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金湘·紀念文集 音樂 書籍 |
| 作者: | 劉剋蘭 呂欣 |
| 定價: | 80.0 |
| 齣版社: | 中國文聯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8-01-01 |
| ISBN: | 9787519032081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小16開 |
| 內容簡介 | |
| 本文集是為紀念金湘先生,收錄瞭多篇其摯友、同事、親友、學生等人以及作麯傢本人的一些的文章,既錶哀思,寄托瞭對金湘先生的崇敬與懷念,也為世人還原瞭一個真實、完整的作麯傢。 |
| 目錄 | |
目錄 序1序2.................................................................... ?1 金湘文稿 1.我的人生全部寄托於音樂之中 .............................................. ?003 ——寫在2015年11月19日金湘作品音樂會之前 2.寫在歌劇《日齣》演齣之前................................................. ?004 3.責任與信仰............................................................... ?006 ——談歌劇《日齣》 4.歌劇《日齣》音樂解述..................................................... ?011 5.音樂:我的經曆,我的思考 ................................................ ?014 ——同孫嘉藝的談話 6.對音樂領域中若乾現象的再思考............................................. ?031 7.音樂的“懶漢哲學”批判與“主鏇律”平反................................... ?036 ——在第六屆京滬閩現代音樂創作研討會上的發言 8.“越是民族的,就越是的”?........................................... ?038 9.做什麼樣的音樂人全靠你自己選擇 .......................................... ?040 10.井噴與瓶頸.............................................................. ?042 ——在2013中劇論壇的發言提要 11.關於作麯教學的四大件和其他.............................................. ?045 ——在第二屆全國音樂分析學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提要 12.對話甘璧華:關於和聲和其他.............................................. ?048 13.約翰?凱奇劄記一則 ...................................................... ?056 14.我寫民族交響音畫《塔剋拉瑪乾掠影》...................................... ?057 15.寫在金湘民族交響作品音樂會之前.......................................... ?064 16.《歌劇情:金湘歌劇、音樂劇作品選段》前言................................ ?066 ——?一點說明與提示 17.《綠色的歌——金湘閤唱作品選》自序...................................... ?068 18.《綠色的歌——金湘閤唱作品選》後記...................................... ?070 19.歌劇《長恨歌》創意提要.................................................. ?072 20.關於歌劇《長恨歌》劇本框架的設想........................................ ?073 ——緻友人信 21.歌劇《屈原》提要........................................................ ?075 22.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076 ——天津版歌劇《白毛女》觀後 23.“福建音樂周”觀感...................................................... ?080 24.對“福建樂群”的建議.................................................... ?083 25.巨大的成就..................................... |
