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里晶主编的《古筝基础(老年大学统编教材) 》针对零基础的老年学生,从古筝*基础的认弦、戴 义甲等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步提高。全书 按课时编排,共60课时,便于学员自学,掌握课时进 度,使老师的教学思路统一清晰。每节课有简介、导 学、指法标记、要求、训练方法、乐曲等部分,重点 突出。
《古筝基础(老年大学统编教材)》60课时正合 一甲子。人生一甲子,是一个循环,*是一个开始。
很多老年大学的学生学习古筝是一个新的尝试,心中 存有对古筝的热爱与梦想。老来有闲暇,按照本教程 的进度,打好了基础,可以继续往*高层次的学习迈 进,恰恰也是古筝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如环无端, 如环无终,生生不息,学无止境。
**阶段 入门
第一课 介绍古筝、学戴义甲、抹托练习
第二课 勾托技法
第三课 大撮技法
第四课 四点技法
第五课 颤音技法
第六课 乐曲《北京的金山上》
第七课 小撮技法
第八课 按4音练习
第九课 按7音练习
第十课 刮奏练习
第十一课 花指技法
第十二课 乐曲《平湖秋月》(一)
第十三课 乐曲《平湖秋月》(二)
第十四课 乐曲《步步高》
第十五课 连托、连抹技法
第十六课 乐曲《沧海一声笑》
第十七课 上滑音技法
第十八课 乐曲《凤翔歌》
第十九课 下滑音技法
第二十课 上下滑音技法
第二十一课 乐曲《苏武牧羊》(一)
第二十二课 乐曲《苏武牧羊》(二)
第二十三课 单手拨弦技法
第二十四课 双手拨弦技法
第二十五课 分解和弦技法
第二十六课 单手琶音技法
第二十七课 双手琶音技法
第二十八课 乐曲《知音》
第二十九课 乐曲《紫竹调》(一)
第三十课 乐曲《紫竹调》(二)
第三十一课 托劈技法
第三十二课 扎桩技法
第三十三课 泛音技法
第三十四课 乐曲《渔舟唱晚》(一)
第三十五课 乐曲《渔舟唱晚》(二)
第三十六课 乐曲《渔舟唱晚》(三)
第三十七课 轮抹技法
第三十八课 乐曲《纺织忙》(一)
第三十九课 乐曲《纺织忙》(二)
第二阶段 提高部分
第四十课 慢快摇与快慢摇技法
第四十一课 个数摇指技法
第四十二课 一拍摇技法
第四十三课 移位摇技法
第四十四课 乐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
第四十五课 乐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二)
第四十六课 乐曲《洪湖水,浪打浪》(一)
第四十七课 乐曲《洪湖水,浪打浪》(二)
第四十八课 乐曲《枉凝眉》
第四十九课 乐曲《茉莉花》(一)
第五十课 乐曲《茉莉花》(二)
第五十一课 乐曲《女儿情》(一)
第五十二课 乐曲《女儿情》(二)
第五十三课 乐曲《彩云追月》(一)
第五十四课 乐曲《彩云追月》(二)
第五十五课 乐曲《化蝶》(一)
第五十六课 乐曲《化蝶》(二)
第五十七课 乐曲《高山流水》(一)
第五十八课 乐曲《高山流水》(二)
第五十九课 乐曲《高山流水》(三)
附 完整版乐谱
后记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理解了“老年大学”这个群体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它不是一本缩小版的专业院校教材,而是一本专为热爱生活、但时间、精力或基础不如年轻人的学习者量身定制的“乐谱向导”。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用极大的耐心和清晰度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所有“拦路虎”。它没有过度强调技术上的完美无缺,而是更注重培养我们对古筝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热情。我能感受到,编写者是希望我们能从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而不是被繁复的规则压垮。每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和一个老友进行一次愉快的交流,它总是能用最恰当的方式,引导我迈出下一步,让我对未来能够轻松自如地演奏出几首像样的曲子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最欣赏这套教材的地方在于它那种“慢工出细活”的教学理念。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乐理知识或者让你去挑战高难度的曲目,而是把基础中的基础打磨得如同雕琢一件玉器般精细。比如,关于“托、劈、抹、挑”这几个最基本的右手拨弦法,它不是简单地给出动作名称,而是会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去描述手型的稳定性和放松度,甚至还配上了类似“提笔写字”或者“握鸡蛋”的比喻,让我这种机械记忆比较弱的人一下子就抓住了要领。更别提那些关于坐姿和持筝角度的描述,细致到连手腕的抬高程度都有建议,这在很多其他教材里都是一笔带过的内容。我记得第一次尝试练习“摇指”时,手指僵得像个木头桩子,但是翻到教材里专门讲解放松和肌肉记忆培养的那一章节,里面提供了一些“手指热身操”,每天练习几分钟,真的有效缓解了手指的紧张感。这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耐心无比的老师,她深知初学者的每一个痛点,并提前为你铺好了路。
评分从内容编排的广度来看,这本书的选曲眼光非常独到,可以说是兼顾了“雅”与“俗”,既有传统经典曲目的简化版,也有一些旋律流畅、容易上口的现代小品。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在基础练习之外穿插的那些小练习曲,它们不像纯粹的指法训练那样枯燥,反而带着一种音乐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技术练进去了。比如,其中有一首名为《春日漫步》的小曲子,它的旋律简单,但却巧妙地运用了基础的滑音和揉弦技巧。我刚开始学的时候觉得这些技巧很难掌握,但教材里把练习步骤拆解得非常科学,先是单独练习右手,再加入左手的配合,最后才是完整的演奏。这种“化整为零”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挫败感。而且,每次学完一个新技巧,教材都会立刻提供一小段专门用来巩固这个技巧的曲目,让你能马上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而不是学完一堆技巧后,却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行云流水的书法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不是科班出身,纯粹是抱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想给退休生活找点新乐子的心态来学古筝的,所以对教材的“亲和力”要求比较高。拿到手里掂了掂,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摸起来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看起来很耐翻阅。我特意留意了一下排版,内页的五线谱和简谱对照得非常清晰,像是专门为初学者考虑过一样,很少有那种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让人喘不过气的感觉。尤其是那些初学者容易搞混的指法图示,讲解得非常细致,配图清晰,连手指的弯曲角度和触弦的位置都有标注,这对于我们这些靠“看图说话”学习的老年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说实话,我之前在网上找过一些免费的资料,但很多都是东拼西凑,条理混乱,学起来非常费劲。这本教材在结构上的用心,从目录就能看出来,循序渐进,一点也不急躁,让人感到非常安心。光是光是看到这本教材的实体,我就觉得我的学习热情又被点燃了一大截。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辅助学习材料的考量上也做了不少功夫。虽然我主要还是依赖纸质书本学习,但书后附带的那个配套音频(或者说,如果它附带了扫码听音频的指引)简直是太重要了。作为零基础的学员,光看谱子永远无法把握节奏的准确性和音色的美感。通过对照教材里提供的示范音频,我能清晰地听到标准的发音和连贯性,这对校正我自己的演奏有莫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一些快速的琶音时,我自己的听起来总是断断续续,但听了标准示范后,我就能模仿那种“水流般”的顺畅感。而且,我发现教材中对于不同练习曲目在演奏风格上的细微提示也很有帮助,比如“此段宜用悠远之意境表达”,这种带着情感色彩的描述,能帮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让弹奏不再只是机械的按弦和拨弦,而是开始有了“讲故事”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