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泰晤士报》2015年度佳图书)
定价:50.00元
售价:38.5元,便宜11.5元,折扣77
作者: 罗伯特佩恩(Rob Penn)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598040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很多人给‘环境保护主义者’下过定义……*好的定义不是来自笔尖,而是来自斧头。”美国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里这样写道。
罗伯特·佩恩把一棵梣树变成48件精美器物的过程,*好地践行了奥尔多·利奥波德关于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定义。
《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不仅拉出了一条人类和树林的亲密纽带,同时也提出了警醒:我们必须重新树立起已经被遗忘和舍弃了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内容提要
一棵树,就是一个活着的生命。而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里,梣木所能制造的物器数量之庞大,品种之繁多,似乎令人们认定,大自然孕育梣树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众多需求。
一个寒冬早晨,罗伯特?佩恩下一棵近乎的梣树,带着它去寻找各种木工,看看这棵到底能制作出多少种器物。在英格兰本岛、爱尔兰、奥地利乃至大洋彼岸的美国,罗伯特目睹了工匠们精湛的手艺,得到了44件精美的器物。这些就要失传的手艺,人类与自然之间渊远流长的联结,在佩恩的笔下,走进了我们现今的日常生活里。
这段与梣树为伴的旅程,让罗伯特?佩恩深深地体悟到:“一棵树展现着当下的生命形态,但一棵树的故事,讲述的却是过去的岁月,以及过去悠长岁月里人与树之间的亲近与和谐。为了我们自身需要,我们必须重新树立起已经被遗忘和舍弃了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本书被评为《泰晤士报》2015年度*图书,入围2016年英国“独立书店周(IBW)图书奖”。
目录
1 前言 森林的维纳斯
21 章梣树应有灵,燃尽成灰也温馨
49 第二章名目众多的梣木手柄
71 第三章车轮滚滚
99 第四章大胆机智地挑战木纹
129 第五章魔鬼的手指
155 第六章亲爱的,我看见你在摇动那棵梣树
177 第七章梣木之间的较量
205 第八章球棒上的开裂声
235 第九章绿色的乌檀
251 跋温情的触摸
259 附笔
作者介绍
罗伯特?佩恩,英国作家、记者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写的关于自行车的故事It's All About the Bike被《泰晤士报》列入“畅销书前十强”,已翻译成14种文字(中文版即将由本社出版);撰写的电视系列片《森林童话》全面详细地讲述了英国森林的概况。曾骑自行车环游世界,到过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目前,他和家人住在南威尔士州黑山山林里,过着回归自然的古朴生活。
文摘
序言
翻开《造物记》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古老智慧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如同魔法,将那些沉默的树木描绘得栩栩如生,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色彩斑斓,意境深远。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从树叶的纹理,到树干的年轮,再到根系的延伸,无不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岁月的痕迹。书中穿插的关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树木故事,也让我大开眼界。我看到了那些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巨树,也看到了那些默默无闻却支撑着一方生计的小树。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树木本身,更是关于生活在它们周围的人们,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希望与绝望,都与树木紧密相连。我发现,原来树木不仅仅是风景,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载体。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生命,去感受自然,也让我对“造物”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造物记》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它所讲述的故事本身,更多的是它所唤起的那种原始的、深沉的情感共鸣。我从未想过,通过对树木的观察和书写,竟然能如此深刻地理解人类的喜怒哀乐。作者将树木的生长、形态、甚至细微的动作,都赋予了生命力,让它们仿佛有了思想和情感。在描绘那些古老的森林时,我能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度,聆听着自然的低语。书中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与树木共处的情节,也极具启发性。有的民族将树奉为神灵,有的则将其视为生存的根基,这些不同的视角,都展现了人类多样性的智慧。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这种深刻的反思,让我感到一丝不安,但也更加坚定了保护环境的决心。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书,它提醒我们,人类并非自然的征服者,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去爱护和尊重。
评分阅读《造物记》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缓慢而深刻的精神漫步。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描绘树木的每一个细节,去讲述它们所承载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文化中与树木相关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古老的叙事,充满了神秘和智慧,让我看到了人类对自然最原始的敬畏和崇拜。书中对树木生命力的赞美,也让我感到振奋。无论是在荒芜的土地上顽强生长,还是在四季的轮回中展现出不同的美丽,树木都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奇迹。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与树木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利用与被利用,而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和谐状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精神世界的丰盈,关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本书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心灵世界的门。
评分一本真正能触动心灵的书,它不仅仅是关于人与树的故事,更像是一面映照我们内心深处的镜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陷入沉思。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树木与人类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只是冷冰冰的叙述,而是充满了情感的温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树木生命周期的描绘,从一颗渺小的种子,到参天大树,再到最终回归土壤,这个过程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意味,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轮回。同时,书中也穿插了许多关于人类与自然互动的历史片段,这些片段并非随意堆砌,而是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如何与森林的兴衰息息相关。读完后,我感觉对周围的树木有了更深的敬意,仿佛它们不仅仅是植物,更是古老的智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片绿叶。
评分《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旅程。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冲突,但却有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悄悄地触动着我的内心。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人类历史的片段与树木的生命轨迹交织在一起。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关于古老森林的描绘所吸引,它们仿佛是时间和记忆的守护者,默默地记录着世间的变迁。书中关于树木的分类和特征的介绍,也并非枯燥的科普,而是被赋予了诗意的色彩,让我看到了树木独特的生命姿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已经渐渐失去了与自然的连接?我们对树木的忽视,是否也是对我们自身生命根源的遗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让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在我们生活中默默奉献的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