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千古人豪 百世衡鉴——王竑文化六百年
定价:76.00元
售价:51.7元,便宜24.3元,折扣68
作者:王沛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0101349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王竑诞生六百年来,他的感人故事,遗留诗文,珍贵文献等,形成爱国爱民、勤政廉洁、民族团结、礼让邻里的王竑文化,积淀深厚,历久弥新地滋养着中国各族人民。王沛编著的《千古人豪百世衡鉴(王竑文化六百年)》上卷为王竑遗留奏折、珍贵诗文等(2.3万字),明朝《实录》,名臣、名人(解缙、丘濬、杨一清、杨慎、李贽、康海等近百位)文赋,清、民国时期文史学家文献及各民族口碑资料等(18万字);下卷为“墓园逢春”“文化论坛”“艺苑撷英”等当代国内外文史名人的作品荟萃及大事记等(23万字),总字数约43.3万字。
兵部尚书王公画像
大司马王公像赞
王竑致太仆寺丞李侃函【手迹】
王竑致太僕寺少卿李侃函
王竑致山西巡撫李侃函
王庄毅像
王竑文化六百年序一
王竑文化的价值序二
六百年诞辰献词
1.四时赋以念王庄毅公
2.铁笏赋
3.王竑六百年诞辰赋
4.王竑赋
5.公祭庄毅公王尚书竑文
6.祭王竑文
7.祭王庄毅公竑十甲诞辰
8.九曲的黄河里卷浪花
上卷 明—民国
章 王竑遗作
第二章 史志钩沉
第三章 诗文集萃
第四章 传略口碑
下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公元1949.8—2014.6)
章 文脉赓续
第二章 传承复兴
第三章 艺苑撷英
第四章 六百年大事记
附录
后记
王沛,中国音协会员,中围民问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民协副主席,临夏州政协委员,州文联副主席,州民协主席,州文化馆研究馆员,临夏于尚书墓同筹建委员会主任,临夏州王竑文化研究会主任。参与编辑《中回民歌集成·甘肃卷》等国家社科重点项目5项,发表《西北乡傩调查》等论文20多篇,编著《河州说唱艺术》、《大西北之魂——中国花儿》、《王庄毅公纪念文集》、《王藏画传》等学术著作多部。倡建王竑文化博物馆、王竑文化研究会。1996年出席第六届全国“文代会”,2008年被评为“首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09年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第三届德艺双馨民间文艺家”称号,2011出席第六届全国民协代表大会,2012年获“第七届敦煌文艺奖甘肃文艺突出贡献奖”。
《千古人豪 百世衡鉴——王竑文化六百年》这个书名,如同一扇缓缓开启的历史之门,让我对门后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期待。开篇的“千古人豪”就足够吸引我,它勾勒出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杰出人物形象。“百世衡鉴”则更添了一份厚重感和哲学思辨,仿佛是要对这位“人豪”的文化遗产进行跨越时代的评价与解读。六百年的时间跨度,足以让我想象书中将铺展怎样的史诗画卷,其中必然包含了家族的兴衰、思想的演变、乃至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我迫切地想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脉络中,精准地捕捉到“王竑”这条主线,并将其文化价值梳理得清晰明了。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史料堆砌,更能够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王竑”的伟大之处,并从中获得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启迪。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千古人豪 百世衡鉴——王竑文化六百年》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涌现出无数的画面感。我仿佛看到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豪”,他的一生,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被发掘和解读。“百世衡鉴”四个字,更是给我一种深刻的哲学意味,仿佛作者不仅是要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要通过这个人的故事,来探讨一种跨越世世代代的价值评判标准。六百年的时间跨度,这是一个多么宏大的叙事背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六百年里,“王竑”是经历了怎样的辉煌与沉寂?他的文化,究竟是如何得以延续和传承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王竑”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猜测,这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史书,而是一部充满了智慧、思考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能够让我不仅仅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更能从中获得启发,去思考我们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和价值。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越时空,讲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如何闪耀的人物故事的书籍情有独钟。《千古人豪 百世衡鉴——王竑文化六百年》正是这样一本让我心生向往的作品。书名中的“千古”二字,便已经将这份故事的厚重感推向了极致,而“人豪”则预示着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生命个体。更让我着迷的是“百世衡鉴”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更包含了一种评价和判断,仿佛作者在用一种历史的尺子,去丈量“王竑”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六百年的跨度,让我可以想象,书中必定囊括了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兴衰起伏,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我甚至开始想象,书中会是如何描绘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当时的政治格局,文化思潮,以及“王竑”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甚至影响时代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传记,更可能是一面映照历史、映照人性的镜子,让我得以窥见那段久远的岁月,以及其中一位“人豪”的生命轨迹。
评分翻开《千古人豪 百世衡鉴——王竑文化六百年》的扉页,扑面而来的,并非是枯燥的史实堆砌,而是一种扑朔迷离又引人入胜的叙事开端。仿佛作者并没有急于抛出结论,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说书人,循循善诱地将我引入一个关于“王竑”的世界。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许多历史剧中的场景,那些权谋、情爱、家国情怀,究竟在这个“王竑”身上,会以何种方式交织呈现?“人豪”二字,让我猜测他必定有过人之处,是某个领域的翘楚,亦或是某种精神的象征。“百世衡鉴”则更添一份神秘色彩,仿佛有人站在时间的彼岸,用一种超脱的视角,来衡量和审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六百年”的时间线拉得如此之长,又如何在这条线上找到“王竑”的脉络,并将其文化价值一一剖析?是家族的传承?还是思想的流传?抑或是艺术的挥洒?我期待书中能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能够挑战我固有的认知,让我对“王竑”这个名字,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初见《千古人豪 百世衡鉴——王竑文化六百年》,我内心深处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磅礴大气,似乎要将六百年的时光浓缩其中,用“人豪”与“衡鉴”两个词语,勾勒出一个我想象中的历史画卷。我仿佛已经能看到,在某个昏黄的灯光下,我捧着这本书,指尖拂过泛黄的纸张,心神沉浸在那些早已远去的年代,去感受一个姓“王”的“竑”字,究竟承载了怎样的重量。是文人墨客的笔耕不辍,还是武将豪杰的沙场征战?亦或是商贾巨贾的运筹帷幄?“文化六百年”这个时间跨度,更是让人遐想联翩,它意味着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王竑家族或个人,必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不禁开始思考,这本书的作者,又是如何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寻觅到这样一位人物(或家族),并将其文化足迹细致梳理,最终以“衡鉴”之名,做出评判的呢?这其中的史料考证,人物解读,甚至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还原,都充满了巨大的挑战,也正因如此,我愈发渴望翻开书页,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智慧与传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