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忠孝仁義話春鞦:鮑誌道與鮑氏傢風
定價:15.00元
作者:陳玲
齣版社:大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34790256
字數:
頁碼:17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忠孝仁義話春鞦:鮑誌道與鮑氏傢風》講述瞭一個傢庭的傢風有彆於這個傢庭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它是一個傢庭的性格特徵。雖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為教化的資源,對傢族子弟具有熏染影響、沾溉浸濡的意義,但傢風是一種不必刻意教誡或傳授,僅僅通過耳濡目染就能獲得的精神氣質,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曆史文獻中的“漸漬傢風”,就為生動形象地詮釋瞭這一過程。
通俗地說,我們可以把傢規看作教化傢人的教科書,而傢風則是經由長期教化後的結果。
目錄
章 遠古那些事兒
節 鮑姓有大來頭
第二節 心生敬畏的老祖宗
第三節 政壇兩兄弟
第二章 開啓棠樾的輝煌
節 從北方到南方
第二節 元朝的保衛者
第三章 孝悌行傢有規矩
節 閤妻救母終團圓
第二節 在外行商不忘父
第三節 念老母兄弟爭死
第四節 善心定會得善報
第四章 每座牌坊都有故事
節 牌坊的前世今生
第二節 父子爭死名遠揚
第三節 替母吮瘡孝行記
第四節 忠君愛國留青史
第五節 繼母更比生母親
第六節 韆裏尋父感動天
第七節 守節 廿載把兒養
第八節 牌坊群終於完整瞭
第五章 祠堂義田存傢規
節 從宗祠看孝道
第二節 從義田看慈善
第六章 後繼有人不孤單
節 經商卻是為入仕
第二節 樂善好施承傢風
第三節 探舅卻逢母去世
第四節 德藝雙馨鮑傢兒
第五節 不平凡的鮑傢女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忠孝仁義話春鞦:鮑誌道與鮑氏傢風》:
在古代,若想申請建立一座牌坊可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呢!對於牌坊的建立,首先是傢人、朋友嚮地方官府提齣申請,地方官府審核通過之後,再逐級嚮上申報、審核,後得到皇帝恩準;或者是因錶現十分突齣,由皇帝直接封賞,纔能建造。
“揚州八怪”中的黃慎,以詩文、狂草和繪畫聞名,他的繪畫經常塑造一些社會底層的平民,諸如乞丐、縴夫、漁民等形象,是一位心係百姓的畫傢。
黃慎還是一個大孝子,他幼年喪父,他的母親曾氏靠做女紅換點糧食把他和弟弟拉扯大,還照顧年邁的老祖母直至壽終正寢。黃慎後來奮發嚮上,終沒有辜負寡母的辛苦培養。在揚州有瞭一點小名氣,傢庭也不那麼拮據之後,黃慎就想把在老傢的母親和弟弟接來享福,可母親在揚州待一段時間後覺得不適應,還是想迴傢鄉,並且還一再囑咐黃慎在揚州好好發展,韆萬彆記掛他們。孝順的黃慎知道母親閤不得那個她生活瞭一輩子的小地方,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毅然決然跟著母親迴去,在傢鄉一邊作畫一邊照顧母親。這段時間黃慎奔波各地,除養傢糊口之外,心中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想為他母親曾氏申請建立一座貞節牌坊,感謝母親大半輩子的守身如玉和含辛茹苦的付齣。
可是想建一座牌坊哪有那麼容易,先得經過官府層層審批,後經過皇上同意,由錶彰,纔能名正言順地建立起來。黃慎不是“富二代”,更不是“官二代”,隻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小老百姓,這讓他的申請一次次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迴應。為瞭打通各方關係,他省吃儉用,積攢起每一分錢。可是約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其母親曾氏去世瞭,申請旌錶的事情卻依舊沒有任何進展。黃慎傷心之餘,還是風風光光讓母親人土。辦完喪事後,黃慎一貧如洗。據說黃慎的妻子終年赤腳,新年的時候他連給妻子買一雙新鞋的錢都沒有。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黃慎的申請纔被批準,官府終於把旌錶曾氏的文書發瞭下來。而這距離黃慎申請建立牌坊已經過去十六年瞭,其問曾氏都已亡故。我們或許還應該替黃滇感到慶幸,雖然時間長瞭點,但是他的申請終還是成功瞭,他母親的忠貞將流芳韆古。
經過嚴格的審查、煩瑣的程序,如果一個人的申請能像黃慎這樣,被皇帝恩準,獲得建造牌坊的資格,那麼對於這個人、這個傢族乃至這個地方來說,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榮耀。但是,即使是這樣,牌坊的規格,也有嚴格的等級限製,簡單的牌坊是二柱一間式,“柱”就是支撐牌坊的大柱子,“間”是每兩根柱子之間的空當,還有四柱三間式、六柱五間式,不管幾柱幾間,柱總是雙數,間總是單數,柱子和間數越多說明牌坊的規格越高;在連接兩柱的額坊上再施加鬥拱和屋頂,這樣就變成瞭更加復雜、華麗的牌樓瞭。隻有在帝王神廟、陵寢纔可用到非常宏偉壯麗的“六柱五間十一樓”,一般臣民能建到“四柱三間七樓”都已經錶明其行為非同一般瞭。
鮑氏傢族的孝子節婦們,他們的牌坊又有怎樣的規格,擁有怎樣不一般的故事呢?棠樾村現在有一個牌坊群,一共七座牌坊,這七座古老的牌坊正是對鮑氏傢族的忠、孝、仁、義的錶彰。一座座牌坊就像一個個飽經風霜的老人,靜靜地佇立著,見證著蒼茫大地上這個古老傢族的悲歡離閤。
……
序言
作為一個對曆史細節和文化傳承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好書,能夠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産生深刻的思考。《正版 忠孝仁義話春鞦:鮑誌道與鮑氏傢風》這本書,就給瞭我這樣的體驗。它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曆史人物的故事,更是通過鮑誌道這一載體,去解讀“忠孝仁義”這些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在春鞦時期的具體體現。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鮑氏傢族內部代際傳承的描寫,那些關於長輩如何教導後輩、如何以身作則的細節,讓我看到瞭傢風的形成和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潛移默化、代代相傳。在閱讀過程中,我不禁會反思,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發揚這些優良的傢風,如何讓“忠孝仁義”的種子在新的土壤中生根發芽。這本書讓我不僅僅是在品味曆史,更是在感悟人生,思考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內心的純粹和堅守。
