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居家习俗 9787519418069 光明日报出版社

广府居家习俗 9787519418069 光明日报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智文 著
图书标签:
  • 广府文化
  • 民俗
  • 风俗习惯
  • 传统文化
  • 岭南文化
  • 家庭生活
  • 文化人类学
  • 广东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社会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18069
商品编码:2970370124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广府居家习俗

定价:39.00元

作者:吴智文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94180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追溯广府居家文化历史源流,详细描述广府民系的居家行为习俗,包括广府民系形成的过程,广府民居选址、建筑风格和文化特征,日常起居安全,以及广府城乡环境改造与治理等,通过分析其文化内涵,从而展现了广府民系敦亲睦族、居安思危、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文中对每一个事象的安全理念和文化内涵都有扼要的阐述。

目录


绪论1�惫愀�民居与居家习俗源流2�惫愀�居家习俗的基本特征3�贝�承广府居家习俗对建设“幸福广州”的重要意义一、择址宜居【聚居宜业】【生态宜人】【环境再造】【乡间民居】【城市民居】【恬静外观】三、居家防盗【更夫打更】【财不露眼】【隔墙有耳】【留守看门】四、居家防病【顺应气候】【看天吃饭】【药食同源】【家庭小药箱】【运动养生】【孝亲敦睦】【出入祈安】【出门祝福】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吴智文 1957年3月生,广东罗定人,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工作室主任,研究员。近年先后完成了广州市级以上软科学研究项目和社科规划课题10多项,出版了《广州近代经济史》《广州现代经济史》《广府平安习俗》等专著和教材多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省(部)级研究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图书奖等奖项多项。2004年被广州市委、市人民授予“广州市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2015年获聘 “广州市地方志专家”。

