業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相互作用。很多時候,我們為瞭提高産量,往往會忽視對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平衡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的書籍,尤其是那些能夠提供具體實施方案的書籍。比如,我最近在看關於有機農業的推廣,發現其中的挑戰不僅僅在於技術層麵,更在於市場認證、消費者教育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公平的價值鏈。這本書雖然書名直指“蝗蟲”,聽起來似乎有些偏頗,但我想,任何一種生物的過度繁衍,其背後往往都牽扯到生態係統的失衡。而生態係統的恢復和維護,本身就是可持續農業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思路,即使是側麵提及,也可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例如,瞭解蝗蟲的生長習性,是否能幫助我們理解某些病蟲害的傳播機製,進而思考如何利用自然的力量來控製它們,而不是一味依賴化學藥劑?這對於減少農業麵源汙染,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評分我目前正在進行一項關於農村社會學和社區發展的研究,重點關注基層組織在推動社會變革中的作用。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揭示基層社區如何應對挑戰,如何組織和動員資源,以及如何實現集體行動的書籍。雖然這本書的名字“滿58包郵 草原蝗蟲綜閤防治技術”似乎完全不沾邊,但我想,任何一場成功的技術推廣,背後都離不開一個有效的組織和管理體係。在草原地區,麵對蝗蟲這樣的集體性威脅,基層社區是如何組織起來進行統一防治的?這種組織形式是否可以藉鑒到其他農村發展項目上?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一些關於基層組織如何協調、如何進行物資調配、如何動員人力資源的描述。尤其是在麵對突發性、規模性的災害時,基層社區的應對能力至關重要。我希望能從中提煉齣一些關於社區動員、資源整閤以及協同作戰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於推動農村地區的其他集體性事務,都可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關注農村的科技創新和信息傳播問題。我發現,很多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理念,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最後一公裏”的難題。技術再先進,如果農民不知道、不理解、不接受,那就無法真正發揮作用。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有效溝通和推廣農業科技的書籍,尤其是那些能夠觸及農民心理,理解他們需求,並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的書籍。這本書的名字雖然聽起來很專業,但我想,任何技術的推廣,都離不開有效的傳播策略。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些關於如何將復雜的科學知識轉化為易於理解和操作的指南的經驗。例如,在推廣蝗蟲防治技術時,作者是如何與農民溝通的?他們采用瞭哪些方法來剋服農民的疑慮?是否存在一些培訓模式,能夠有效地讓農民掌握這些技術?而且,我特彆好奇,在描述這些技術時,是否會涉及到一些案例研究,展示這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以及對農民收入和生活帶來的改變?我希望找到的不僅是技術本身,更是技術傳播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一眼就能看齣是關於農業技術的書籍。不過,我最近在研究一些關於農村經濟發展和農産品供應鏈的問題,翻閱瞭很多相關的資料,發現其中很多書籍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內容過於理論化,缺乏實際操作的指導性。我特彆希望能夠找到一些能夠真正落地,解決農民實際問題的例子和方法,而不是僅僅羅列一堆數據和概念。比如說,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更好地連接農戶和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的損耗,提高農産品的附加值。這本書雖然從名字上看似乎與此無關,但我想,或許在其中能夠找到一些關於農作物種植、病蟲害防治方麵的精細化管理思路,這些思路是否能延伸到整個農業産業鏈的優化呢?尤其是在推廣新技術、新模式的過程中,如何剋服農民的習慣性思維,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訓體係,這些都是我非常關注的方麵。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瞭解不同地區、不同作物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解決之道。畢竟,理論隻有與實踐相結閤,纔能真正産生價值。
評分最近我迷上瞭關於農業曆史和演變的敘述。我發現,人類與自然界,特彆是與農作物以及那些與其爭奪資源的生物之間的鬥爭,貫穿瞭整個農業文明的發展史。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供曆史視角,幫助我們理解農業技術演變背後動因的書籍。這本書雖然看起來很現代,但我猜想,對於蝗蟲的防治,一定有其漫長的曆史演變過程。在這漫長的曆史中,人們是如何一步步認識蝗蟲,又是如何從最初的經驗積纍,發展到今天的“綜閤防治技術”的?我希望能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感受到這種曆史的沉澱。或許,在描述不同防治方法的齣現和演進時,能夠摺射齣不同時代人們的智慧和對自然的理解。我希望找到的不僅僅是當下的技術,更是技術背後的曆史脈絡,以及這種技術演變所蘊含的關於人類與自然互動關係演變的規律。這對於我們理解當下的農業挑戰,以及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嚮,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