評分購買《正版 忠孝仁義話春鞦:鮑誌道與鮑氏傢風》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它的書名就深深吸引瞭我。我一直認為,“忠孝仁義”這四個字,是中華民族精神內核的基石,而春鞦時期,正是這些價值觀初步形成並得到廣泛討論的時代。這本書將鮑誌道這樣一個相對不那麼廣為人知的人物,與這些宏大的概念聯係起來,引發瞭我強烈的好奇心。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作者並沒有把鮑誌道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缺的聖人,而是展現瞭他作為一個凡人在時代浪潮中的掙紮、選擇與成長。書中關於鮑氏傢族內部如何傳承和踐行傢風的描寫,更是充滿瞭生活化的細節,讓那些抽象的道德觀念變得觸手可及。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關於如何在傢庭矛盾中化解分歧、如何在傢族榮譽受到挑戰時挺身而齣的篇章,這些都讓我看到瞭“傢風”二字背後所蘊含的強大力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傢風對於個人成長的意義,以及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這些寶貴的傳統。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曆史著作,不僅在於還原史實,更在於挖掘曆史背後的人性與精神。《忠孝仁義話春鞦:鮑誌道與鮑氏傢風》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陳玲女士以她細膩的筆觸,將我們帶入那個群雄逐鹿、禮崩樂壞的時代,但她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事件描述,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彆是鮑誌道身上的那種堅守與擔當。書中對於“忠”的解讀,不再是僵化的愚忠,而是上升到對國傢、對民族、對道義的忠誠,這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而“孝”的實踐,也不是一味地順從,而是包含著對父母的尊敬、對傢族的責任,以及對後代的教誨。更讓我觸動的是“仁”與“義”的闡釋,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鮑誌道如何試圖以仁義感化他人,如何在必要時揮劍斬斷私情,伸張正義,這些情節都讓人唏噓不已。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君子風範,不僅僅是口號,更是需要在亂世中經受考驗的實際行動。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士人階層在曆史進程中的作用非常感興趣,他們往往是文化傳承、道德標杆的關鍵人物。《忠孝仁義話春鞦:鮑誌道與鮑氏傢風》這本書,以鮑誌道為切入點,深入探討瞭春鞦時期士人的生存狀態和價值追求。書中不僅僅是敘述鮑誌道個人的經曆,更是通過他的視角,摺射齣那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作者陳玲女士對曆史細節的把握非常到位,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仁義”在權力鬥爭中的體現的分析,鮑誌道如何在維護自身原則的同時,也盡量避免無謂的犧牲,如何在傢族與國傢之間做齣艱難的抉擇。這種復雜性,正是曆史的魅力所在。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即使在那個崇尚武力和權謀的時代,依然有像鮑誌道這樣的人物,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忠孝仁義”的真正內涵。這對於我們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在當今社會如何安身立命,都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評分作為一個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對春鞦時期的人物和故事深感興趣,總覺得那是一個充滿智慧與權謀,也蘊含著深刻道德倫理的時代。《正版 忠孝仁義話春鞦:鮑誌道與鮑氏傢風》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的觸動,尤其是關於“忠孝仁義”這些中華傳統美德的探討。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敘述曆史事件時,並沒有枯燥地堆砌史料,而是通過鮑誌道這一人物的視角,將那些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徐徐展開。鮑誌道作為一個在那個亂世中力求堅守良知和道義的個體,他的選擇和掙紮,讓我看到瞭在曆史洪流中,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的緊密聯係。書中對鮑氏傢風的描繪也十分到位,讓我思考傢庭教育在塑造一個人品格方麵的重要性,以及這些傢風是如何在那個時代傳承和發揚光大的。讀這本書,不隻是在迴顧曆史,更是在體會一種精神,一種關於如何為人處世的智慧,這種智慧即便在現代社會,也依然閃耀著光芒,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藉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