文摘


序言



寻常巷陌中的温情:一窥广府人家生活的诗意与烟火 引言 在中国南方,有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它孕育了独特的岭南文化,也沉淀了无数世代的寻常生活。广府,这个承载着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地域,其居家生活更是浓缩了无数温情与智慧。本书并非以枯燥的史料或宏大的叙事来呈现广府,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贴近人心的路径——走进广府的寻常巷陌,触摸那些被时光温润过的居家习俗,探寻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柴米油盐的日常里,广府人如何经营他们的家,如何传承他们的文化,又如何在细微之处体味生活的诗意与烟火。 第一章:庭院深深,家的模样 在广府,家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世代相传的归属。本书将首先从广府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入手,描绘出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庭院。 “三间两廊”与“四点金”: 深入解析广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格局,如“三间两廊”和“四点金”等。分析这些建筑结构如何巧妙地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通风采光,又如何在布局中体现家族伦理与尊卑有序。我们会探讨那些雕梁画栋的门楼、精巧的木雕雀替、以及青砖黛瓦的墙体,它们不仅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家族历史的见证,是祖辈智慧的凝结。 天井与通风: 广府民居中不可或缺的天井,其设计不仅仅是为了采光,更承担着重要的通风功能,将室内的湿气排出,带来清新的空气。我们会从人体工学和环境学的角度,解读天井在创造宜人居住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会提及那些绿意盎然的天井花园,它们如何成为家庭成员休憩、交流的场所,将自然引入生活,增添一份闲适与雅趣。 厅堂的功能与仪式感: 传统广府民居的厅堂,是家庭的核心空间,承载着祭祀祖先、接待宾客、家庭聚会等多种功能。我们将深入探讨厅堂的布置,如祖先牌位、神龛、以及那些世代相传的家具,它们不仅仅是陈设,更是一种信仰的体现,一种对过去尊敬的表达。厅堂里的每一个摆设,都可能蕴含着一段故事,一份情感。 “碌柚叶”与“艾草”的守护: 在广府的居家文化中,一些看似寻常的植物,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会提及“碌柚叶”和“艾草”等,它们在端午节等节日中,不仅仅是习俗的载体,更是驱邪避秽、祈求安康的象征。我们将探讨这些习俗的起源,以及它们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存在的意义,如何让家的氛围充满安全感与仪式感。 第二章:锅碗瓢盆里的烟火气 “民以食为天”,食俗是居家文化中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广府饮食以其精致、鲜美、注重原味而闻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厨房里的日常实践。 “煲仔饭”的温度: 广府人对“煲”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会重点介绍“煲仔饭”这一经典美食的制作过程,从选择优质的米,到恰到好处的火候,再到最后那层金黄酥脆的锅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广府人对食物的追求。这种对“煲”的偏爱,也折射出广府人对食物温度、口感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家庭共享美食的重视。 “老火靓汤”的滋养: “广东人无汤不欢”,老火靓汤是广府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我们将深入解析不同季节、不同功效的老火靓汤的配方和熬制技巧。从药材的选择,到食材的搭配,再到火候的掌控,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广府人对健康养生的重视,以及将爱意融入食物的传统。这种对汤的讲究,更是将家庭的关怀渗透到每一餐之中。 “早茶”的社交与生活: 早茶是广府人生活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品尝点心的时刻,更是家庭成员、邻里朋友之间社交的平台。我们将探讨广府早茶的丰富种类,如虾饺、烧麦、叉烧包等,并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社区文化和家庭联系。早茶的闲适与热闹,也成为广府人一天活力的开始。 “围餐”的温情: 在广府,家庭聚会、节日庆典,都少不了“围餐”的身影。这种大家围坐一桌、共享美食的方式,最能体现家庭的凝聚力和亲情。我们会描绘一桌丰盛的广府家宴,分析其中菜肴的寓意,以及围坐一起的欢声笑语,如何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 第三章:岁月流转中的生活智慧 除了物质层面的享受,广府的居家生活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智慧,这些智慧体现在节庆习俗、家庭教育以及邻里关系中。 “年廿八,洗邋遢”的辞旧迎新: 农历新年是广府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我们将详细介绍春节前后的各项习俗,如“年廿八,洗邋遢”的清洁大扫除,寓意着辞旧迎新,扫除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我们会探讨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帮助家庭成员在情感上完成一个周期的转换。 “利是”的祝福与传承: 红色的“利是”(红包)是广府春节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我们将探讨“利是”的由来、派发的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祝福。这不仅仅是物质的馈赠,更是长辈对晚辈的期望和鼓励,是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添丁”与“弄璋之喜”的期盼: 广府文化中,对于家族的延续有着深厚的重视。我们会提及与“添丁”相关的习俗,如“弄璋之喜”等,探讨这些习俗如何体现了对家族繁衍的期盼,以及这种期盼如何融入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拜太公”的敬祖与家族认同: “拜太公”是广府地区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以及对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视。我们将深入探讨“拜太公”的仪式、流程,以及这种仪式如何强化家族成员的认同感,将一代代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讲古仔”的口传心授: 在没有太多娱乐设施的年代,“讲古仔”是广府家庭重要的教育和娱乐方式。祖辈们通过讲故事,将历史、文化、道德观念传递给下一代。我们将探讨“讲古仔”的魅力,以及它在塑造下一代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 邻里之间的“问候”与“帮衬”: 广府地区素来有重视邻里关系的传统。从早晨一句简单的“早晨”,到互相“帮衬”忙家务,这种温情脉脉的邻里情谊,是广府居家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会描绘这些朴素而真诚的互动,展现人与人之间最淳朴的关怀。 结语 本书以一种细腻而温情的笔触,试图展现广府居家习俗中最真实、最动人的画面。我们相信,无论是精美的建筑,还是家常的饭菜,亦或是节庆的仪式,都不仅仅是简单的习俗,更是广府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珍视,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重温这些寻常巷陌中的温情,或许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家”的意义,体味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寻回那份属于自己的诗意与烟火。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让读者感受到广府居家生活独特的魅力,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并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对“家”的感悟与共鸣。这本书,写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珍视家园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广府居家习俗》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介绍习俗的书,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广府人生活哲学的百科全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嫁娶”习俗的深入剖析。它并没有简单地记录下“三书六礼”的流程,而是将这些繁复的仪式背后所蕴含的对新娘的关怀、对新婚的祝福,以及两家人的联结和期望,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我能想象到,在过去,一场完整的婚礼是多么隆重且充满仪式感,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承载着长辈们对子孙后代幸福美满的期盼。书中的另一亮点是关于“育儿”的部分,从婴儿的啼哭到蹒跚学步,书中描绘了广府人家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关注和教养方式,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感受着血脉亲情和代代相传的智慧,对中华传统文化中那种“家”的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翻开《广府居家习俗》这本书,我立刻被一股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所吸引。它并没有直接讲述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居家场景,展现了广府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传承。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祭祖”的部分,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不同节日的祭祖形式,以及人们在祭祖时表达的敬意和对先人的追思。这让我看到了广府文化中“慎终追远”的精神内核,了解到这种传统是如何维系着家庭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此外,书中对“满月酒”和“百日宴”的描述也十分精彩,不仅介绍了相关的礼仪和习俗,还深入探讨了这些仪式背后所蕴含的对新生儿的祝福和对家族延续的期望。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老一辈人眼中流露出的慈爱,感受到了新生命降临所带来的喜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让我受益匪浅,对广府文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对于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来说,《广府居家习俗》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得以窥见广府地区独特的居家生活面貌。书中对于“搬新居”的描写,让我了解到了搬入新家时的各种讲究,从择吉日到安床,再到撒红包,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盼和对美好寓意的追求。这种对生活仪式感的重视,让我感受到了广府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此外,书中关于“年节”的篇章也十分吸引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节令介绍,更是通过对各种节庆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广府人民如何通过这些活动来维系亲情、传承文化。例如,书中对“清明节”的描述,让我看到了广府人民在追思先人的同时,也通过踏青等活动来感受春天的生机,体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语言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文化深度,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书。

评分

《广府居家习俗》是一本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的书籍。它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为我展现了广府人家日常的点点滴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日常起居”的描述,从早晨起床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入睡前的灯火阑珊,书中都细致地勾勒出广府人家舒适而有条理的生活图景。我仿佛能闻到清晨飘来的早茶香,感受到午后阳光洒在窗台上的暖意。书中对于“待客之道”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款待,更是精神上的交流和情感的连接。广府人民的热情好客、周到细致,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将每一个习俗都融入了具体的生活场景,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广府文化的魅力。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与广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这片土地上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意。

评分

这本《广府居家习俗》真是太令人惊喜了!我一直对岭南文化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流传在寻常百姓家中的生活细节,总觉得比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更能触动人心。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广府人家生活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习俗,而是将这些习俗巧妙地融入了广府人一年四季的起居饮食、节庆婚嫁、生儿育女等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年夜饭”的描写,那种对食材的选择、烹饪的讲究,以及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画面感,仿佛都能闻到饭菜的香气,听到碗筷碰撞的声音。还有对“开灯”习俗的细致讲解,让我了解到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蕴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祖先的敬畏。书中的语言朴实而生动,仿佛一位亲切的长辈在娓娓道来,让人在阅读中感到一种温暖和亲切。我仿佛看到了老屋里的红木家具,听到了粤语的吴侬软语,感受到了岭南水乡独特的温情。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让我对广府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喜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