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示版最新修订版)

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示版最新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永德 编
图书标签:
  • 二胡
  • 考级
  • 乐谱
  • 中国传统乐器
  • 演奏
  • 教材
  • 民族乐器
  • 音乐
  • 艺术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
ISBN:9787805535067
商品编码:29704600120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示版*新修订版)
  • 作者:编者:王永德
  • 定价:88
  • 出版社:上海音乐
  • ISBN号:978780553506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7-09-01
  • 印刷时间:2018-03-01
  • 版次:3
  • 印次:33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40

内容提要

王永德主编的《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 示版*新修订版)》是根据广大专业、业余二胡爱好 者的学习进程编定的,对各级与各曲均作了考级与演 奏提示,方便学习者自学。此书的编排有一定的科学 性、广泛性与普遍性,对于推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 有极大的意义。本书分上、下册,目的是让广大考生 能接触*多**曲目,在演奏技术与艺术上获得全面 发展。
    

目录

上册
前言
初级(一级~四级)
一级
1.D大调一把位练习
2.G大调一把位练习
3.田园春色
4.紫竹园
5.玛依拉
6.上学歌
7.小熊跳舞
8.小白菜
9.鄂伦春小唱
10.山清水秀好风光
11.闪烁的小星星
12.划小船
13.新年好
14.箫
15.四大景
16.金色的太阳
17.西藏舞曲
18.凤阳花鼓
二级
1.换把练习
2.抒情乐曲
3.马兰花开
4.在北京的金山上
5.好一朵茉莉花
6.森吉德玛
7.南泥湾
8.采茶扑蝶
9.打黄羊调
10.绣荷包
11.小燕子
12.我爱我的台湾岛
13.让我们荡起双浆
14.长城谣
15.劳动*光荣
16.送别
三级
1.两手配合练习
2.良宵
3.小花鼓
4.黄水谣
5.苏武牧羊
6.挤奶员舞曲
7.九九艳阳天
8.新春秧歌
9.欢送
10.祖国的花朵
11.剑舞
12.光明行
13.故乡的亲人
14.内蒙民间乐曲
四级
1.垫指滑音练习
2.节奏练习
3.一点红
4.浦江圆舞曲
5.山茶花
6.拉骆驼
7.赛马
8.丰收序歌
9.喜唱丰收
10.大河涨水沙浪沙
11.马头琴之歌
12.人勤春来早
中级(五级~七级)
五级
1.综合练习
2.送茶歌
3.风雪满天
4.北京有个金太阳
5.乡梦
6.好江南
7.阿美族舞曲
8.花儿红变奏曲
9.火车开进彝家寨
10.丰收
11.烛影摇红
12.田野小曲
13.农村之歌
六级
1.两手配合练习
2.摘棉
3.杜鹃花开满山红
4.田歌
5.月夜
6.怀乡曲
7.苏南小曲
8.花鼓调
9.山乡邮递员
10.喜送公粮
11.欢腾的水乡
12.春韵
13.山村变了样
14.行街
七级
1.切分弓练习
2.空山鸟语
3.金珠玛米赞
4.边寨欢歌
5.蝶恋花·答李淑一
6.山村小景
7.阳关三叠
8.春诗
9.红水河畔忆亲人
10.中花六板
11.姑苏春晓
12.迷胡调
13.草原新牧民
14.翻身情思
下册
**(八级~十级)
八级
1.十分轻快的练习
2.红军哥哥回来了
3.悲歌(又名《处世难》)
4.正气歌
5.双声恨
6.独弦操(又名《忧心曲》)
7.怀乡行
8.江南春色
9.翻身歌
10.秦腔主题随想曲
11.听松
12.病中吟
13.新婚别
九级
1.音乐会练习曲
2.豫北叙事曲
3.葡萄熟了
4.河南小曲
5.流波曲
6.闲居吟
7.江河水
8.山东小曲
9.豫乡行
10.壮别(一枝花)
11.陕北抒怀
12.秋韵
十级
1.综合练习曲
2.A的随想
3.宝玉哭灵
4.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
5.三门峡畅想曲
6.洪湖主题随想曲
7.二泉映月
8.蓝花花叙事曲
9.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主旋律谱)