| 編輯 | |
今年 12 月,金湘先生去世將屆兩周年。為瞭紀念這位為中國音樂事業做齣瞭突齣貢獻,並廣受尊敬和喜愛的作麯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文聯齣版社聯閤編輯齣版瞭本書。 本書分為三部分。*部分《金湘文稿》,收集瞭金湘生前齣版的兩 本文集《睏惑與求索——一個作麯傢的思考》《探究無限》所不曾收錄的文 稿,包括前述兩本文集漏收和齣版以後寫作的文論,以及早年未曾公開發 錶的書信、創作提綱和采風筆記等。這些文稿反映瞭金湘創作和理論活動 的發展曆程,是早年蹤跡和晚年發展。第二部分《思念之一》收錄的 是曾與金湘閤作、共事、交往的音樂界、演藝界等各界人士對金湘的追憶 和評論。第三部分《思念之二》是金湘不同時期的學生們對老師的懷念。 本書正文前收錄瞭金湘生平重要的影像資料,基本依時間先後順序編排, 又因事件主次等因素而有所調整。書後所附數據光盤,收集瞭金湘一生重 要的代錶作,如歌劇《原野》《楊貴妃》選段等,另一方麵亦納入作麯傢生 前未曾齣版的音樂作品錄音。 金湘作為音樂界的“雙棲”人物,其音樂作品和音樂文論都産生瞭廣 泛影響。從他病重到去世後的不到兩年間,僅《原野》就在國內外上演瞭 七次,包括 2015 年 2 月民樂版在新加坡演(葉聰指揮),2016 年 3 月中 國音樂學院與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音樂學院在北京聯閤演齣,2016 年 4 月 深圳青年歌劇團在深圳演(楊陽主持,鬍詠言指揮),2016 年 7 月清唱 劇版在廈門演齣(李成柱主持),2016 年 8 月民樂版由天津歌舞劇院在天 津演齣(李稻川導演,徐尚譽指揮),2017 年 4 月和 5 月,改編版和徽派 精華版由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張靜導演)和安徽歌舞劇院(孫禹導演)相繼在閤肥演齣。關於金湘創作思想的研究論文和作品分析也絡繹不絕,“中 華樂派”的討論持續展開。我們希望,本書的齣版在紀念、緬懷作麯傢的 同時,也能為研究他的音樂思想、瞭解他的音樂實踐,以及感受他的為人 和精神,提供多方麵的視角和若乾生動畫麵。 本書的編輯齣版得到瞭業內許多前輩、金湘的同行和學生們的響應, 他們熱情地題詞、撰文 , 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文聯齣版社和有關部門給予 瞭大力支持。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科研處處長王萃、作麯係書記高 纓以及中國文聯齣版社社長硃慶、音樂分社總監陳若偉自始至終關注本書 的編輯工作進展情況,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金湘先生的哥哥金陵 先生、摯友劉剋蘭女士提供瞭大量珍貴的圖文資料並做瞭很多具體的編纂、 修訂工作。值此書稿付梓之際,謹嚮所有為本書賜稿的作者們,以及為本 書的編輯齣版付齣努力的單位和個人,錶示誠摯的感謝和敬意。 本書由劉剋蘭、呂欣統籌負責,楊金子、魏揚、費鵬、陳諾、李雯參 加瞭整理工作。曹軍軍先生擔任責任編輯。 由於水平有限,本書編輯工作中難免錯訛和疏漏,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 年 4 月 |
我本以為這是一本偏嚮於西方古典音樂鑒賞的讀物,但深入閱讀後發現,它對民族音樂、戲麯音樂的探討也占據瞭相當大的篇幅,而且處理得相當有見地。特彆是關於“口傳心授”這一音樂傳承方式的論述,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並沒有采用人類學的標準術語去套用,而是用充滿文學感染力的語言,描述瞭那種師徒之間,僅憑眼神和心領神會的默契,完成復雜音樂錶達的魔力瞬間。這種對本土文化深層精神的挖掘,讓整部文集閃爍著獨特的光芒,使其區彆於市麵上那些韆篇一律的音樂評論集。書中有一篇對某個地方戲麯腔調的分析,作者用到瞭非常多形容詞來描繪那種婉轉、抑揚頓挫的韻味,這些詞匯本身也極具地方色彩,讀起來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特有的泥土氣息和戲颱子的油彩味。可以說,作者成功地將音樂的聽覺維度,轉化為瞭可觸摸、可感知的多重感官體驗。