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師範大學百年體育學科史
定價:88.00元
售價:61.6元,便宜26.4元,摺扣70
作者:高嶸,屈國鋒
齣版社:人民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1549716
字數:
頁碼:37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二十世紀初,正當現代體育運動在中國傳播普及、體育師資極度缺乏、急需體育人纔之際,北京師範大學體育係的前身——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體育專修科於1917年應運而生。作為開啓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先河的學府,其體育專修科建立伊始,便曆史性地擔當起引導中國體育運動發展的重任。 n
在北師大體育係初創時期,體育係充分利用地處古都文化名城、依托北師大綜閤院校的有利條件,匯集國內外學者,聘請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任教,將西方體育的先進的理論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閤,奮發圖強,嚴謹治學,培育英纔,努力傳播和普及現代體育運動。經過艱苦的十餘年奮鬥,北師大體育係的發展就進入瞭一個全盛時期,在體育教育人纔的培養、體育學術思想和運動競技等多方麵帶動瞭中國體育運動的發展。 n
如今,北師大體育係已經走過瞭一百年曆程,開拓和見證瞭中國體育運動的振興發展之路,為中國體育和教育的發展做齣瞭巨大的貢獻。
內容提要
2017年是北京師範大學建立體育學科100周年,體育與運動學院成立15周年的一年。值此雙重喜慶之際,編寫組在體育與運動學院領導的指導下,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科九十年發展史》的基礎之上,完成瞭《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科百年史》的編寫,這是對百年學科的一份獻禮。 n
本書通過曆史篇、人物風采篇和附錄三個部分,從不同時期和不同側麵客觀而忠實地記錄瞭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科一百年的發展曆程。本書不僅是對體育學科一百年發展曆程的一個簡單迴顧,更是希望能夠藉此以史為鑒,激勵體育學科師生繼續努力奮鬥、嚴謹治學,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校訓和“守正創新、堅卓緻遠”的院訓,在教學、訓練、科研和運動競技等方麵皆更上層樓,再創輝煌。 n
一部北師大體育史,也是一部中國近現代學校體育史,甚至是中國近現代體育史的縮影。它集中體現瞭國人在逆境中奮進、在睏境中拼搏、在絕望中堅守、在黑暗中探索、在順境中創新的精神,激勵著曆代師大人不忘初心、踐行理想,為祖國的教育和體育事業不畏睏難、頑強拼搏。
目錄
作者介紹
高嶸 n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近年來先後主編和參編教材和有關著作10多部;並在《體育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體育文化導刊》等學術刊物發錶論文30多篇;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三項,並參與多項省部級以上課題的研究。2011年入選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傢庫首批專傢成員。 現任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衛生分會、中國高等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北京市教育學會奧林匹剋教育研究會理事,全國學校體育聯盟副主席。 n
屈國鋒 n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副院長。1997年6月至2007年8月留學日本,於築波大學體育科學係攻讀體育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7年9月起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從事體育教學科研工作。研究領域:武術史,武術文化思想,武術教學,中外武術比較研究,體育史,體育思想史。十餘年來,一直從事學校和社會武術的教學訓練和指導工作。在國內外發錶論文、著作等十餘篇(部)。
文摘
章 萌芽初創(1902—1922) n
北京師範大學文脈厚重、曆史悠久。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範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是中國曆史上所師範大學。1931年與1952年,北平女子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並入北京師範大學。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已成為國內高校,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齣瞭的貢獻。 n
北京師範大學有著悠久的體育傳統,自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成立之初,體育便在此根植。此後雖幾經變遷,但北師大人熱愛體育、重視體育、推動體育發展的傳統,一直代有傳承、弦歌不絕。一部北師大體育史,也是一部中國近現代學校體育史,甚至是中國近現代體育史的縮影。它集中體現 n
瞭國人在逆境中奮進、在睏境中拼搏、在絕望中堅守、在黑暗中探索、在順境中創新的精神,激勵著曆代師大人不忘初心、踐行理想,為祖國的教育和體育事業不畏睏難、頑強拼搏。 n
1902年至1922年是師大體育發展的萌芽和初創期。從1902年京師大學堂設立師範館,到1917年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正式創設體育科,再到1923年北京師範大學正式更名,這20多年間,新式體育在師大得到廣泛認可和迅速發展,並在師範教育的特殊推動作用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傳播。本章主要討論體育在北師大發端的曆史背景,分析這一時期影響北師大體育傳播與發展的體育思想,總結這一時期北師大體育開展的主要實踐與內容,論述這一時期北師大體育的曆史影響與貢獻。 n
一、北師大體育發端的曆史背景與思想淵源 n
(一)曆史背景:救亡圖存與強國強種 n
清朝末期內憂外患加重,孱弱的王朝已無力抵抗西方國傢的堅船利炮。 n
無論是封建勢力的代錶,還是新興資産階級的代錶,都在積極尋求救亡圖存的齣路。嚮西方學習其先進的軍事、科技、教育乃至政治製度,成為那個時代的主題。在這種背景下,京師大學堂得以建立,所轄師範館也被創設,西方近代體育也自此開始引入我國教育。 n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在經曆一係列戰爭失敗後,被迫接受各種不平等條約。這不僅觸發瞭有識之士前赴後繼嚮西方學習的熱潮,也逐步開啓瞭國內思想、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麵的巨大變革。立國之本在於樹人,要培養能夠追趕並終西洋列強的人纔,必須有可以教授國人先進思想、理論與科學技術的高等學府。包括北京師範大學在內的我國早的一批大學,就在這一時期應運而生。 n
1898年,清指令梁啓超起草《京師大學堂章程》,並指派大學士孫傢鼐為管學大臣、負責籌辦京師大學堂。但因“戊戌變法”失敗,籌辦京師大學堂未能得以實質性推進。1901年,清簽訂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緻使其統治危機加劇。為瞭挽救垂死命運,清開啓“新政”改革,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項是改革教育製度、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在此背景下,京師大學堂開設“師範館”和“仕學館”。仕學館課程按照進士館章程辦理;師範館作為優級師範學堂,按優級師範學堂章程辦理。 n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於1902年12月17日正式開學,首批招生79名。1904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改為優級師範科,當年先後錄取學生200餘名。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的學生,是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上的期,優級師範科的學生是第二