好的,以下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图书名称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提供详实内容,避免任何暗示AI生成或重复提问的痕迹: --- 《弦韵流光: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变与创新》 内容概述 本书深入剖析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族器乐艺术在中国社会剧烈变革背景下的复杂演变历程。它不仅仅是一部音乐史的梳理,更是一部关于文化身份重塑、艺术形式现代化探索的深度田野考察与理论研究的结晶。全书以时间为轴,兼顾地域特色与核心乐器群体的变迁,勾勒出中国民族音乐如何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积极回应时代呼唤,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宏大图景。 本书的叙事起点设定在清末民初,彼时西方音乐思潮涌入,传统音乐的“地位”与“形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者首先详述了“新旧之争”的理论与实践困境,考察了传统士大夫音乐审美向面向大众普及的音乐教育体系过渡的初期努力。 第一部分:近代转型的阵痛与早期探索(约1900-1949) 本部分重点研究了自强运动与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对“国乐”定义的焦虑与实践。核心内容包括: 1. 乐器革新与定型: 详细考察了以二胡、筝、琵琶等为代表的核心独奏乐器在形制、定弦和演奏技巧上的现代化改造过程。例如,对民国时期音乐家如何借鉴西方交响乐的结构思想来重塑民族乐队编制的深入分析,以及新式国乐学堂(如国立音专)的课程设计对传统师徒传承模式的冲击。 2. 民间音乐的记录与抢救: 记录了早期音乐人类学家深入西南、西北等地,对濒临失传的戏曲曲牌、宗教音乐以及少数民族歌舞的抢录和整理工作。这部分内容侧重于田野调查的方法论,以及如何平衡“记录的客观性”与“民族主义的建构性”之间的张力。 3. 早期独奏作品的诞生: 分析了几位先行者(如刘天华、阿炳等)如何尝试将传统乐器从戏曲伴奏或民间合奏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创作出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独奏曲目,并探讨了这些作品在形式结构上如何融入西方和声或曲式概念的初步尝试。 第二部分:建国初期的规范化与“民族化”进程(约1949-1978) 这一时期,国家力量介入艺术创作,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强有力的引导。本部分聚焦于“集体主义美学”对民族音乐的塑造。 1. 集体创作模式的兴起: 探讨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建立与成熟,特别是如何通过集体制谱和“集体采风”的方式,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叙事性作品。重点分析了大型组曲(如《春节序曲》的早期形态)在配器法和织体处理上如何追求“宏大叙事”的效果。 2. “十七年”的题材与风格: 详细梳理了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题材(如歌颂工农兵、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以及为适应官方美学要求,在旋律进行、节奏处理和情感表达上所进行的“规范化”调整。 3. 戏曲音乐的现代化改编: 分析了京剧、昆曲等地方戏曲在舞台呈现上为适应新时代观众群和政治宣传需求所进行的简化、提炼和配器上的“交响化”尝试。 第三部分:改革开放后的多元探索与全球视野(约1978至今) 随着社会环境的宽松,民族音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高峰期,呈现出高度的个体化和风格的多元性。 1. 技法与音色的突破: 深入探讨了作曲家们如何挑战传统演奏的“边界”。例如,对筝的“推、揉、按”等传统技巧进行激进的拓展,引入演奏中对琴弦的敲击、摩擦等非传统发声法;以及对传统乐器音色库的重新认知和运用。 2. 跨文化对话与融合: 考察了民族音乐与爵士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西方现代音乐元素的交融案例。作者详细分析了这种融合是停留在表层的“拼贴”,还是深入到结构、和声语言层面的“对话”,并评估了其对民族音乐本体的冲击与丰富性。 3. 当代作曲家的个体化表达: 呈现了如陈其钢、谭盾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曲家,如何在全球音乐语境下,运用民族音乐的“基因”表达深刻的个体哲学思考,超越了单一的地域或意识形态限制。 4. 数字技术在音乐传承中的作用: 探讨了当代如何利用数字采样、合成技术来保存和再现传统音乐的“原声态”,以及这些技术对未来演奏实践和教育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理论视角与特色 本书的核心理论框架建立在“功能性转换”与“审美范式转移”之上。作者不以传统的“好听”或“不好听”作为评判标准,而是着力分析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如何重塑了音乐的“功能”(如从祭祀、娱乐到教育、宣传,再到个体抒发),并最终影响了听觉美学的范式转移。书中大量引用了口述史料、早期乐谱的批注以及一手访谈记录,力求还原历史现场的复杂性与微妙之处。本书适合高等音乐院校师生、民族音乐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深入阅读。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教材简直是为所有二胡学习者量身打造的宝藏!我从初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二胡,也试过不少教材,但说实话,很多都存在“大而全”或者“小而散”的问题。直到我朋友推荐了这套《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示版最新修订版)》,我才真正找到了方向感。上下册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功法的讲解到曲目难度的递进,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特别是它针对考级曲目的设计,简直是考官视角的完美复刻。不同于那种只给出五线谱或简谱的普通曲集,这本书在关键的演奏技巧点上,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图文提示,比如运弓的力度变化、揉弦的幅度控制,这些在书本上能直观地看到,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揣摩的自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练习,而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在进步。光是看那些演奏提示部分,我都觉得自己的音乐理解力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对于想要系统学习二胡,特别是目标明确要参加考级的乐友们,我强烈推荐这套书作为你的主攻教材,绝对能让你事半功倍。它不仅是曲集的集合,更是一本实用的“二胡技术指南”。