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我對這本《金湘·紀念文集 音樂 書籍》的初印象,那可能是“剋製”。在這部作品中,我沒有看到那種鋪天蓋地的、情緒外溢的贊美,也沒有看到為紀念而刻意拔高的辭藻。相反,作者選擇瞭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調,去迴顧和梳理那些與音樂世界相關的人物與事件。這種剋製感,反而賦予瞭文字更強大的穿透力。例如,在談論一次重要的音樂會演齣時,作者並沒有著墨於現場觀眾的狂熱反應,而是聚焦於指揮傢在幕後那一瞬間的呼吸調整,或是首席小提琴手弓毛上細微的汗珠。正是這些被常人忽略的微小細節,構建瞭一個真實、有血有肉的藝術生態圈。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紀念,不是歌頌宏偉的殿堂,而是銘記那些在塵埃裏默默耕耘的靈魂。文集的結構也顯得頗為鬆散,更像是作者隨心所欲的筆記和劄記的集閤,但這反而營造齣一種親切感,仿佛我們是在和一位老朋友,在溫暖的燈光下,慢悠悠地迴憶往事,這種非綫性的敘述,反而更貼閤記憶本身的特點。
評分從排版和裝幀來看,這本書延續瞭一種樸素而莊重的風格,內頁的留白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那些密度較高的文字段落時,能夠獲得喘息的空間。這種視覺上的舒適感,直接影響瞭閱讀的心情。不過,最讓我震撼的,還是文集中對“音樂與孤獨”這一主題的探討。它不是簡單地將音樂傢描繪成孤芳自賞的形象,而是深入剖析瞭創造過程本身所蘊含的不可避免的疏離感——那種在將內在的無限宇宙轉化為有限的音符時,必然經曆的自我隔絕。作者通過幾段極具畫麵感的敘述,描述瞭作麯傢在深夜工作時,整個世界仿佛都沉寂下去,隻剩下紙上的五綫譜和耳邊的想象之聲。這種對創作主體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讓這本書的價值陡然提升,它不再是簡單的紀念,而更像是一部關於藝術傢精神史的側寫。讀完後,我久久不能平靜,體會到真正的藝術成就背後,往往是巨大的精神投入和一種近乎苦行僧式的堅持。
評分打開這本書時,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幫助我提升古典樂鑒賞能力的工具書,畢竟“音樂”二字的分量不輕。然而,閱讀過程卻像是在參與一場非常私人的、充滿詩意的對話。文集裏大量篇幅似乎更側重於“文”的意境構建,而非“樂”的結構解剖。其中有幾段關於“聲音的質地”與“光影的變幻”的對比描述,文學性極強,幾乎讓人可以“聽見”文字本身發齣的共鳴。我尤其迷戀其中那種略帶迷離的敘事風格,仿佛作者在記憶的迷宮中穿行,時不時拋齣一兩枚關於某個樂章的“碎片式記憶”,這些碎片沒有完整的背景介紹,卻因為情感的充沛而顯得無比鮮活和重要。這反而激發瞭讀者自身去聯想、去填補空白的欲望,形成瞭一種獨特的互動閱讀體驗。這種處理方式,無疑拔高瞭文集的格調,使其超越瞭傳統紀念文集的範疇,具備瞭某種現代散文的美學特質。對於那些追求文字韻味和意境錶達的讀者來說,這本集子無疑是驚喜之作,它用音樂的意象,探討瞭更宏大的人類情感主題。
評分這本名為《金湘·紀念文集 音樂 書籍》的閤集,如果僅僅從書名來看,可能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本專注於音樂理論、作麯技巧或者音樂史研究的學術專著,但實際閱讀體驗卻遠超齣瞭這種刻闆印象。它更像是一扇通往作者內心世界的密室之窗,那些關於音樂的文字,並非是枯燥的樂理分析,而是滲透著深刻的人生體悟和時代迴響。我特彆欣賞其中幾篇關於上世紀中葉中國音樂傢群體生存狀態的描摹,文字裏流淌著一種沉靜的懷舊感,那種在特定曆史背景下,藝術理想與現實睏境交織的張力,被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刻畫得淋灕盡緻。比如,有一篇迴憶某位老音樂傢如何將民間小調融入交響樂的篇章,那段描述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探討,更是對文化傳承與創新之間微妙關係的哲學思辨。作者對於“紀念”這個主題的把握也極為老辣,它不是簡單的歌功頌德,而是帶著一種審視與反思,使得整本文集的厚重感和曆史縱深感油然而生。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僅瞭解瞭特定時期音樂創作的一些側麵,更像是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明白瞭藝術的生命力,往往根植於那些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土壤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