序言
這是一本讀起來充滿溫情與力量的書。盡管我並非北師大體育學科的校友,但閱讀《北京師範大學百年體育學科史》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瞭那種代代相傳的學術精神和育人情懷。書中對於那些為北師大體育學科發展做齣過傑齣貢獻的老教授們的描寫,他們的教育理念、治學態度、以及對學生的關懷,都讓我感動。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在簡陋的體育館裏揮灑汗水的青年,看到瞭那些在課堂上侃侃而談的學者,看到瞭他們身上閃耀的對體育事業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執著。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梳理瞭學科的發展曆程,更在於它展現瞭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對教育理想的堅守。它讓我明白,一個優秀的學科,不僅需要前沿的理論和先進的設施,更需要一群有情懷、有擔當的教育者。讀完此書,我更加理解瞭“百年學府”的真正含義,那是一種積澱,一種傳承,一種對未來的承諾。
評分《北京師範大學百年體育學科史》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學術啓發。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簡單地將體育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孤立開來,而是將其置於北京師範大學作為一個綜閤性大學的整體發展脈絡中進行考察。書中對體育學科與其他院係之間的互動,例如與教育學院、心理學院、甚至是中文係、曆史係等的學術交流與閤作,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意識到,學科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封閉的,而是需要不斷地與其他領域進行對話和融閤。書中關於體育學科在應對社會變遷和時代挑戰時所展現齣的適應性和創新性,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例如,在不同曆史時期,體育學科如何調整課程設置以適應國傢對人纔的需求,如何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實踐。這種動態的發展觀,對於我理解當下學科建設的挑戰和機遇,具有非常重要的藉鑒意義。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曆史,更是一部關於學科生命力的生動教材。
評分《北京師範大學百年體育學科史》帶給我的,是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力量。我從中看到瞭一個學科如何在風雨飄搖的年代中堅守,如何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奮進,如何在新世紀的浪潮中創新。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調查,文獻資料的搜集和考證細緻入微,引用的史料翔實可信,論證邏輯嚴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時期體育教學模式的分析,例如從傳統的體能訓練到如今強調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轉變。它不僅僅描述瞭“是什麼”,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以及“這種轉變帶來的影響”。對於我這樣一名對體育教育理論感興趣的研究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寶庫。它提供的豐富的曆史數據和學術觀點,能夠幫助我構建起對中國體育教育發展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曆史事件的處理,例如在特定曆史時期體育學科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北師大體育學科是如何應對的,都讓我對學科的韌性和發展潛力有瞭新的認知。
評分這次有幸拜讀瞭《北京師範大學百年體育學科史》,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體育發展的曆史記錄,更像是一部北師大精神的縮影。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穿越瞭時光的隧道,親眼見證瞭體育學科如何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土壤中紮根、生長、繁榮。從早期篳路藍縷的奠基,到如今桃李滿天下的輝煌,每一頁都充滿瞭篳路藍縷的艱辛和創新進取的勇氣。書中的敘述,並非僅僅羅列事實和數字,而是深入挖掘瞭各個時期體育教育的理念變遷、教學方法的演進,以及師資隊伍的建設曆程。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早期體育教育如何與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時代洪流相結閤的部分印象深刻,它讓我看到瞭體育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是塑造民族精神、培養國傢棟梁的重要途徑。那些老一輩體育教育傢的名字,他們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在字裏行間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激勵著我反思當下的體育教育,思考如何傳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讓我肅然起敬,同時其生動翔實的案例又充滿瞭人文關懷,讀來既有知識的啓迪,也有情感的共鳴。
評分翻開《北京師範大學百年體育學科史》,我首先被書中那種宏大的曆史視野所吸引。它沒有局限於某一狹隘的體育項目,而是將北京師範大學的體育學科發展置於整個中國近現代體育史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從宏觀上展現瞭學科發展的脈絡。書中所提及的曆代體育係主任、重要學術帶頭人的學術成就和貢獻,以及他們所代錶的學術流派和研究方嚮,都得到瞭極為詳盡的梳理。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學科建設中的“學科交叉”與“專業融閤”的論述,這在當下高度專業化的學術環境中顯得尤為前瞻。北師大體育學科在不同曆史時期是如何應對國傢發展需求,如何調整學科設置,如何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人纔,這些都讓我對一個學科的生命力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書中對於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互動,例如體育與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的結閤,也提供瞭豐富的史料和分析,這為我研究相關領域提供瞭重要的參考。這種跨學科的視角,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單純的體育史籍,它為我們理解高等教育學科發展的普遍規律提供瞭一個生動的案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