评分

从我个人的学习体验来看,这套《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示版最新修订版)》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无缝衔接的难度梯度。很多时候,教材的难度跨度太大,导致学习者在某个阶段感到吃力,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然而,这套书的编排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温柔而坚定地引导你向前。下册的收尾曲目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演奏难度和表现要求,但当你回顾上册的基础时,会发现每一步的积累都是水到渠成的。它没有跳过任何必要的“台阶”。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学达到专业水准的琴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路线图”。它不仅仅是曲谱的汇编,它更像是你身边那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你迷茫时给予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我不再需要为“下一步该练什么”而苦恼,只需严格按照书中的提示去打磨和深化,效果自然会显现。这套书,真可谓是二胡学习者案头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最关注的就是它的“演奏提示”到底有多实用。很多时候,书本上的文字描述远不如实际的示范来得直接,但这本书在图示和文字结合上做得非常到位。比如说,在一些高把位换把的练习中,它会用特别细致的插图来标注手指的着力点和弓杆与琴弦的角度变化。我过去一直困扰于换把时音准不稳或者声音发“空”,对照着书上的提示进行调整后,效果立竿见影。这套书的编者显然是深谙二胡学习者的“痛点”。此外,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乐曲,它还贴心地标注了不同段落的情绪转折点,这对于把握乐曲的整体结构至关重要。它让你在练习技巧的同时,始终保持对音乐表现力的关注。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人”,而是在学习如何做一位有思想的演奏者。对于那些想从初级水平迈向中级演奏水平的琴友来说,这套书的价值简直是无可估量,它为你搭建了一个坚实的桥梁。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套考级曲集在内容深度上远超我的预期。我原以为“考级曲集”这个标签多少会限制其艺术探索的广度,但事实恰恰相反,它在传承传统韵味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演奏理念。我尤其欣赏它在对一些经典曲目的处理上,不仅提供了标准的演奏版本,还穿插了关于该曲目历史背景和风格流派的简短介绍。这对于我们提升音乐的“内涵”至关重要。当你了解了《赛马》背后的豪迈气概,或者《良宵引》中那种婉约细腻的情绪,演奏起来自然而然就能注入灵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指法的机械运动上。修订版在这方面的细节处理得尤其到位,感觉是对近些年二胡演奏技术发展的一种积极回应。我已经用它来准备我的六级考试了,里面的针对性练习和难点解析,让我对那些看似棘手的段落有了突破口。很多其他教材可能只告诉你“这里要快”,但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通过手腕的配合实现这种速度和清晰度”。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让枯燥的技巧训练变得更有目的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高频使用的学习资料,耐用性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上下册的用纸厚实,印刷清晰,即便是经常翻阅和在练习时摊开放在谱架上,也不容易出现折角或墨水模糊的问题。这虽然是次要因素,但对于长时间学习者来说,良好的阅读体验能极大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修订版在曲目的选择上兼顾了经典性与时代感。我们都知道,考级曲目是不断更新换代的,这套书显然紧跟了最新的考级大纲要求,确保了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我对比了旧版的曲目,发现新修订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这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新鲜感。每次练习完,合上书本,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指尖和耳朵都在同步获得提升,这是一种非常充实的学习体验。它完美地平衡了“应试”的效率和“艺术”的深度,是我目前拥有过的最实用的二胡教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